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與廣度的取舍
垂直化APP快速崛起,然而經過前幾年的布局和流量轉換后,各APP平臺本身單靠深度對流量的導入已顯得有些不足,而且這樣的用戶流量導入模式也多少有些“孤島效應”。APP平臺想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真正崛起,獲得更多的用戶流量,贏得屬于自己的用戶群,必須在相關內容和服務深度的打造上具有一定特色,單純依靠深度提升用戶粘性已經不夠了。但平臺本身內容或服務廣度上的拓展,又極易導致失去現有用戶,所以大而全的運營模式也不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
出于對用戶流量的需求和覆蓋廣度的拓展,各APP平臺間的互聯互通成為必然。阿里入股優酷土豆、小米入股愛奇藝等表面看是資本運作的案例,其背后則是各平臺對流量接口的布局和交換,排他性生態圈的形成,足以導致2015年移動互聯網行業肉搏戰的展開。
此外,互聯網時代通過門戶網站或搜索引擎導入流量的做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難見成效。用戶流量的導入除APP本身的宣傳外,還需要以聯盟或排他性生態圈形式展開對用戶流量的爭奪。可以想見,電商、移動支付、穿戴式智能設備和智能家居幾個市場龐大的領域,勢必成為移動互聯網行業生態圈爭奪的主戰場。
電商平臺:邊轉型邊戰斗
互聯網對傳統領域的滲透和顛覆以電商平臺為代表。淘寶、京東和聚美優品等電商平臺出現后,通過采用垂直化營銷模式在過去幾年里讓不少傳統領域企業感到心驚膽顫。而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對傳統互聯網企業同樣是滲透和顛覆—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完成網絡購物成為主流趨勢。對此,各大電商平臺均在積極推動各自APP的裝機率和使用率,移動客戶端下單省錢等促銷活動層出不窮。
移動互聯網時代APP訪問的特性加強了消費者網絡行為的導向性,電商平臺想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贏得更多的網絡流量,必須與其他APP聯合,比如京東與《微信》的聯姻。雖然目前《微信》對京東流量導入的增長效果并不明顯,但長遠來看,這樣的聯合必然成為電商平臺向移動互聯轉型的趨勢。電商平臺在2014年完成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后,對流量的爭奪注定它們會在2015年進行行業肉搏。
移動支付:生態鏈上游的強者之戰
互聯網金融在過去的一年里風生水起,而移動支付作為O2O模式閉環的關鍵,更是引發了整個移動消費領域上游企業的一場大戰。騰訊財付通、阿里支付寶、快錢、易寶支付和百度錢包等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都已經通過2014年爆發的支付大戰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其實,現目前的支付平臺不單圍繞移動互聯網各種金融應用展開爭斗,也在移動互聯網向傳統領域滲透的過程中,圍繞用戶支付方式的改變展開激烈競爭。
騰訊財付通借助《微信》龐大的生態圈介入各種傳統領域的支付環節,而阿里巴巴支付寶移動開放平臺的攻略更顯示出其介入傳統支付領域的急切。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和陣地劃分后,想必支付領域的強強對決將在2015年上演,畢竟對于流量為王的移動互聯網企業而言,切入用戶日常生活的支付環節,除了贏得大量用戶流量外,還能獲得大量資金,這對于移動互聯網巨頭而言絕對是難以抗拒的誘惑。不過除了騰訊和阿里巴巴外,并沒有太多的移動互聯網企業能真的在移動支付領域形成強大競爭力。2015年的移動支付市場,將是騰訊和阿里兩強爭霸的格局。
穿戴式智能設備:巨頭們的游戲
“誰碰誰死”—2014年末,不少IT資深人士對穿戴式智能設備市場發出了這樣的警告。當然啦,其前提是針對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小型資本移動互聯網企業。現如今,10萬元便可打造一個全國銷售的移動電源品牌的時代,早已成為了過去。盡管隨著方案商與眾多OEM代工廠商的出現,極大降低了智能設備的進入門檻,但其并未同移動電源一樣出現小品牌闖天下的局面。
覆蓋用戶健康監控、社交和大數據等眾多附加值空間的智能手環在2014年被眾多移動互聯網巨頭相中,并堅定地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推廣 。隨著79元小米智能手環的出現,穿戴式智能設備成為巨頭們的游戲,以往依靠硬件銷售的傳統盈利模式被移動互聯網巨頭們顛覆,用戶流量和大數據背后的隱形財富帶來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盈利模式的改變。而廉價的小品牌穿戴式智能設備在應用拓展性上的不足以及大數據服務等方面的欠缺,決定其難以得到廣大市場消費者的認可。
從2014年四季度開始,穿戴式智能設備雖然表面上還是眾多品牌百花齊放的局面,但從軟硬件產品更新力度上便可以看出,三星、索尼和Fitbit等品牌正憑借強大的整體實力拉開同二三線品牌的差距,小米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更是直接依靠資本優勢以低價搶占用戶資源。2015年的穿戴式智能設備注定只屬于移動互聯網巨頭。
智能家居:IT與家電的碰撞
特斯拉的成功讓IT企業興奮不已。用IT造汽車,讓眾多IT企業看到了滲透甚至顛覆傳統制造領域的機會。相比高大上的汽車領域,智能家居產品相對較低的門檻和較大的市場對IT企業具有極大吸引力。不單是百度、360和騰訊這樣的巨頭參與了對智能家居市場的滲透,不少創業型公司也積極加入這一戰場。從智能無線路由器、無線網絡攝像頭到家居環境監控、智能燈泡等,創意設計+傳統制造+互聯網營銷的模式,將是接下來智能家居的主要創作營銷模式。
智能家居背后巨大的市場蛋糕同樣讓三星、LG、海爾和長虹這樣的家居企業心動不已。相比IT企業,家電企業在家電智能化的道路上有著“軍團作戰”的優勢—通過統一品牌旗下產品再互聯互通一擁而上比單個打拼的IT企業更具競爭力。并且LG HomeChat、三星Smart Home這樣的系統更有利于品牌形成排它型生態圈,在智能家居通信協議混亂的大背景下搶得先機。
IT企業與家電企業勢必在2015年上演圍繞智能家居市場的跨領域大戰,前者在產品創意、市場靈活性和PC通信等方面占據一定優勢;后者擁有在終端市場完善的營銷售后渠道、家居設備整體互聯互通應用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