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娜
摘 要:通過統計數據結果分析了我國食品領域發明專利申請文件中存在的申請質量問題。重點從申請文件中的權利要求數量、權利要求保護范圍、背景技術引用文獻、發明內容技術方案和解決的技術問題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撰寫問題,并根據相應的問題分別從獲得背景技術文獻的檢索方法、權利要求撰寫、技術效果體現等角度提出了撰寫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時的注意事項和建議。
關鍵詞:食品領域;專利;撰寫
Current Status of Patent Application Documents and Writing Strategies in the Food Field in China
LIU Xiao-na
(Examination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 Biology,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Beijing 10019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patent application documents in the food filed in China. The emphasis is on some defects of application documents, such as the number and protection scope of claims, background literature cited, technical solution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Further, precau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summarized on application document wri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earching methods for finding background literature, claim writing, illumination of technical results.
Key words: food field; patent; writing
中圖分類號:TS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123(2014)03-0036-05
我國于1984年3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該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了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食品、飲料和調味品、藥品和用化學方法獲得的物質、動物和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共6類對象不授予專利權。然而,該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又補充:上款第四項至第六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作為專利權的授予對象。1992年9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我國的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通過了《關于修改<中國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并于1993年1月1日實施。此次修改包括允許對食品、飲料和調味品的產品授予專利權。就專利制度本身來看,它是促進科技發展、鼓勵發明創造的一種手段。我國對食品領域專利權的擴大,一方面刺激了食品企業和科研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為促進我國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改變了食品領域以商業秘密為主要途徑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在食品領域逐漸形成了專利權和商業秘密為主的2種知識產權保護模式[1]。
在我國,食品領域專利申請量逐年增長,2001年食品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僅為2288件,到2012年已經達到18572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由表1可見,我國食品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逐年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我國自2000年后各地區專利資助政策實施所致;另一方面更說明了專利逐步開始成為我國食品工業經濟增長基本結構的一個關鍵部分。然而,僅通過專利申請數量指標并不能說明我國食品行業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水平;只有高質量的專利才能真正融入到行業經濟發展中,高效地發揮專利制度的實用性作用[2-3]。