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卡洛是20世紀墨西哥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藝術家,她自傳式的作品總能喚起人們深深的同情與共鳴,人生的不幸轉化為不屈而悲情的力量,使她的作品獲得一種感人至深的獨特魅力。在現代墨西哥風格的塑造上,卡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將自己的藝術生活根植于墨西哥民族藝術,作品具有高度個人風格與獨創性,并且具有很強的沖擊力。
一、繪畫內容與形式
卡洛的繪畫內容主要以自畫像為主,展現精神與肉體的痛苦、自我的孤獨與憂傷、愛情與背叛、死亡、胎兒以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等內容。她所畫的內容都與她的生活及遭遇緊緊相連,被稱為“自傳式”的畫家。她的繪畫因為是自我感受的產物,本身帶著天然的純凈真切,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可以說,卡洛的繪畫內容就是她所遭受痛苦的產物。在極度痛苦中,卡洛拿起畫筆想要轉移或抒發這痛苦,加之她對墨西哥民間文化的熱愛,在吸收和借鑒民族藝術中,卡洛逐漸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繪畫形式語言,以表達獨特的內心體驗,通過她的作品,我們試圖分析她作畫時的思維以及風格和手法,筆者粗淺的總結了幾點:
(一)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卡洛最常使用的作畫方法,象征主義繪畫是一種通過象征、隱喻和裝飾等手法在畫面中表現作畫者的夢境或心境的繪畫手法,不拘泥于真實描繪外部世界。這種方法能很好地抒發自我和內心情感,使觀者產生共鳴。象征主義的哲學基礎是神秘主義,重要的是反映個人的主觀感覺,使個人從現實中超脫出來。比如1937年作品《心臟或記憶》,丈夫的外遇使卡洛的情感遭受了巨大創傷,畫面中的她站在天地之間,削短頭發流著淚象征愛情的破滅,胳膊末端沒有手象征無助,心臟被挖空站在一半土地和一半海水的大地上,踩在海水中的腳在實際生活中是受傷打了石膏,在畫面中被畫成了白色的船帆,象征著想要乘船遠去之意。挖出的巨大心臟掉在地上往外流著血,表明她內心在痛苦的流血,一根棍子穿過心臟,兩端坐著兩個揮著翅膀的天使在愉快的壓著蹺蹺板,最觸動人心的莫過于流淚的臉及眼神,充滿傷感與孤獨。使用象征手法將卡洛內心的痛苦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二)、細膩的描繪、清晰的輪廓線
卡洛的大量作品,都是她精細描繪的產物。從畫面背景到主體形象的描繪都非常細膩。這種細膩的手法再現了卡洛內心的世界,而形體上又不是完全忠于現實,而具有概括性,形象的邊緣有清晰的線條勾勒,略去光影和明暗效果,畫面比較平滑,外相整潔,其裝飾性與寫實性的風格相結合,客觀對象的再現和主觀情感的表達結合起來使畫面和諧完美,從細膩的描繪到邊緣線條的勾勒,藝術家心靈深處的感情仿佛一條小溪在筆端潺潺流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強畫面的美感和真實性,他精細入微地描繪了人物和人物服飾上的紋樣、質地、色彩等。那細致的描繪與背景的描繪相對比、相映襯,和諧、穩重,充滿涵義。
(三)裝飾美
我們知道,裝飾性繪畫語言往往富有抽象性、象征性、符號性及概括性等表現特征。而在卡洛的作品中,就帶有很強的裝飾美。從她的很多自畫像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物精致的發辮,身上所穿服飾的款式、圖案和色彩以及人物背景中的山巖、植物、花卉、動物等填滿整個畫面,使作品具有耐人尋味的裝飾美。她的自畫像中臉部經過細修,整齊的連眉、耐人尋味的眼睛以及紅色的嘴唇顯示出她迷人且具有獨特美感的容顏;頭發梳成美麗的發辮盤在頭頂,上面插著各色花卉作為裝飾,耳朵戴著手形耳墜,脖子上戴的項鏈是耶穌受難的荊棘。我們在卡洛的很多作品中,都可見裝飾性,使畫面更具觀賞性,充滿美感。
