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近幾次更新的重頭都是O2O模塊,并且還取消了2萬元人民幣保證金,進一步降低了商戶接入微信支付和公眾平臺的門檻。這些頻繁動作的背后,是《微信》在自己的O2O核心邏輯上不斷添加新元素:以公眾平臺作為商戶的后臺基礎,利用二維碼與用戶手中的《微信》客戶端建立聯系,再通過服務號作為連接方式管理客戶資源和開展營銷活動。微信支付負責人吳毅在接受采訪時解釋了《微信》的新O2O思路:《微信》的角色是更好地完成業務,并把接口做得很靈活,至于“怎么連接”的市場空間,交給更好地了解行業的第三方商戶來做。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招商銀行、滴滴打車和上品折等第三方商戶正積極地擁抱《微信》,但這是否就能證明《微信》的O2O布局成功了呢?這些擁抱《微信》的商戶是因為“連接能力”的吸引還是《微信》線下投入的大手筆誘惑?
為迎接綜藝節目的黃金時代,視頻網站們擺出了各種“姿勢”
可以說綜藝節目在經過去年的爆發式增長后,今年的節目時長趨勢穩定,綜二代、綜三代、歐美范和韓流范應有盡有,真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這對于“內容為王”的視頻網站來說,是造血復活的大好機會,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視頻網站本身就是只會燒錢買內容,在“造”內容上還差得遠。這篇文章撇開視頻網站燒錢值不值的問題,只帶領大家細數一下各大視頻大佬,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和樂視網等在今年綜藝節目上的大動作,探索這些動作背后所隱藏的秘密。
iPhone 6“被掰彎”之謎
自從iPhone 6上市以來,各種新聞不斷。其中最熱鬧的莫過于“彎曲門”,有用戶的iPhone 6在使用中出現變形彎曲,甚至有人能用手把iPhone6折彎。看到這里或許已經有不少朋友動搖了購買iPhone6的念想。那么iPhone6為什么會出彎曲門呢?iPhone6真的容易彎曲嗎?
網絡劇:即將顛覆傳統影視的邊緣性力量
2014年,網絡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化著,預計今年網劇的產量將達到1 000多集,并且每年都會成倍數增長。國產電視劇每年的產量在15 000集左右,而網絡劇用不了3年,產量就會超過電視劇。而傳統電視劇一方面受互聯網沖擊,另一方面又受廣電總局政策影響,再加以年輕觀眾的加速流失,敗勢已現。網絡劇給電視劇產業帶來的不是補充,而是顛覆。行業格局要重寫,洗牌已經悄悄開始了。
扒一扒移動端應用上的“臭流氓”
自由、開放和免費等烏托邦式的理想充斥在互聯網的諸多產品當中,用戶或自愿或被動的被這些烏托邦理想給帶到溝里去了,亦或是互聯網產品最初就存在歪心思,開源真的只有開源么?看似自由的互聯網疆域里,遠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本文介紹了常見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幾種流氓手段,并試圖脫掉它們的遮羞布。
互聯網洗車這事靠譜嗎?
2013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37億輛。1.37億輛汽車的市場服務,真是“想想就令人激動”。再反觀中國汽車服務市場現狀:業內秩序混亂,抗風險能力差,無品牌,無革新,發展滯后。不過困局同時也意味著商機,以至于眾多互聯網創業者把養車服務作為創業第一選擇。而面對復雜的養車服務市場,又以什么作為切入養車服務市場的首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