并且,食品領域在2007—2009年申請的專利大約50%可獲得授權,而2010年后申請的專利授權率逐漸下降。這種授權率降低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審查員對于食品領域專利授權實質性條款的應用標準逐漸提高,例如對于專利申請文件達到創造性高度的要求逐漸提高。因此,專利申請文件的質量會直接影響申請的授權或駁回走向,尤其是撰寫較高質量的專利申請文件對于縮短審查周期、獲得合適的保護范圍、提高專利應用價值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撰寫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具體案例提出了針對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撰寫的改進之處和建議。
表 1 2007—2013年食品領域專利申請及授權量
Table 1 The quantities of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grants from the year of 2007 to 2013 in the food field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申請量/件數 6910 8690 10597 13050 16661 18572 13239
當年總授權量/件數 2527 2928 3310 4786 6173 10958 13740
申請年獲得授權的量/件數 3627 4438 5514 6379 7323 7356 3148
授權率/% 52 51 52 49 44 40 —
注:由于2013年申請的專利文件仍然有部分出于公開期或審查期,授權率數據不進行統計。申請量是指在2007—2013年分別提交申請文件、并進入公開的申請;當年總授權量是指分別在2007—2013年授權的食品領域案件,該案件一般并非當年申請;申請年的授權量是指分別在2007—2013年申請、并最終獲得授權的案件數量;授權率是指申請年獲得授權的量與當年申請量的百分比值。
1 我國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現狀
1.1 發明名稱不簡要
《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了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說明書應當寫明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名稱,該名稱應當與請求書中的名稱一致。《專利審查指南2010》[4]進一步規范了發明或實用新型名稱的撰寫規定,例如對字數和技術術語的規范撰寫,另外還規定了清楚、簡要、全面地反映要求保護的發明或實用新型主題和類型。“全面”是指將保護的技術主題類型的概括全面,并不是盡量包括更多的特征和技術信息。目前,我國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中有些發明名稱不簡要,包括了過多的技術信息,例如一件發明專利的名稱“一種降低豆基嬰幼兒配方粉專用大豆分離蛋白致敏性的方法”,該發明的技術方案主要為一種對大豆分離蛋白進行酶解的方法,“降低致敏性”為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嬰幼兒配方粉專用”為該方法的應用領域。這些特征的引入會導致發明名稱不簡要,還會給競爭對手泄漏過多信息。國外專利申請文件的發明名稱普遍都較為簡明,例如一件涉及食品餡料組分和物性參數調節的專利申請,其發明名稱為“餡料”或“餡”。
1.2 背景技術引用文獻數量少
《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寫明對發明或實用新型的理解、檢索、審查有用的背景技術,有可能的,并引證反映這些背景技術的文件。《專利審查指南2010》[4]也進一步規范了引證專利文獻和非專利文獻的類別、撰寫格式等。然而,在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中,分別針對2012年國內申請人和國外申請人的發明專利申請文件隨機抽取了一定樣本,對樣本申請文件中引用的文獻數量進行統計。結果發現,國內申請人撰寫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僅有20%左右的申請文件在說明書中記載了引用文獻,而國外申請人的引證文獻率約為76%;并且就引證文獻的數量來看,我國國內申請人撰寫的說明書中,平均每件申請引證文獻的數量僅為1.2篇,而國外申請人的平均引證文獻數量為2.8篇。說明我國部分申請人或代理人在撰寫申請文件前,對相同技術領域專利或非專利文獻信息的掌握還不重視。
1.3 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技術方案單一
《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了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專利審查指南2010》[4]也規定了技術問題部分的撰寫要求,其中明確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一件專利申請的說明書可以列出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一個或者多個技術問題。然而,我國食品領域的部分專利申請文件在沒有引證現有技術文獻的情況下,提出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僅限于“提供一種……產品”或“提供一種……制備方法”;由此提出的技術方案也存在較單一的缺陷。這種撰寫方式經常會在實質審查過程中導致審查員與申請人在確定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方面存在差異。由于申請人或代理人在原始申請文件中沒有充分對技術方案所能解決的技術問題進行全面、多層次的描述,申請人提出的技術方案能解決的其他技術問題證據不足,因此影響申請文件的最終審查結果。
