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樹立 黃麗娟
【摘 要】我國影子銀行規模迅速膨脹,引起監管層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本文以信托貸款為例描述了影子銀行信用創造的過程,并通過構建模型分析對影子銀行的監管社會福利水平的變化,得出相關結論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影子銀行;信用創造;監管模型
一、引言
2013年4月9日,惠譽下調了中國主權的信用評級,將中國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降到A+,一個重要理由是中國信貸增長過快,并特別表示對影子銀行體系的崛起助長信貸擴張的擔憂。數據顯示,僅我國信托規模從2009年的2.05萬億元攀升至2013年度的10.91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從2009年的1.9萬億元陡增至2013年的10.21萬億元。影子銀行不僅對傳統的流動性及信用創造過程產生重大影響,也對我國的監管方式提出挑戰。本文嘗試從理論角度闡述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并借鑒Plantin(2012)構建的最優資本監管模型,為影子銀行的監管提供理論基礎。
二、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過程—以信托貸款為例
我國影子銀行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監管套利。商業銀行收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的限制,商業銀行有將表內資產表外化的沖動。為了騰挪信貸空間,商業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經層層通道最終以信托貸款的形式發放給企業,借款企業往往將募集的資金按銀行的要求存放在第三方托管戶,從而產生了一般性存款、擴大了貸款供給、創造了信用,而通過銀信、銀證信、銀基信等合作方式發放的信托貸款很好的代表了我國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方式,下面我們以信托貸款為例分析影子銀行的信用擴張機制,在此我們假設:
1.各商業銀行不持有超額準備金,只持有法定存款準備金。
2.R表示法定存款準備金,rd表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D表示活期存款,H表示理財資金,B表示貸款金額。
從上述表格中,商業銀行在T=0時刻,募集了理財資金△H,由于理財資金不需要繳納存款準備金,因此銀行將全部理財資金通過信托貸款放給企業,同時企業將該筆資金存入自己的開戶行(T=1時刻),這筆存款在T=1時刻開始,進入了與傳統商業銀行相同的信用創造過程。然而區別在于T=0時刻,銀行募集的資金不需要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有效的規避了信貸規模控制的要求,且在T=0時刻為社會經濟體多注入了△H的流動性,而這部分流動性未繳納法定存款保證金,也未受到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即影子銀行實質上放大了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規模,增加了社會的貨幣供給,而這將對貨幣政策的制定及經濟的發展造成深刻的影響。
研究表明,作為影子銀行之一的信托貸款與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量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即信托貸款規模的增加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從而放大了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增加了我國的貨幣供應,如果考慮到民間金融、典當行、私募股權基金等模式,影子銀行信用創造的作用將會更加明顯。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影子銀行是我國信用創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納入監管范疇是大勢所趨,下面將通過最優資本監管模型的思想為影子銀行監管提供理論基礎。
三、對影子銀行監管的理論分析--最優資本監管模型
1.模型的基本假設
(1)社會經濟主體的風險偏好為中性。
(2)社會經濟主體追求財富最大化為目標,消費函數大于等于0,并剔除現金折現的影響,該簡化假設不對結論產生影響。
(3)社會的經濟主體為企業、家庭、銀行,時刻的選取分別為T=0、1、2,通過三期模型,刻畫出經濟體的相關行為,如銀行在三個時期分別發放貸款、出售貸款、收回貸款。
2.不存在影子銀行情況下的監管行為
(1)行為特征及目標函數
①家庭
假設家庭在T=0時刻,其財富W>0,家庭選擇儲蓄和投資實現財富目標,剔除折現影響后家庭在T=1、2時刻的財富期望值仍然為W。
②企業
企業的生產決策通過兩期完成,在T=0時產值為I0,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在T=2時刻對產值I2作出調整,調整帶來的成本為 k/2 (I_2-I_0 )^2,其中K>0。1單位的產值需要c單位的投入,c∈(0,1),則企業在T=2時刻的目標函數為:
UE= I2(1-c)-k/2(I2-I0)2, 公式(1)
③銀行
