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拿下凱立德,只為O2O?
雷軍作為一個極其智慧的投資人,其近年的戰略布局都頗有些高開高走、落子在意料之外,如當年的小米手機,以及之后推出的小米手環等。觀其言行,其布局邏輯顯而易見—即圍繞著充滿“極客”意味的高性價比硬件,打造一個應用生態圈,然后連接其他關聯硬件打造一個更大的互聯生態圈。
誠然,小米入局地圖領域,一出手便拿下了和高德、四維圖新等廠商處于同一量級的凱立德。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米是不是希望與擁有高德的百度、入股四維圖新的騰訊在O2O領域一拼高下呢?在優質地圖廠商資源已經被互聯網巨頭瓜分殆盡的大背景下,這種聯想十分正常,但真會如此嗎?
基因天性的抉擇
基因的不同,決定了用法的不同。百度擁有《糯米》、《百度地圖》,以及優勢的APP分發渠道,而騰訊則擁有京東、四維圖新,與《微信》引導出來的營銷資源。盡管其所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卻都指向了一個目標:以地圖數據為基礎,形成一個覆蓋本地生活化服務和電子商務的網絡,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銷售模式。而這些資源,小米都沒有,如果僅僅是跟隨百度與騰訊的步伐,用傳統的方式與其在O2O領域一決高下,那只會一敗涂地。
按照凱立德副總裁嵇然最近對媒體談及小米入股之事時的說法,凱立德就是看中小米在手機端的硬件優勢,希望推進雙方在移動互聯網端以及車聯網端的深入合作?!皠P立德還是立足于車載層面,不過移動端也不會放,以后的發展肯定是多屏的?!?/p>
話語間也透露出了合作的關鍵點—以硬件為依托,形成小米特有的車聯網模式。這樣的合作不僅僅可以互相彌補短板,更可以在BAT的包圍圈中,從對方目前沒有實際兵力部署的區域上開疆拓土。
所謂短板,一言以蔽之,即凱立德有地圖資源而車載導航設備不夠強悍,而小米雖然在硬件市場占據不少份額,但缺乏優秀的地圖資源。雙方取長補短之下,可形成一個車聯網的基本模式:利用凱立德已經擁有的龐大車載用戶基數,實現硬件換裝和軟件升級,讓移動端和車載設備連成一體,破解目前車載導航除了帶路外,其他功能基本雞肋化的格局。而在智能汽車短期內不可能普及的情況下,通過極客化的車載導航來實現汽車智能化,將直接擊中車主的“癢點”。
又一個小米生態
較之百度與騰訊,將小米手機的性價比神話復制到車載導航之上,才是小米目前在地圖領域的最大優勢。畢竟基于Android進行定制化與個性化再開發的MIUI系統,是其他互聯網巨頭所沒有的,轉戰車載系統,難度也并不算太大。加上凱立德之前已經融入到比亞迪與東風風神等自立品牌的車載系統之中,深入配合車企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實現更多汽車智能化剛需,亦有可能。因此,我們幾乎可以將此視為又一個小米生態:擁有同類產品的所有功能但價格低到極點,匹配小米手機以豐富其使用場景。隨著裝車量的攀升,小米模塊也將順理成章的成為各類O2O服務的入口,比如利用導航預定停車位、餐廳座位等……。這樣的方式,或許才是小米所希望看到的。雖然頗費周章,卻也避開與騰訊與百度等巨頭的正面碰撞。如此一來,小米所需要的流量閥門自然便打開,雷軍的算盤不可謂不精明,只是最終一切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