1.4 技術效果實驗數據不全面、不深入
《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三)項還規定了在發明內容部分對照現有技術寫明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專利審查指南2010》[4]也進一步明確了反映有益效果的技術指標、不同技術領域描述和反映技術效果的方法手段。食品領域中除了食品機械設備外,其他涉及的食品制造方法和產品應當屬于化學領域范疇。《專利審查指南2010》同時規定了化學領域的發明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借助實驗數據說明有益效果;對于目前尚無可取的測量方法而不得不依賴于人的感官判斷,例如味道、氣味等,可采用統計方法表示的實驗結果說明有益效果。食品的品質通過感官判斷是常規的評定方法,然而通過抽樣分析我國申請人在
2011—2012年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結果發現70%申請文件沒有記載實驗數據性的技術效果;即使是通過感官判斷評價技術效果的申請文件中也僅采用斷言式或概括性語句進行描述,未采用統計方法對感官判斷指標進行比較。進一步分析發現,在2013年50%左右食品領域的申請文件中記載了實驗數據的技術效果,雖然實驗數據已經提起了申請人的重視,但有些實驗數據也未與現有技術進行充分比較,仍需要改進。
1.5 權利要求數量少
雖然在《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專利審查指南》中沒有對權利要求數量多少的撰寫規定,僅規定了權利要求超過10項時需要以項數計算繳納申請附加費,但權利要求數量的多少,一方面能夠反映出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一方面也能反映出專利保護的范圍和寬度。因此,專利的權利要求數量已被廣泛用作專利質量評價的指標之一[5]。通過隨機抽樣統計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中權利要求數量,結果發現,2007年國內申請人平均每件專利申請文件的權利要求數量僅為2.4個,大量的申請文件只有1個權利要求;到2013年,這一數據上升到5.7個。同時,也分析了食品領域國外申請人的權利要求數量,以瑞士雀巢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1986—1992年間申請的專利中,平均每件申請文件權利要求數量為10.5個;而到2000年以后,平均每件申請文件權利要求數量就已上升到27.2個。可見,雖然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的權利要求數量在逐漸增加,申請質量也有所提高,但權利要求數量仍明顯少于本領域國外申請文件。這說明無論從食品行業技術創新發展水平,還是從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撰寫角度來看,我國專利申請人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1.6 權利要求限定范圍不合理
《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規定了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專利審查指南2010》[4]也進一步闡明了權利要求通常是由說明書記載的一個或者多個實施方式或實施案例概括而成;同時提出了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概括的方式是將說明書中給出的實施方式的所有等同替代方式或明顯變型方式進行概括,并且這些等同替代方式或明顯變型方式是可以預測到與說明書記載的實施方式都具備相同的性能或用途。可見,權利要求的撰寫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個概括的保護范圍。然而,對于食品領域組分配方的專利申請,我國申請人經常將實施方式中所有的原料組分寫入獨立權利要求,從屬權利要求僅對用量和配比進一步限定;對于食品制備方法的專利申請,獨立權利要求的制備方法經常與說明書中實施方式的操作步驟相同,未體現權利要求概括性的特點。國外的專利制度從誕生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因此,國外申請人或代理人在概括性地撰寫權利要求方面的經驗和技巧要顯著高于我國的申請人或代理人。權利要求保護范圍限定范圍是否合適對于提升我國專利申請質量、推進專利授權后的運用均具有重要作用。
2 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撰寫建議
2.1 充分、全面檢索背景技術文獻
申請人在準備將一項發明創造技術申請專利保護前、或者專利代理人在收到申請人的技術交底書后,都應當對涉及的技術方案進行充分、全面的檢索[6-8]。檢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與本申請技術方案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了解本領域技術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將這些現有技術寫入背景技術中;同時通過檢索現有技術,分析本申請技術方案與這些現有技術的區別點,并且將區別點記載在申請文件中,這樣在撰寫專利要求或答復審查意見通知書的過程中提高申請文件新穎性和創造性預期。部分申請人或代理人雖然會進行檢索,但由于檢索資源、檢索技巧等因素,在實質審查階段會收到審查員檢索的更接近的對比文件,導致申請文件被質疑不具備新穎性或創造性缺陷[9-10]。
