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杰
關于“藝術”《辭海》中是這樣定義的:“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
古人在造字時,賦予每個單字豐富的表達意思。所以今天再看藝術的問題時,我們不妨做次拆字游戲來探討。其包含兩方面的含義:“藝”是思想內涵,審美意識,所屬“立意”范疇;“術”是媒介載體,技術手段,工具材料,屬于“操作”范疇。
其實,關于“藝”與“術”的博弈,早在古代就有所定義。畫家謝赫的“六法論”把“氣韻生動”擺在了首位,這就是“藝”,而“經營位置,隨類賦彩,應物象形,骨法用筆,傳移模寫”是手段,即是“術”。
當代水彩畫已經進入多元化的發展。新觀念和新技術的介入不斷地豐富著水彩畫的表現形式。畫種之間的借鑒和運用往往成為繪畫語言的突破口,不同畫種之間的碰撞給水彩畫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我的創新課題《印制技法在當代水彩畫中的運用》正是從技術入手,來研究技術背后的藝術表現。
一、創新課題中關于“術”的問題
水彩畫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畫種,其技法也是紛繁復雜的。我創新課題《印制技法在當代水彩畫中的運用》嘗試整合版畫中的特有的痕跡,通過版畫的印制技術,來探究畫種之間的融合帶來的可能性。
下面是創新課題《印制技術在當代水彩畫中的運用》的技術介紹。
(一)借鑒傳統版畫拓印的技術:拓印是利用不同的材質(玻璃板,有機玻璃板等)間對水的親疏性,來創造出不同的擠壓痕跡。這種特殊的擠壓痕跡,為我們創作提供了很多偶然的因素。我們通過吸收傳統物象(例如魚,青花和漆器演變等)利用這種特有的痕跡,對物象進行解構,嘗試賦予物象新的含義。
(二)絲網“漏板”印制技術:絲網版畫是一種比較新型的印刷技術,當代波普藝術和標簽藝術等形式正是通過絲網印制技術的介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絲網印制的顏料屬于透明顏色,這點正好促使其可以和水彩畫之間實現交叉和融合。通過絲網“漏板”技術的引入,可以在水彩領域中嘗試新的表現形式。
二、創新課題中關于“藝”的探討
(一)綜合版拓印技術的延伸
綜合版拓印在制作肌理上,有巨大的優勢。正是受到版畫中變幻莫測肌理的啟發,創新課題嘗試將印制的痕跡與物象之間進行組合,并運用到水彩畫創作中。借鑒綜合版畫中特殊的印制肌理效果,來增添水彩畫中趣味性的語言,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表現形式。
在實驗創作中,將綜合版拓印的痕跡與傳統的青花紋樣相互結合(圖1),并依附在傳統物象上(如魚,陶瓷等)。根據畫面整體需要來調整肌理與物象的位置。主觀的刪減或是自然的保留,都為畫面提供了解讀與思考的因素。
在視覺表現上,印痕具有獨特的藝術趣味。斑駁的青花印跡在創作過程中變成了有效成分,經過藝術加工被賦予新的文化意義。青花紋樣作為傳統藝術中的典型要素,蘊含著傳統藝術文化精神和審美價值。在繪畫語言的角度上看,正是借助抽象形式的印痕來再現視覺語言所傳達的精神內涵。印痕語言作為視覺藝術中的元素自然的成為具有意義性的語言符號。青花的視覺形式已經不是最初的痕跡表象,通過藝術創作,它已經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痕跡肌理自身的審美價值也給當代水彩畫發展帶來了重要啟示。水彩畫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形式語言的表面上,應該更多的挖掘內在的精神和審美涵義。水性繪畫材料的質感和肌理審美屬性作為藝術實踐的精神層面,是一種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活動。藝術創作作為一種載體,給觀眾提供了一種直接進入藝術本體的方式。
(二)對現代藝術表現形式,觀念的借鑒和運用