首先,銀行與家庭的業務往來主要有兩方面,其一,家庭T=0時刻在銀行儲蓄并獲得無風險利率;其二,銀行可以向家庭出售貸款資產,貸款資產在T=2的回報為π(π > 0),收回貸款的概率為p ∈(0,1)。根據風險偏好中性,則該貸款資產的期望價格為pπ。
其次,在T=1時刻,銀行有投資機會的概率為q ∈(0,1),投入為x,投資凈回報為f(x),其中f(x)>0,f”(x)<0。
最后, T=1時刻,銀行知道該貸款資產投資機會的選擇情況(如銀行風險部門是否批準信貸資產轉讓等),然而家庭對銀行的投資機會不掌握,但監管者則能了解到家庭和銀行在T=0、1時刻的交易行為,從而作出監管決策。
綜上,由于信息不對稱在T=1時刻,銀行即使能收回貸款,有投資機會的銀行(簡稱:G銀行)在T=1時刻出售該貸款組合,家庭作為投資者仍然受貸出現不良情況的銀行影響(簡稱:B銀行)。從而投資存在逆向選擇問題,G銀行貸款組合得不到適當的評估,最終促使銀行盡量在T=0時刻出售貸款。假設T=0時刻,銀行出售貸款的比率占總貸款比率為λ ∈[0,1],此時,銀行的目標函數為:
UB=pπ+qf(λpπ) 公式(2)
λ代表了杠桿率,且監管越嚴格,λ可取的值越小。
在上述假設條件下,家庭在T=2的財富分布如下:
將公式L=(1-λ) π代入公式(13),求導可得:
ψ′(λ)=βqπ[f(λpπ+r(1-λ) (p-r)- f(λpπ) p]+k(1-p)rλπ2>>0
故有ψ(λ)= US -US ≤ψ(1)=0。
結論3:在對銀行存在監管的情況下,影子銀行活動降低了社會總福利效用水平,且對銀行的監管程度與社會福利下降水平正相關,這表明現實中最優的社會總福利函數是一種次優選擇。
我們假設φ代表監管者的監管強度,φ∈[0,1],φ越大表示監管程度越小,從結論2可知,銀行想賣出更多的貸款組合,我們之前L表示銀行希望通過影子銀行賣出的貸款,而φL表示銀行在當前的監管強度下能夠賣出的貸款。引入φ后,社會總福利函數變為:
US= W(1-c)-k/2 (1-p)(pλ2 π2+rφ2 L2+2λrφπL)+β[pL+qf(λpπ+rφ L)] 公式(14)
其中φ∈[0,1],對公式(14)求一階導數,并根據L=(1-λ) π可得:
當k(1-p)π≤βqf(λpπ+r(1-λ))時,φ=1最優;
當βqf(λpπ)≤k(1-p) λπ時,φ=0最優;
在其它情況下滿足:
k(1-p) π[(1-φ*) λ+φ*]= βqf[λpπ+φ*r(1-λ) π],其中φ*最優。 公式(15)
然而我國不出現λ=1的情況,也就意味著在φ≠1恒成立。考慮公式(15)中φ=0的成立條件,令ω(λ)=βqf(λpπ)-k(1-p)λπ,則有ω(λ*)=0。
ω(λ)=βqpπf(λpπ)pπ-k(1-p) π<<0,這表明僅當λ≥λ*時,φ=0。
結論4:當對傳統銀行監管較寬松式,為優化社會福利要對影子銀行嚴格監管。
四、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在我國影子銀行不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從而放大了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倍數,為維持宏觀政策的有效性及金融穩定,必須要加強傳統商業銀行的監管,但這又誘發影子銀行的監管套利,并降低整體社會福利水平。
考慮到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其產品主要包括銀信、銀證等合作的各種理財產品,為此我們一方面應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營造寬松的信貸環境,減少影子銀行的監管套利,讓影子銀行活動曝光于陽光之下;另一方面將影子銀行活動納入統計監管口徑,關注影子銀行資金來源、期限錯配等,建立風險止損和自救機制,從而促進我國金融業的穩定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麗萍.影子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機制、效應和應對思路[J].金融評論,2011(4)
[2] 彭文玉.影子銀行信用創造機制及其對貨幣供應的影響.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0)
[3] 郭忠軍.銀行盈利模式轉型與調控路徑探討.金融發展研究,2012(8)
[4] 毛澤盛.中國影子銀行與銀行體系穩定性閥值效應研究.2012(11)
[5] 朱孟楠.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問題-基于最優資本監管模型的分析.2012(9)
[6] 陳華,伍志文.銀行體系脆弱性:理論分析及基于中國的實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9)
[7] 肖鋼.影子銀行將是中國金融業五年內的最大風險.每日經濟新聞,2012-10-11
[8] De Rezende, Felipe Carvalho. The Securities Regulation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2010(9)
[9] Bill Gross. Beware Our Shadow Bank System. Fortune,2007(11)
[10] Elias, Bengtsson. Shadow Banking and Financial Stability:European Money Market Funds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12(6)
[11] Donald C. Langevoort. Global Securities Regulation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