食品領域的文獻檢索主要包括專利文獻和非專利文獻2方面。對于專利文獻的檢索,申請人或代理人可以利用Google Patents(http://www.google.com/advanced_patent_search)的高級檢索網站、Patentics網站(http://www.patentics.com/)、Freepatentsonline網站(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Soopat網站(http://www.sopat.com/Home/Index)進行中英文專利檢索;還可以登錄國家知識產權局(http://www.sipo.gov.cn)網站的專利檢索與查詢系統進行專利檢索[6]。對于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的非專利文獻,可以通過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萬方數據庫、Google Scholar、ISI Web of Knowledge、Elsevier Science Direct、Wiley InterScience、Engineering Village等數據庫進行檢索[7]。但是,這些非專利數據庫由于不是免費檢索,因此申請人或代理人可利用高校或公共圖書館、社會情報檢索機構進行文獻檢索。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食品科學技術領域還要重視對公知常識的檢索,例如在超星或讀秀數據庫中檢索了解本領域的常規操作技術,這對于撰寫概括式的權利要求具有參考意義。
2.2 多層次、多方面的技術問題和技術方案
一件專利申請文件中多層次和多方面的技術問題和技術方案往往源于其豐富的技術內容,這與發明人在發明創造過程中考慮問題的完善性和多角度性有關。例如對于食品領域中涉及一件關于一種水果凍干粉膠囊的專利申請文件,發明人在創造過程中對凍干粉的凍干工藝進行了研究,在制備膠囊過程中僅簡單選擇了常規的輔料制備成膠囊,之后便開始撰寫專利申請文件。不言而喻,該申請文件中的技術問題僅為解決水果膠囊產品制備過程中水果粉的凍干問題。然而,如果發明人在研制該膠囊凍干粉過程中,再進一步對輔料的選擇進行研究,不僅解決凍干工藝的問題,還通過改進輔料的選擇和組合,進一步解決了針對水果粉膠囊貯藏期更加穩定的問題;這種包括多個技術問題的申請文件在后續審查過程中,會增加文件的修改空間、提高授權前景說服力。具體而言;撰寫申請文件時,在發明內容部分申請人根據不同的技術問題分別撰寫不同的技術方案;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分別給出不同技術方案的實施例;在撰寫權利要求時分別將不同的技術方案由多個不同的權利要求進行限定保護,形成由寬到窄、由淺入深的多層次保護范圍。審查員在質疑申請文件新穎性或創造性缺陷時,申請人可通過修改申請更有針對性的獲得合適的專利權。
從撰寫技巧角度來看,一份發明內容豐富的申請文件主要體現在其技術方案,既包括產品;也包括生產產品的方法以及該產品的用途。例如一件涉及利用海藻糖浸漬獲得脫水蔬菜的專利申請,第1方面技術方案為制備一種脫水干燥蔬菜,解決現有脫水蔬菜技術中的熱水復原性、以及熱水復原后的蔬菜形狀、色澤和風味等品質改善的問題;第2方面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脫水干燥蔬菜的制備方法,能夠實現連續化操作并節約勞動;第3方面技術方案為將獲得的脫水干燥蔬菜用于制備各種方便食品。這種撰寫方式有較大的修改空間,可應對實質審查、復審、無效以及侵權訴訟等多階段的諸多問題。
2.3 詳實、深入實驗數據支持的技術效果
食品科學是集食品的物理、化學、生化性質及食品加工工程為一體的應用基礎科學,屬于多學科綜合的跨學科門類。食品科學技術多以獲得營養、安全、健康、風味口感較好的食品,以及改進食品加工工藝為研究目標。因此食品領域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技術效果可包括食品中的各種營養成分含量、營養生理指標、感官統計評定等方面。例如,一項涉及魚糜產品中添加酶制劑的專利申請,其技術效果主要為改善魚糜產品品質,提高其加工性能、改善口感。申請文件的技術效果僅采用上述描述性、斷言性的語言記載,顯然不完善。至少應當對魚糜制品的堅硬度、彈性、黏性、干巴感等感官指標進行統計計分比較,還可分析產品的斷裂強度、流變性等物理化學性質指標體現其技術效果。再例如,一項涉及具有降血糖功能的保健普洱茶膏的專利申請,其技術效果既包括茶膏產品的沖調特性,也包括對糖尿病小鼠飼喂的生理實驗效果,更深入的反應出產品的保健功能。
另外,在體現實驗效果測定指標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如何利用這些實驗結果多角度、全面的體現技術效果。可針對不同數值水平、不同原料組合、以常規現有技術為對照的技術效果。尤其是申請人在申請文件中記載了不同組分或不同操作手段結合后存在的協同技術效果時,應當在申請文件中分別記載空白對照、單一組分或操作手段、組份或操作手段的不同組合后的技術效果。例如,針對上述藍莓凍干粉膠囊的專利申請,如果申請文件記載了輔料對于維持藍莓凍干粉膠囊中的花青素含量、延長其貯藏期有效,那么應當分別對不添加輔料、添加單一輔料、添加不同組合輔料的不同技術方案測定其花青素和貯藏期的變化指標進行說明。如果輔料選擇和組合是在其他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還應當分別對現有技術和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進行對比,以表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技術效果[11]。
