陸凱峰
凡事開頭難,高中數學的學習也是這樣,一開始適應了,后面學習會越學越有勁,一開始就磕磕碰碰,就會越學越吃力,甚至出現滑坡。每一個學生,經過中考的奮力拼搏,都會信心滿滿,有著非常強烈的愿望,想把高中數學學好。而要想進入理想的大學,沒有數學成績的有力支撐,是很難辦到的。有些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感覺到數學學習并非易事,內容多且抽象;有些學生越學越用功,但越學越吃力,有的甚至進入高一第一學期的一兩個月后成績出現就較大的波動,原因是多方面的。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學生沒能適應高中數學學習,與其沒能適時調整狀態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學習中有關。
首先,有些學生思想上準備不足。思想松懈了,行動肯定不積極。如有些學生想把小學初中時學習的一套拿到高中來,認為初一初二沒怎么認真,到初三奮力補上幾個月,效果明顯,也可以輕松考入高中,那么高中也可以這樣,以致一開始的幾個月甚至一個學期的學習也沒放心上,認為發奮學習還早著呢,到了高三,也再來個沖刺,就能考個好大學。其實這種想法就是學生思想準備不足,等其感到有點不對勁,再想提高上來,就沒這么輕松了,太多知識點漏掉了。再有就是學生狀態表現不好,表現在不會聽課。如不會聽知識的來龍去脈、因果關系、重難點的分析,喜歡用以前的老一套學法,應該聽到的沒能聽進去,看到解題時,馬上抄筆記,筆記記了一大本,這樣看上去十分專心,筆記很有條理,其實問題一大堆,自己再解題時,不能活學活用,只能亂套題型、公式。更有些學生做作業就把筆記本打開,看到同類型的依葫蘆畫瓢,課堂上一節課信息量小的能聽懂,但一到考試,原題沒有了,有了變式,才發現一套試卷解下來很不順手,這種上課不會聽,自己先另搞一套,就是拾了芝麻丟了西瓜。后面再找教師補習、輔導,依賴這種方式,往往也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有時感到不能適應的是教學內容“量”的不同,可以說是直線上升增加。高中一學期所學的內容,比整個初中三年所見到的數學內容都要多,二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因此以前初中學的一些有用的方式再用起來并不有效。再有思維也淺,易產生思維定式。如解方程,從開始觀察,怎么代入都有固定的一套,然后就多次反復的機械練習,的確也能熟能生巧,也能起到掌握知識的效果,但如不改變這一方式,用到高中數學的學習上,就會感到不適應,總感到時間不夠,沒有那么多時間進行大量重復的練習。再有就是有些定義概念不易理解,晦澀、抽象,很難用以往的觀點去理解全面。如一開始學的集合而言,集合到底是一個什么內容,不可能具體表現,這就必須要思維理解能力也要跟進。當然這種思維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更多地需要學生有轉變的意識,有內在的動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方式,直到形成辯證型的思維方式。
也有些客觀方面的原因,是教材內容方面的。高中有很多內容是從前內容的進一步加深,所以銜接非常重要。但有些部分是在初中不重點講,高中卻要重點用;初中有些不學,后面補充以后馬上就要會用。如因式分解,初中講最基礎的,高中復雜得多,甚至要會對三次、高次或參數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再如二次函數,初中要求較低,但在高中二次函數卻是貫穿始終的重要內容,依靠并不多的初中儲備,會一下子很難適應。在教師講解初高中知識銜接內容部分時,學生只有認真學習,才能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如出現最初學習不適應,怎么去更好地應對?最為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轉變和態度的端正。這是從源頭上抓起,不可能耍小聰明,唯有學得有法,勤學苦練,才能出成績。過程中最核心的是聽課、作業、反思。課怎么聽,數學課主要有兩類課,一類是概念課,另一類是評講習題課。概念課是新知識的構建形成的環節,往往被一些“感覺良好”的學生輕視了。認為會做題就行,其實概念的掌握才是最關鍵、最本質的東西,不管你是能懂不想聽,還是認真聽但聽不懂,都是對概念理解有不利的一面。要解決,只能更為主動地參與進去,力爭跟進老師的思路,有更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全身心投入到數學的創造中去,這樣獲得的體驗就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同時數學的知識點不是孤立的、單一的,是緊密聯系的。要把點連成線,并不斷地建構和完善數學知識,逐步形成一個條理清晰、聯系緊密、體驗深刻的知識結構。概念理解深刻、全面了,自然理解能力也能提升上來。再有習題課怎么聽?就是聽講解題的分析過程、解題思路、解決方法。記典型的例題,記知識點,記注意點,記關鍵的重要的東西。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聽課中,產出的量才會更多。要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首先適應的就是要會聽課,而遇到數學成績滑坡的學生其中不會聽課的就占了多數。作業天天做,但效果卻不同,其實做作業的目的就是鞏固概念,認清楚這一點,應先理順好知識點,對所有的公式定理就做到了心中有數,就會有目的地做題了。做題應一氣呵成,要有時間觀念。尤其是做到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精力要集中,不能做一會兒,對對答案,停一會兒再做,沒有計劃。這樣雖然看上去時間花了不少,但這樣練習的效果不會太好。聽好講評后,可以做一個錯題本,分類型訂正,要有錯誤分析,所用的知識點。錯題本也是做作業的一部分,能避免題海戰、疲勞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解題規范,尤其解答題,必須認真規范。過程很重要,是分步記分。這種好的解題習慣也是平時要養成的,這對考試是非常有利的。
還應有反思過程,這一點同樣很重要。沒有反思就沒有提高,反思聽課與作業中的問題不是時有時無的,是每天要做的,這樣堅持下去,這就不是機械學習,而是變成主動學習了。有錯誤分析,反思知識點與方法,天天進步一點,最后就是很大的進步。總之,學生如能做好這幾點,跟隨上學習節奏,提高效率,那么高中數學學習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江蘇省海門市麒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