二、藝術成就的背后
(一)強烈的自我意識:將自己當做藝術品。
我們在卡洛大量的自畫像中發現她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的樣子:現實中殘缺的“自我”在繪畫中展現出了迷人的獨特魅力,現實越殘酷,她越要頑強的美麗。在愛情遭受背叛之時,卡洛作品中流著淚的雙眼卻是倔強的眼神,以及后來的雙性戀等展現出了她真正的女性的自尊與自由,這是因為她是一個深具自我意識的女子。她說:“因為我經常孤獨一人,所以我作自畫像,因為我自己最了解我本人,所以我作自畫像?!边@成為她典型的自我意象——痛苦的哭喊和被關注的渴望。
(二)愛情的力量
愛情對于卡洛是一件十分神奇的東西:她曾說過:“我生命中遭遇過兩次巨大的災難,一次是撞車,另一次是我的丈夫?!边@足見愛情在她生命中的分量。她于1929年跟墨西哥壁畫家里維拉結合,1939年離婚,1940年復婚。在里維拉的引導下,卡洛開始穿著民族服飾接觸民族文化并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在遭受背叛后,卡洛為了排解心中無限痛苦與折磨,完成了一系列的作品:《迪也各與我,1949年》《一些小刺痛,1935年》《心臟或記憶,1937年》《迭戈在我的思想,1943年》等。愛情的背叛卻激發藝術家的潛能。
(三)病痛的折磨
卡洛一生經歷了大小32場手術,有時整年躺在床上一動不能動。卡洛畫了一大批被病痛折磨的自己,比如:《破碎的豐碑,1944年》,全身裹滿了繃帶,布滿了鐵釘,流血的傷口,還有支撐脊柱的鋼架。只有臉和乳房是完整的,眼角掛著晶瑩的淚珠。表情充滿傷感,絕無絲毫的自我憐憫。其他作品還有:《沒有希望,1945年》《水之賜予,1938年》《思考著死亡,1943年》《我是一只受傷的小鹿,1946年》等??迳械牟恍沂录杏俗鳛樗囆g家的她,并將這些痛苦以難以置信的圖畫和幻想傳達了出來。
(四)無法生育
三次流產,終身無法生育成為折磨卡洛的另一個根源和另一個創作的源泉。她的很多作品中描繪了胎兒、生育、大地母親和哺乳的形象,表達了她最強烈的渴望,如《亨利福特醫院,1932年》《摩西,1945年》《Dr. Eloesser專用自畫像 1940》《我的誕生,1932年》等,她在繪畫中思考孕育生命,想象自己能擁有一個長得像里維拉的小孩,思考自己的誕生、母親的乳汁等。
(五)民族的熱愛
正如卡洛的學生說:“她所教導我們的是對民眾的愛以及對民族藝術的品味。”風格多樣化的南美洲地區,民間藝術大多和精神信仰、祖先崇拜有關聯。這些裝飾是高度因襲傳統,具有豐富象征性。南美的瑪雅文化、印加文化、阿茲特克文化都著迷于敬奉太陽神、火神、雨神等。這些人物、動物、神裝飾、圖騰等給人以強烈感人的風格化的印象。卡洛醉心于民間文化,從其中汲取養分,形成了豐富的畫面和符號化的語言。
三、結語
很多文章中將卡洛歸為女性主義者和超現實主義者的行列,卡洛自己卻說:“我的畫是對我自己最坦白的表達” ;“人們認為我是個超現實主義者,但我不是,我從來沒有畫過夢,我畫我自己的真實” 。筆者認為在卡洛身上不必扣上什么帽子,她只是在痛苦的生活面前練就了自尊、獨立與自我圓滿,繪畫成就了她人生的缺憾,使她完美。她就是她自己,這就是卡洛以及她的畫作告訴我們的值得欣賞的態度。今天我們閱讀卡洛的傳記,欣賞她的作品,發現作為女人卡洛是幸運的,因為她付出過真情獲得過真愛。作為畫家,卡洛是豐富的,因為她體會過肉體與心靈雙重的痛苦,并轉化成了那么多經典的作品,這些作品跨越了時空,影響了今天的人。我們看到卡洛堅毅的品格,將苦難化為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學習她如何將自身的經歷與藝術緊密結合的途徑,我們應在自己的藝術之路上或多或少吸收到一些有益的養分。
【李 霞,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傳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