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號,革了誰的命?
在《微信》剛把自己的公眾號給升級了一遍之后,9月18日,傳聞已久的微信企業號也正式開始公測。從企業號的內容來看,與訂閱號和服務號不同,微信企業號只有企業通信錄成員才能關注,同時一個微信企業號可配置多個類似服務號的應用,發送信息條數無限制。除消息發送條數不受限外,企業號還能對消息安全設置,確保消息的安全和私密性。此外,結合《微信》已經開放的接口能力,企業號還能使用《微信》原生的拍照、掃碼、上傳地理位置、開放平臺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的接口與服務、微信支付與企業紅包接口等功能。
明眼人恐怕已經看出來了—騰訊的企業號服務,目的就旨在以騰訊為基點,為企業建立一個CRM平臺。在過去,提到CRM雖然內容大同小異,但每個公司都會有一套獨立的動作體系,用于吸引新客戶、保留老客戶以及將已有客戶群轉為忠實客戶。從一開始互聯網還沒有得到普及,甚至CRM這個概念還沒有提出的時候,不少公司就已經通過不定時投遞相關活動內容郵件給自己的員工以及客戶等方式來經營自己的客戶關系,鞏固并發展自己的客源,而這也可以視為現在廣義上的CRM的鼻祖。而在移動互聯網迅速普及之后,這種平臺的建立就變得更為高效且成本低廉。
相關管理人員不僅可以在公司局域網上進行客戶資源管理、銷售管理、客戶服務管理和日常事務管理等操作,甚至出差在外也能通過手機即時查看信息,并對公司內成員下達工作指示。隨著云計算的全球化,更讓不少企業越來越傾向于用Web方式來管理CRM等業務應用程序。而現在,《微信》突然出面,說自己的企業號能提供一種模版式的服務,幫助大家搞建立一套完整的CRM體系。人們不禁要問,企業號,你能玩得轉么?
騰訊,都想干什么?
不得不說,騰訊雖然在搞社交平臺上很有一套,但是說它的企業號會不會像某些人預言的,成為移動辦公市場的一匹黑馬,甚至帶走所有蛋糕的定論恐怕還是有失偏頗的。
盡管對企業級市場雄心勃勃,但是騰訊過去的經營經驗在這個市場中卻對其幫助甚少。所以騰訊選擇了一個很聰明的手段“我建造入口,你負責建設”。也就是說,企業號的搭建者是騰訊,而經營者則是企業本身。
這其中,和其他產品的大包大攬不同,《微信》自己不會去做具體的企業辦公應用,而只是給開發者和創業團隊提供一個平臺,然后接入自己的第三方應用。這就給了騰訊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立場。可以用《微信》提供企業級入口,以借助第三方開發能力來彌補自己的短板。而這一招它在訂閱號和服務號上早被認為是可行的。同時,騰訊的大平臺制造能力意味著它可以向企業號用戶提供更多的數據用于大數據分析,向企業反向提供數據增值服務。這對于許多企業而言恐怕是其他平臺所難以給予的福利。而這也正是企業號最吸引用戶的一大價值,它的存在將很有可能促進傳統軟件廠商向云計算方向發展,從而帶動整個行業再向前邁進一層。
而從細節功能上看,在微信企業號上可以實現將所有企業員工《微信》導入,然后加入微信打卡、微信報銷與微信會議等企業功能,從而完善整個企業應用生態圈。對于《微信》而言,“為他人做嫁衣”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了個人和《微信》平臺上的用戶黏性,同時打開了企業移動辦公這一其垂涎已久的藍海市場。
未來,路漫漫其修遠兮
盡管企業號看起來頗為強大,但是它的前路卻并非一帆風順,想要真的實現騰訊“一統江湖”的野心,未來它至少還有兩個門檻要過去。
其一就是安全性。為了防止泄密,不少企業內部嚴令禁止使用第三方社交軟件。而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使用自己公司研發的社交軟件進行企業內部溝通,也可以隨時查看相關數據。比如,網易《泡泡》雖然在和《騰訊QQ》的競爭中輸得一敗涂地,但至今依舊是網易的內部IM。所以很難想象,這樣的企業會一改嚴防死守的姿態,用第三方軟件來進行公司內部交流。這一點,甭管騰訊作多少聲明,拍多少次胸脯,恐怕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認可。
其二,CRM做“通”易,做“精”難。對于一個小型企業來說,企業號足夠好用。一方面,它可以讓企業號平臺向第三方開放,給中小開發團隊帶來發展機會,從而使其能夠在微信平臺上對用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它目前提供的服務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已經綽綽有余,因此企業號會無疑對向這類企業提供服務的協同辦公廠商造成巨大的沖擊。但當企業號想要再往上走的時候,就會遭遇瓶頸。
從目前來看,企業號尚且不能適應大型企事業業務單位的復雜性,缺乏對復雜的業務流程的審批能力,在這方面一些專業的OA平臺能夠比企業號做得更好。但是這一點并非企業號的“死穴”,隨著企業號平臺的不斷增大以及騰訊的后續投入,也許未來企業號所能提供的服務將更傾向于個性化方向發展,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因此企業號最大的對手,還是在于它能不能解決自己的安全關,讓用戶相信它是為自己,而不是為騰訊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