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捷
云存儲,到底是2B還是2C?
在2010年,夠快云的三位創始人蔣爍淼、陳翊和呂亮亮還在網通公司寧波分公司工作。多年通信行業的歷練讓這三位雄心勃勃,一心想要自己創出一番事業。于是,蔣爍淼、陳翊和呂亮亮先后離職,各自下海開始撲騰。撲騰了一段時間,他們三位同時發現自己好像都沒有取得太大的發展,于是昔日的老同事湊到了一起,開始商討創業的大計。經過一番合計,三人決定合伙創業,利用自己長期在通信行業工作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幫助網通和電信等通信運營商進行高清視頻緩存加速開發相關的工作。由此,他們開始從事云儲存,這也是國內較早從事云存儲的團隊之一。
在此期間,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他們敏銳地預見到個人云存儲在國內將有較大的市場機遇。于是當機立斷,實施了公司的首次轉型。2010年年底,他們發布了基于個人用戶的云存儲服務《夠快網盤》。很快,《夠快網盤》的用戶數超過百萬,成績最好時甚至躋身全國前五。不過他們很快發現,個人云存儲帶有天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缺陷”。首先,個人云存儲服務的商業模式并不清晰,國內的個人用戶沒有付費的習慣。其次,個人用戶上傳和下載到云空間的很多屬于違規侵權的內容,不時遭遇版權和審批麻煩。最后,國內云存儲市場玩家逐漸云集,BAT等大佬先后進入,一片紅海已經不適合創業公司壯大和發展。
回顧這段歷史,夠快科技聯合創始人陳翊表示,2011年底到2012年初,是夠快團隊最糾結的一段時期,面臨多個抉擇—要不要從個人服務轉向企業服務?轉向企業服務后到底是做項目式的私有云服務還是做互聯網式的公有云服務?2011年底,機緣巧合之下,蔣爍淼、陳翊和呂亮亮結識了時任阿里云計算總裁的王堅。那時,阿里云正打造開放存儲平臺(OSS),需要具有一定量級的云存儲服務商入駐以提高影響力,而夠快科技無論是從體量上還是知名度上都是極佳的選擇。而這也給了正在謀求轉型的夠快科技一個新想法,那就是和阿里云合作。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團隊迅速作出了決定,將夠快由個人云存儲全面轉向企業級云存儲,專注于為企業提供文檔協同管理服務。同時,伴隨著戰略方向的轉移,夠快從自己部署的實體服務器轉向基于阿里云的開放式存儲服務。
從網盤到云庫的蛻變
2012年4月,發家于浙江寧波的夠快團隊移師上海,注冊成立了現在的夠快科技。夠快科技成立之初,未來如何發展,團隊內部依然爭論不斷。公司的用戶從個人轉向企業,這是大家沒有異議的,而在企業用戶上,是用私有云還是公有云,幾位創始人在這個問題上經歷了近一個月的爭論。最終,幾位創始人還是決定將公有云定為主要方向。“很明顯,常識認為私有云可以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而公有云,必然有對數據和隱私泄露的擔憂,但是從長遠來看,公有云才是發展方向。”陳翊說這就是他們作如此決定的依據,同時還舉了個例子:支付寶的所有數據都在阿里云上,可是使用支付寶的人還是很多。夠快科技的轉型很快獲得了資本的認可,不久后,戈壁投資的“綠洲計劃”對夠快進行了5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2012年底,夠快又獲得了由紅杉資本領投的4 0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戈壁投資跟投。
在與阿里云合作后,夠快科技不需要再采購大量的設備,大大降低了成本投入。而在A輪融資完成之后,團隊也有了更多的資本用來發展市場和用戶。同時,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團隊還獲得了阿里云在媒體方面的支持,阿里云本身的影響力加強了夠快產品的影響力,也給他們在認識其他創業者和用戶上創造了更多機會。與此同時,他們也沒有放松新產品研發的腳步。2013年12月18日,夠快科技在北京發布其最新產品《夠快云庫》,憑借同步模式、團隊協作、檢索功能和無限空間四大特點,以及全球首創的“文件索引”技術,團隊實現了即時同步和真正的本地硬盤“零占用”,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除此之外,夠快科技還為客戶提供了一種很有中國特色的服務:混合云。陳翊說,因為中國人對公共空間始終不放心,所以針對企業的疑慮,在做公有云的同時,團隊還提供了私有云服務,一些客戶可以把認為私密的數據和材料放在私有云中。
目前,憑借自身努力和阿里云的幫助,夠快云庫已經走上了良性的運行軌道,產品已經得到了包括阿里云、出門問問、3W咖啡、黃太吉和艾瑞集團等業內知名企業和機構青睞。今年10月31日,夠快云庫更是與教育行業龍頭老大新東方達成正式合作,夠快團隊打造的云存儲也實現了正式商用。而面對未來,夠快的團隊也很有信心。因為在亞馬遜AWS進入國內市場之后,市場在迎來更加激烈競爭的同時,也孕育了更多新的機會。他們相信,只要能扎實走好每一步,并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夠快團隊和夠快云一定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