2.4 概括、支持的權利要求
概括式權利要求的撰寫方式主要包括:1)采用“包括”等用詞的“開放式”撰寫方式,例如對于食品原料配方組分的權利要求,可以僅將區別于現有技術的組分寫入獨立權利要求,其他組分分別在不同的從屬權利要求中進行限定。也就是,僅將體現和實現發明的必要技術特征寫入獨立權利要求,對于非必要技術特征不體現或進一步在從屬權利要求中體現[8]。例如獨立權利要求為一種含糖質的干燥蔬菜,其特征在于,它通過將蔬菜進行糖質浸透處理后,用熱風干燥而得到,糖質為海藻糖衍生物。該獨立權利要求將蔬菜的前處理工藝,例如清洗、熱燙等操作步驟均未寫入獨立權利要求,而將其寫入從屬權利要求。2)采用上位概念概括下位概念的撰寫方式[12]。又例如獨立權利要求為一種肉汁或調味料片,其包含0.5%~10%油或0%~5%脂肪、基料、鹽、1%~5%水、0.5%~8%谷類、蔬菜和/或水果纖維、糖、香辛料、增味劑、脫水蔬菜、香草葉和/或植物提取物。該權利要求將橄欖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菜籽油、棕櫚油的概念概括為“油”,麥芽糊精等組分概括為“基料”等。
對權利要求的概括也非無邊界,概括范圍的大小應當與檢索獲得的現有技術相比較來確定,同時也應當得到說明書支持。因此,對于采用上述方法概括的權利要求,應當在說明書中記載足夠的實施例,以使得權利要求得到說明書的支持。例如上述“含糖質脫水干燥蔬菜”的案例,由于該權利要求在將蔬菜熱燙前處理工藝未記載在獨立權利要求,而記載在從屬權利要求中,因此說明書中的實施例就應當分別記載未經熱燙處理、和經過熱燙處理的糖質浸漬蔬菜工藝及其技術效果。
3 結 語
在我國日益注重食品安全問題的背景下,食品中的配方組分需明確詳實地進行標準。對公眾公開后,顯然通過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已經不再是食品領域技術保護的主流模式,食品領域專利的保護模式在今后會有較大的發展。如何撰寫食品領域的申請文件是目前擺在申請人或代理人面前的問題。本文在從體現專利申請文件質量的一般方面,重點結合食品領域自身的特點,提出了在撰寫食品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時,首先應當注重相同技術領域專利或非專利技術文獻的檢索,并在說明書中進行引證;其次,撰寫多層次、多方面的技術問題和技術方案,針對食品的產品種類、制備方法、應用領域以及各種衍生產品形成不同的保護范圍,并且注重權利要求的概括性和支持性,以利于在專利的審查授權和后續的侵權、無效程序中盡量保護申請人的利益;另外,還應當注重實驗數據的完整、全面和深入、充分反應食品領域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技術效果。總之,食品領域專利申請審查的角度,為專利申請人在發明創造過程中開拓思路,為專利代理人或申請人在撰寫申請文件中提供指導,以期為我國食品領域的科學研究、發明創造和專利技術的保護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郭睿. 食品配方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研究[D]. 南昌: 南昌大學, 2012.
[2] 潘珂. 我國食品營養強化劑發明專利申請及技術發展分析[J]. 中國發明與專利, 2011(2): 66-69.
[3] 李寧馨, 張艷, 蔣碧珠. 從提高專利質量的角度看如何撰寫專利申請文件[J]. 中國發明與專利, 2013(3): 61-6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專利審查指南2010[M].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0: 130-152.
[5] 萬小麗. 專利質量研究[D].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 2012.
[6] 田力普. 化學領域計算機檢索高級培訓教程[M].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2: 21-89.
[7] 齊璐璐. 食品領域檢索中非專利數據庫的實踐[J]. 審查業務通訊, 2013, 19(9): 60-67.
[8] 蔡文克, 黃璐. 中國化學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撰寫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燃料化學學報, 2010, 38(6): 758-760.
[9] 黃熊. 專利申請撰寫過程中提高創造性的若干方法[J]. 電子知識產權, 2013(5): 95-96.
[10] 王揚, 于鳳偉. 橡膠領域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J]. 橡膠科技市場, 2012(8): 35-37.
[11] 楊軼. 藥物發明專利申請文件中對藥效數據的撰寫要求[J]. 科技情報開放與經濟, 2011, 25(21): 151-152.
[12] 侯薇. 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及注意事項[J]. 科學觀察, 2011(5):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