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亞
【摘要】本系統采用單片機作為系統的核心,控制整個系統的協調工作。左右兩個光電傳感器檢測道路黑色邊界線,控制小車按要求軌道運行,中間一個光電傳感器檢測行駛過程的標記線,控制小車轉彎、進入超車區等功能。利用無線模塊實現兩車的通信,控制超車,利用超聲波模塊維持車距。加上電源、驅動電路、擋板、小車模型以及控制軟件構成了整個系統,實現了兩車的正常行駛和交替超車功能。作者負責軟件設計。
【關鍵詞】STC89C52;智能超車;光電傳感器
1.研究智能小車的目的與作用
首先,智能車輛在運輸系統中為我們提供了方便,且節約一定的人力物力資源。其次,在現在信息教育中,智能小車的制作已經走進我們的課堂。其次,現代信息教育中智能小車的制作已經走進課堂。讓科技的發展影響其創新性、實踐性的發展,這對學生技能教育、科技的社會普及化都有重要意義。再次,隨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的交通事故也在不斷增加,這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而此系統也可以為此提供參考與借鑒。
綜上所述,智能小車的研究對我們的工業、教育、生活等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智能小車的研究是一項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長期項目,對我國科技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系統方案
2.1 系統任務
在規定的軌道上,甲乙兩車的同時起動,先后通過起點標志線,在行車道上,保持一定車距同向而行,并實現兩車交替超車領跑功能。
2.2 系統整體方案
為完成相應功能,本設計提出的方案如圖2.1所示。系統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模塊:電源穩壓模塊、主控模塊、電動機驅動模塊、黑線探測模塊、超聲波避障模塊、無線收發模塊。黑線模塊負責循跡和識別軌道中的黑色標記線,測距模塊負責監測甲乙兩車的車距,無線模塊負責兩車之間的通信,主控模塊負責采集傳感器數據,并控制電機的運行狀態。
圖2.1 系統總體框架
2.3 各模塊方案
主控模塊采用宏晶公司的STC89C52RC單片機作為主控芯片。
黑線探測模塊采用3個E3F-DS30C4集成漫反射光電開關探測器(電氣連接圖如圖2.2(a),實物圖如圖2.2(b))。左右兩邊的用于檢測軌道兩邊的黑線,中間的用于檢測軌道中間的黑色標記線。當檢測到白紙時,傳感器輸出低電平,當檢測到黑線時,傳感器輸出高電平。當左邊的光電開關檢測到黑線,則小車右轉;當右邊的光電開關檢測到黑線,則小車左轉;當中間的傳感器檢測到轉彎標志線,則小車轉彎并記錄黑線次數,若檢測到第四根黑線,先轉彎,然后根據圈數的奇偶確定小車是否進入超車區。甲車為基數圈時,則進入超車區,反之則不;乙車為偶數圈時,則進入超車區,反之則不。
圖2.2(a) 光電開關電氣連接圖
圖2.2(b) 光電開關
測距模塊采用中心頻率為40KHZ的HC-SR04超聲波模塊。發射器發射超聲波,當遇到障礙物時則被反射回來,此時接收器接收反射回來的超聲波,設這個從發射到接收所用的時間為t,又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設超聲波模塊距障礙物的距離為s,則:
S=340*t/2 ? ? ? ? ? ? ? ? ? (2.1)
為了測量前后兩車的距離,故將超聲波模塊安裝在兩車車頭,并在兩車車尾添加了擋板,且保證擋板的尺寸能夠將發射出的超聲波返回。
圖2.3 NRF2401模塊引腳圖
兩車通信采用NRF2401無線發射接收模塊。NRF2401模塊的引腳圖如圖2.3所示,其中CE、CSN、SCK分別為使能、片選、時鐘輸入端。MOSI、MISO、SPI分別是串行輸入、三態輸出、串行輸出端。當后車成功超車,并從超車區出來,檢測到轉彎標志線后,則向停在超車區旁的小車發送行駛命令,當后車接收到行駛命令后,則和前車一起繼續行駛。
電機驅動模塊,為了方便控制小車行駛,本系統選用60轉/秒的直流減速電機,帶動小車車輪前進,并采用1片L298N和8個1N4007構成驅動電路,為電機運行提供足夠大的電壓和電流。
電源模塊,采用大功率、大容量的蓄電池單獨供電。
3.硬件電路設計與制作
3.1 系統電路
3.1.1 電源部分
電源部份采用兩種輸入接口,如圖3.1所示。
