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黃文洋 韓冰
植物是人類生存及物質生產的基礎,在藝術領域被賦予了人類思維活動的文化含義,成為藝術表達的物質載體,藝術作為一種上層建筑中的文化意識,可通過植物符號的象征寓意來表現其審美情趣。歐洲14至15世紀的尼德蘭地區,其細密畫中的手抄本裝飾畫中就出現了以風景為題材的內容,但是多數只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到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植物圖形作為人物畫的背景逐漸成為繪畫主流,“人文主義”把對美、對花草和樹木的愛與基督教的信仰相結合,所以當時的畫作都是以宗教為題材的作品,而植物圖形是作為宗教背景畫而存在的。從19世紀30年代巴比松畫派以盧梭、杜比尼、柯羅、米勒為代表,在楓丹白露森林巴比松小鎮聚會、寫生繪畫,共同追求再現生活的繪畫目的。20世紀的油畫進入了新的創作紀元,繪畫的題材不再僅僅是宗教、宮廷題材為主導,而是多以表現藝術家的個人英雄主義、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自我價值重新審視剖析的主題為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新格局的形成、藝術家思想的變化和繪畫風格的層出不窮使得象征主義繪畫成為創作表現的主流,貫穿于現代繪畫藝術創作過程之中。
畢加索曾說:“一切事物在我們看來都是形象形成的……一個人物,一件東西和一個圓弧都是形象,這些形象與我們很接近,觸及我們敏感的感官而產生情感……”。“象征”,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1.用具體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含義,如火炬象征著光明;2.用來象征某種特別意義的具體事物,如火炬是光明的象征。而象征主義作為一種創作手法,貫穿于人類藝術創作的全過程,歷經了原始、古典和現代三個主要過程,植物符號的象征性隱喻也一直貫穿其中。原始時期以自然界中樹木的簡單形態來象征某種超越自然的神靈;古典時期克服了原始象征的粗糙和古拙,將植物形象概括和提煉,突出畫家的主觀意識,并多以寓言、神話故事等形式表現,增強了實踐色彩的渲染;現代時期的象征性則豐富多彩,如德國新表現主義繪畫中,基弗作品中枯死的樹枝、荒焦的稻草、燒焦的向日葵等,這些瀕臨死亡的植物形象象征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隱喻,即對于二戰納粹戰爭歷史的懺悔、批判和思考,其抽象性也暗喻著作者對于現實秩序和未來生活的擔憂、緊張和倍感壓力的精神狀態(如圖1)。
一、 線條形式的植物符號隱喻
一切知覺中都包含著思維,一切推理中都包含著直覺,一切觀測中都包含著創造。植物與人物油畫的構圖不是簡單的組合,是畫家的主觀意識與現實物象的建構。印象主義大師高更的繪畫是原始性和象征性的集結體,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獨樹一幟。他的畫作中多是島上生活的再現,原始而純真,植物圖形多以線形勾勒其外輪廓為主。高更借鑒了東方繪畫中線條、色彩的裝飾語言,以象征主義的筆調將自然與幻想、宗教與現實、情感與詩意結合起來。20世紀的野獸派中馬蒂斯的畫作《紅色和諧》,背景中的植物紋樣和桌面植物圖案相似,而樹木的外形簡練、扭曲,其造型配合著背景中的花朵、植物造型,馬蒂斯利用線形元素將植物與色彩結合起來,畫面的構圖與色彩協調一致類似兒童畫的裝飾性效果。奧地利維也納分離派的領袖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其畫作中的裝飾性借鑒了東方藝術元素,并與西方藝術元素有機結合形成象征主義裝飾風格。植物符號在克里姆特繪畫中有著豐富的生命美感,多體現在畫面背景和人物服飾紋案中,以螺旋紋的直覺性和簡練化隱喻著生命輪回、閃電、繁殖等人類活動和自然現象,好似人類生命與天堂、地獄的神秘鏈接。克里姆特的組畫《期待》《生命樹》《滿足》(如圖2)中的螺旋狀樹木枝蔓完全覆蓋于整個畫面甚至似乎延伸到畫外,傳達著生命力的旺盛和東方色彩的意境。
二、色塊形式的植物符號隱喻
色彩是繪畫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并以人的視覺感受為基礎,它包括色相、純度和明度三個重要因素。植物本身的固有色美感與畫面組合產生的整體性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現代主義油畫以主觀感受為根據,以傳達精神層面的象征隱喻為終極目的。后期印象派畫家凡·高的靜物畫《向日葵》之所以有著永恒的藝術魅力,是因為畫面中的色塊形式的植物總是洋溢著一種發自內心的吶喊,在凡·高11幅以向日葵為母題的畫作中都表現出對于金黃色日出生命力的向往和日落光芒的留戀。向日葵花的姿態和色彩是表達自我的形象,凡·高有時甚至將自己比作向日葵。短暫的夏季,向日葵的花期也相對較短,凡·高以向日葵般的生命來隱喻自己藝術生涯和生命的短暫,但也象征著凡·高熱愛生命的勇氣,他雖在生活中屢屢受挫,備嘗艱辛,但其獻身藝術和大膽創新的精神卻從未使他氣餒。毫無疑問,畫家們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對生活的深切感悟、美學體驗和豐富積累,植物符號的隱喻在畫面中出現常作為背景或主題,植物的加入其本質是把精神、情感這種抽象的概念轉換成具體的形象,以人們熟知的具象物來拓展其主題的象征性和寓意的范疇。高更的作品《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中(如圖3),嬰兒是人類生命誕生的象征,摘果是暗喻亞當摘取智慧果和人類生存發展,再到老人是暗喻人類從生到死的不可逆轉的命運,在這人生的三部曲中,樹木代表著生機和希望。
三、現代油畫創作中植物符號的運用與思考
本文分析了畫家通過對植物圖形符號將自己的思維觀念和情感訴諸畫面,以表現手法和象征主義的繪畫語言來涵蓋植物圖形在油畫中造型符號化的本質。現代多元文化的發展使得大眾不僅滿足于物質文明的享受,更加享受精神層面的追求,畫家們也擔負著時代的使命來探索新的精神文化,在油畫創作實踐中,植物符號的運用也是藝術與現實的一個很好的契合點,對植物的外形進行抽象化的處理,以線或色塊的形式來進行再創作。在藝術的世界里,沒有科學性的約束和規律性要遵循,任何一位畫家都可以借助自然界具象的物象來抒發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將某種偶然性的、客觀的元素經過加工變為自己的繪畫風格。我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需要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特別是新生代的藝術家更應該創造出易于大眾接受又帶有他本人特色的繪畫新作。
參考文獻:
[1]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 編著.《外國美術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63.
[2][英]羅薩·瑪利亞·萊茨 編著,錢乘旦 譯.劍橋藝術史—文藝復興藝術[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P60.
[3]朱立元,張德興﹒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一卷)[C].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P735.
【張志強 黃文洋 韓 冰,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