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想斌
剛剛過去的幾天里,不少有意出國留學的學生,一邊緊張著SAT考試,一邊被留美學生高退學率的消息所憂慮著。
前兩天,《參考消息》引述外媒消息稱,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研究報告顯示,許多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并不適應美國學校的文化、學業和學術標準,導致學業失敗,被學校開除,給本人和家庭帶來巨大壓力。而且,《參考消息》格外強調了一個數據,那就是不斷增加的退學數量中,逾七成因學業不佳。
這個數據可靠嗎?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名校表現如何?美國高校“寬進嚴出”到底有多嚴?在美國的教育里,中國留學生真的就是loser嗎?
子虛烏有的高退學率
這則被微信朋友圈引述為“中國留學生美國名校退學率達25%”的消息,是來自美國《世界日報》的報道,“留美大陸學生現狀白皮書”指出,與一般人們對中國學生普遍“學霸”的印象不同,導致中國學生被學校開除的原因主要是成績太差或出勤率過低,超七成被學校開除學生是因為學業能力不足。另外,許多中國留學生對美國學校制度缺乏認識,不了解中美之間的教育差異;不慎觸犯學校戒律之后,也不知該如何應對,處置措施不當往往導致被開除等嚴重后果。
在被開除的中國學生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1.6倍。而在理工類專業中,被開除中國男生人數則是女生人數的2.5倍。報告顯示,18-22歲、就讀理工或金融商科專業的男生面臨較高的因學業因素被學校開除的風險,屬高危人群。
當然,被開除的原因,還有就是學術不誠實。逾兩成中國留學生因抄襲、考試作弊或協同作弊、代考、成績造假、試圖修改成績、保留以往考卷、對老師撒謊甚至偽造導師簽名的原因被開除。對未成年中國小留學生,在高中吸煙、飲酒也成為了被學校開除的緣由之一。
至此,一條有權威數據、有原因分析的新聞,經過一番出口轉內銷的媒體引述,完整地呈現在所有關心留學的人們面前。初看,基于頭頭是道的分析,得出這樣的數據并不為奇,畢竟這些原因的的確確在身邊存在,尤其是在國內,像不誠實、考試作弊甚至酗酒,基本屬于司空見慣的現象。
但這條新聞的真實性,卻有待考證。類似的新聞,實際上早在去年6月就被國內一些都市報報道過,其后有人專門從美國常春藤盟校網站查詢,并沒有找到“中國留學生退學率”的相關數據。
不過,面對這樣一條子虛烏有的新聞,當被證偽之后,很多人可能會一笑了之。但任何事物都有著兩面性,在這條新聞中所反映的,因作弊被退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這倒是一個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警訊。
退學不等于失敗
為什么要去證明這樣一條消息的不真實?實際上,從反向來看,每一條消息的傳播,不論其真假,都具有一定的土壤。高退學率的消息背后,是中國教育思維在美國教育體制下的一種折射。
很多人認為,一個學生被退學了,按照中國的教育思維,是被視之為失敗者。尤其是,學生從大學或者從名校被退學,主動選擇退學則必然與離經叛道相聯系,而被動退學則宣告了一個人的無 用。
但實際上,美國的大學退學與國內的退學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國外大學本身就有自由申請入學制度和自由轉學制度,學生在就讀一段時間后,可以申請轉學到另一所學校就讀。所以,退學并非是被學校開除,而是學生擇校的一個過程。尤其是對留學美國的中國孩子來說,以高分申請進入了美國名校,但學習一段時間之后發現,對學校不滿意或對學校不適應,轉一個更適應的學校,選一個更適應的專業,這也許是在開啟一扇更為成功的人生大門。對于一個年輕人而言,選擇的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相比之下,中國大學生不僅一考定終身,而且一校定四年,是教育體制僵化的表象之一。
那么,在美國教育當中到底有沒有被退學的這種情況呢?實際上,要說沒有那是不可能的。關于被退學,有兩種情況,一是你的學習太差,學校不要你了,要達到這種處罰條件其實有些困難,在美國的很多學校要連續兩個學期GPA低于2.5, 然后學校會讓你休學一學期,回來后你的GPA依舊低于之前那個學期的GPA, 這時學校會再次要求你休學,如果你回來后繼續上還是不行,學校才會考慮給予你退學。另外一種,就是多次作弊還屢教不改會被退學,當然,明知故犯被退學的,只能用一句話來說,no zuo no die。
被退學如此困難,其實暗含了美國教育的一個精神,那就是只要你自己不放棄,學校就不會放棄你。
融而不入,如何泡妞
但對于中國赴美的留學生來說,很多時候不是學校放棄了自己,也不是自己放棄了自己,而是兩種文化的沖突與沖撞,導致自己成了美國教育下的loser。
就像傳聞中被退學的留學生,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作業“抄襲”而受到學校處分。所謂抄襲,不過就是習慣性地在網上引用幾句話,幾個數據,或者上課沒有聽懂的內容在課后借了別人的筆記,據此回答老師布置的作業,結果就被處分了。這多少顯得很吃虧,在國內寫作業時這種不太嚴謹的引用是較常見的,但兩種文化影響下的一些規章制度,發生了差異,給留學生帶來了種種不適應。
比如,常被提及的,中國留學生在課堂習慣于聽,不喜歡主動表達,于是在西方討論式的課堂上顯得格格不入。過分迷信老師,也讓很多國外同學不能理解。
種種問題,直接導致被退學傳聞背后所呈現的中國留學生“融而不入”的留學現狀。所謂融而不入,表面上看中國留學生與當地人相安無事的相處著,但真正能夠參與到當地生活的卻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剛到異國留學,處于異國他鄉的孤獨,很多中國留學生便扎堆,在中國留學生群體當中尋找歸屬感,但不幸的是,這成為他們學業和社交的“絆腳石”,我們看到許多留學生語言多年來毫無長進,從而耽誤學業,并束縛了他們融入當地人圈子。
之前跟一位留學歸來的朋友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將融不進當地社會的問題,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那就是為什么中國留學生泡不到外國妞?溫柔、有禮、內向、害羞、做事認真有效率,這是外國姑娘給中國留學男生的普遍定義,但很多留學生說,泡不到外國妞的原因是兩個人在一起溝通不了,不僅僅是因為語言,更因為文化差距。比如有留學生在網上發帖說,無論如何都給美國姑娘解釋不了“給力”這個詞。
說實話,你若是夠優秀的話,不管是中國妞、美國妞,全世界的妞都往你那兒靠。但問題是,你得讓別人感覺到你的優秀。既然你覺得和美國妞溝通不了,文化差距很大,那么你為什么不愿意去嘗試融入美國文化當中?不主動融入,那么美國妞這個選項就不在你的擇偶范圍當中了。文化如同地球的引力一般,只有離地三尺我們才能感到它的存在。
正所謂,入鄉要隨俗,想要得到就得投其所好。于泡妞如此,于適應美國教育體系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