第一種是外電源供電,采用2.1電源座,可外接電源DC5V,經單向保護D1接入開關S1。第二種是USB供電,USB供電口輸入電源也經D1單向保護,送到開關S1。由于兩電源輸入是并聯,故上電時,只選擇一路輸入電源。S1為板子工作電源開關,按下后接通電源,提共VCC給板子各功能電路。電路采用兩個濾波電容,給板子一個更加穩定的工作電源。LED為電源的指示燈,通電后LED燈亮。
3.1.2 復位電路
由于51單片機內部無上電復位電路,故需由一個電容和電阻組成簡單的上電復位電路。為方便調試,故增加了按鍵復位電路,如圖3.2示:
3.1.3 蜂鳴器
單片機P15輸出高低電平經R21連接三極管B極,控制三極管的導通與截止,從而控制蜂鳴器的工作。低電平時三極管導通,蜂鳴器得電蜂鳴,高電平時三極管截止,蜂鳴器失電關閉蜂鳴。電路圖如圖3.3所示:
圖3.1 系統電源電路
圖3.2 復位電路
圖3.3 蜂鳴器電路
3.1.4 獨立鍵盤
如圖3.4所示,由六個按鍵組成,每個按鍵的一端連接IO口,另一端直接連接GND。六個按鍵分別接入P37-P32,只要按下按鍵,相應位的IO口位將被拉為低電平,程序可以判斷相應位是否為0來確認按鍵已按下。
3.2 電源穩壓電路
本系統采用單電源供電方式供電,由于各模塊所需電壓不同,故需要不同的穩壓芯片進行穩壓。穩壓電路如圖3.5所示:此穩壓電路中,同一采用LM系列的穩壓芯片。
LM317是一個輸出電壓從1.2V至37V可調的穩壓芯片,可通過電路中的R2調節P2口的輸出電壓大小。此系統中,由于無線通信模塊需要的工作電壓是3.3V,故將輸出電壓調至3.3V。LM7805、LM7812分別是5V、12V穩壓芯片。穩壓后的電壓分別可通過P4口和P5口接出。
4.程序流程圖
此系統的程序流程圖如圖4.1所示:
圖4.1 程序流程圖
5.系統測試
測試結果與分析:
(1)甲乙兩車正常行駛一圈測試。測試數據如表5.1所示:
表5.1 甲乙兩車正常行駛一圈
次 數 甲車行駛時間(s) 乙車行駛時間(s) 是否正常行駛
1 58.85 59.5 正確
2 58.1 60 正確
3 59 60.5 正確
(2)乙車超甲車一圈的時間測試。測試數據如表5.2所示:
表5.2 乙車超甲車一圈
次數 甲車行駛時間(s) 乙車行駛時間(s) 是否正常行駛 是否在超車區超車
1 77 68 正確 正確
2 76.5 67 正確 正確
3 77.1 68.5 正確 正確
(3)甲乙兩車交替超車一次的時間測試。測試結果如表5.3所示:
表5.3 甲乙兩車交替超車一次
次數 甲車行駛時間(s) 乙車行駛時間(s) 是否正常行駛 是否在超車區超車
1 139 150 正確 正確
2 140 149 正確 正確
3 139.5 150.4 正確 正確
(4)甲乙兩車交替超車兩次的時間測試。測試數據如表5.4所示:
表5.4 甲乙兩車交替超車兩次
次數 甲車行駛時間(s) 乙車行駛時間(s) 是否正常行駛 是否在超車區超車
1 340 356 正確 正確
2 341 353 正確 正確
3 338 355 正確 正確
分析:絕大部分情況小車均正常行駛,但由于小車每次的位置不同以及外部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每次行駛的軌跡不一樣,所以時間有一定的誤差。
參考文獻
[1]曹國華.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第二版)[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12.
[2]童詩白.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3]孫肖子.實用電子電路手冊(模擬分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譚浩強.C 語言程序設計(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5]黃智偉.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訓練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6] MCS-51 Family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 Users Manual [M].Inter Corp,1981.
[7]翁卓,熊承義.李丹婷 基于光電傳感器的智能車控制系統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0(8).
[8]史洪宇.基于單片機的多功能智能小車的設計[J].儀表技術,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