創新課題將絲網版畫與水彩畫進行了有機結合。版畫中獨特的印痕語言,在技術上和觀念上都給水彩畫創作注入了一種新的力量。
印痕在水性材料繪畫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它不僅僅是絲網版畫技法中留下的獨特肌理。在新的構架中,印痕成為觀念性表達的載體。通過對版畫印痕的觀念表現,賦予水彩畫以新的解讀。
絲網版畫的制作過程是一種具有前衛性的創作方式。它在觀念上將版畫特征和當代視覺文化的特性聯系起來。印跡看起來毫無意義,但經過畫面制作后,都賦予其現實含義。作品《玩具之條形碼系列》(圖2),正是通過這樣的手法,將兒時的玩具貼上了商品社會的標簽,物品以條形碼的形式體現價值。但代表著回憶的玩具又將怎么衡量?系列作品正是通過絲網印跡來體現這種反差和思考,使觀者從版畫印痕和水彩畫組合中得到全新的視覺感受。
絲網版畫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中正是利用絲網印痕的形式,來表達了對現代文明社會的生產方式所帶出的單一,無中心及本體論消失的一種反諷和思考。印痕成為了構架現實與藝術表現的載體。使用印痕作為繪畫語言與社會生活建立起直接聯系。印痕不再是一種效果肌理,不再是一種工具手段,而是一種符號和象征,是藝術家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的表現方式。
當下水彩畫的發展對于當代藝術的涉及甚少,藝術思潮也很少會涉及水彩畫。這當然與水彩畫自身的局限性有關。創新課題中,嘗試將絲網版畫和水彩畫相互融合。通過現代思維與現代表現手段結合,將創作理念,藝術符號注入水彩畫中。運用絲網印痕的時代性和創新性來豐富水彩畫的表現形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傳統的繪畫技術和觀念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藝術創作中更多需要創新意識的表達,才能符合大眾的審美觀,才能推動水彩畫藝術的發展。
綜上所述,創新課題《印制技術在當代水彩畫中的運用》吸收了不同的版畫印制方法,運用特有的印痕語言來拓展水彩畫繪畫語言。通過引入技術手段,來提升對水彩畫藝術價值的思考。我們不妨把它看成這樣一個流程:印制技術—— 整合語言——藝術表現。
從技術層面來看,語言的表達離不開技術技法,創新課題中吸收了版畫特有的元素,而版畫中技術的獨立性,就體現在它的“印”的結果上。通過印制的痕跡傳達觀念和思想。
印制的痕跡經過主觀意識的整合,提煉出適合的繪畫語言,再運用到水彩畫中。提煉和整合的過程是藝術家主觀思維的表達,如何讓特有的印痕語言有意義的出現在畫面中,如何賦予這些抽象的印痕語言在畫面中的涵義。這是從繪畫語言升華到藝術思考的嘗試過程。
當肌理概念延生到其背后的藝術思考上時,水彩畫創作內涵也得到了升華。通過技術手段,將藝術家的思想觀念用當代的繪畫語言呈現出來。無論是傳統青花的象征,還是具有商品社會的條形碼,以印制的方式,轉化為繪畫語言,并在水彩畫中進行試驗。這本身就是一種水彩畫的繪畫語言和表現方式的拓展和創新。
水性媒材的發展呈現多元化的態勢,水彩畫的發展也在順應時代的變更不斷地進行更新,將多種媒介引入水彩畫語言范疇里,使其擺脫“小畫種”的束縛,真正成為闡述藝術觀念,表達藝術思想的有力手段。
關于水彩畫“藝”與“術”的博弈還在繼續,我們的探索也在繼續。
廣西自治區研究生科研創新課題,項目編號:ycsw2012086
參考文獻:
[1] 蔣躍.《東西方繪畫的交匯:中國當代水彩畫研究》.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2] 楊峰.《綜合材料版畫技法》.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3]羅必武.物化的時間:論版畫印痕的觀念內化【J】.美術觀察,2013.3.
【牛 杰,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