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暉
第五屆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9月中在天津武清落幕。最終,來自中國臺北RTS-森地客洲際隊的鮑里斯·施比勒夫斯基率先撞線,獲得了該站的冠軍,也憑借著天津站的出色發揮加冕第二階段黃衫。來自中國恒翔洲際隊的車手王美銀成功守住圓點衫和白衫,成為第二階段的爬坡王和大中華區最佳車手。
2014年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歷時15天,12個賽段,賽段距離1600公里。盡管環中國賽目前的水平無法和世界上著名的環法、環西班牙等賽事相比,但在賽事距離和時間上,已經進入世界前四名。
影響力逐年增長
環中國賽主辦方中奧體育產業公司總裁、環中國賽事秘書長孫立平認為,環中國賽不可與環法同日而語,“環中國賽5年來影響力逐年提升。但環法是高度職業化,并有百年歷史,兩者時間差距很大。法國人看得懂自行車,觀眾很專業,媒體曝光率也很高,參賽車隊都是世界最高級別的”。同時孫立平也表示,環中國賽近年來的影響力引起越來越多的高水平職業車手關注。
2014年環中國賽,有來自五大洲的22支職業車隊參加,其中不乏參加環法的職業車隊,波蘭BDC車隊的格拉代克就是第一階段的黃衫得主。臺北RTS-森地客洲際隊的鮑里斯·施比勒夫斯基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環中國賽,他說:“環中國賽的競技水平越來越高,每一站的嘉年華也讓我感受到中國觀眾的熱情。”
環中國賽的影響力也吸引了世界級贊助商的加盟,美國通用汽車別克、法國運動品牌樂卡克、臺灣自行車品牌美利達以及中國人壽都對環中國賽趨之若鶩。賽事工作人員說,樂卡克早在兩年前就與環中國賽簽訂了3年的贊助合同,環中國賽在贊助商眼中的影響可見一斑。
車迷的狂歡節
環中國賽第一賽段從西安發車時,天公不作美,現場下起了大雨。但雨水毫不影響西安市民對國際大賽的熱情,10公里的美麗賽道兩側站滿了前來觀看的群眾,雨傘、單車和歡呼成為賽道外的風景線。賽道內,如風一般的騎行隊水花四濺,伴隨著喝彩聲激情而過。
巴中賽段在獨具魅力的南江光霧山發車。盡管當天光霧山下著蒙蒙細雨,但當車手從光霧山挺進巴中,觀眾的熱情令筆者為之震驚。公路兩邊的樓房房頂、陽臺上都是加油助威的觀眾,旁邊一位記者更是感嘆:“還真有點環法的意思!”在漢中,本來10點鐘開始的比賽,有觀眾在8點就已經來到賽道兩側搶占“有利地形”。一位女車迷搶話說:“我7點鐘就到了。”
西安賽段,有位騎行者特別引人注目,他把自己打扮成《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還披了個斗篷,后背上插了根金箍棒,掛了面“齊天大圣”的旗幟。“孫悟空”接受采訪時說:“打扮成這樣是為了向外國選手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
巴中賽段,一位裝扮為“革命紅軍”的車迷說:“打扮成紅軍的樣子,是為了體現革命老區的特色,青年人不會忘革命傳統,要以這樣的方式為環中國賽加油助威。”
在武漢江夏到蔡甸賽段,千人榮譽騎行的隊伍中有位風塵仆仆趕來的古稀老人。這位已經70歲高齡的自行車“粉絲”對騎行情有獨鐘,賽事前幾天剛用13個小時騎行去了岳陽,然后風塵仆仆趕回來,就是為了參加環中國賽活動。
推動自行車運動發展
推動國內自行車運動,帶動體育在地方的發展,是舉辦環中國賽的初衷。孫立平介紹說:“公路自行車是一個全球普及的運動項目。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地大物博,通過舉辦這樣的賽事來向全世界展示我們的特色,也能借此賽事,打造城市品牌,促進自行車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西安市體育局宣傳負責人劉剛介紹, 2014年環中國國際自行車賽得到廣大市民的普遍關注,有上萬名群眾報名參加賽前業余騎行,并咨詢現場觀看事宜,“市民參與比賽熱情的大幅增加,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已經強烈地感受到單車騎行正在成為全面健康運動新風尚”。
在成都彭州,環中國賽的連續舉辦也為當地騎行愛好者提供了平臺。彭州市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魏東波說:“舉辦賽事的意義就是要帶動體育在當地的發展。以這一屆的環中國賽為例,很多志愿者都是車迷,請假或者放棄了當天的生意來參與活動。” 在環中國賽的影響下,彭州騎行愛好者現在達到了兩萬人,自行車相關產業也得到了發展,騎行俱樂部、專業自行車商店的數量比前幾年有了很大提升,已經擁有十幾家自行車銷售店鋪。
2014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無論是來自全球的頂級車手,還是各城市的政府官員、喜愛自行車運動的尋常百姓,以至于全程支持參與的贊助廠商,都從這場以“自行車運動”為主題的饕餮大餐中收獲頗多。有自行車運動專業媒體分析,2014年的環中國賽真正收獲了賽事組織者、贊助商以及各地政府多贏的局面,這在國內運營的各種體育賽事中并不多見,尤其是對于目前在國內還算小眾的自行車比賽項目,能取得如此成績更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