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具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進入職場的起點,現在大多數用人單位都是按崗位招聘,要求專業對口。一般來說,想要進入某個行業、從事某種職業,最好是選擇相關或相近的專業學習。那些就業穩定、薪資待遇高、發展前景好的專業自然會受到考生家長的追捧。然而,這樣的專業往往在填報志愿時,競爭就已經開始了。
就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劇
“學以致用”是每個畢業生的愿望。然而想找一份專業對口、滿意度高的工作并不容易。2013屆高校畢業生總體簽約進程與上屆相比明顯下滑,在2013年6月發布的《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本科畢業生簽約率僅為35%,比去年同期低了12個百分點。
2013年2月對近500用人單位的統計數據顯示,招聘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經濟低于預期增長遇上畢業人數的高峰,這就加劇了就業競爭。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丁大建表示,自1999年超常規的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持續十年之久,在若干年內也將是常態。可以說,每年的畢業季,都會有部分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
而在該報告中關于“專業相關度”的數據卻有所上升,本科和專科的專業相關度都比上一年度上升了2個百分點。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于只是找到工作,而是選擇了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
專業競爭報考時就已經開始
雖然就業形勢嚴峻是事實,但從《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不難看出,還是有很多專業殺出了就業“圍城”。如建筑學、城市規劃、車輛工程、金融學、地質、船舶與海洋、石油、采礦等專業就業率和薪資走高趨勢明顯,連續幾年基本都是就業率和就業滿意度高的專業。
市場導向經常會影響考生對專業的選擇。專業對口,進入對口行業的幾率要大一些。所以,那些“高就業率”的專業就成為考生和家長的首選。當然,除了上述專業外,還有很多高校的優勢專業、重點學科、實驗班等專業,在報考時競爭往往也是最激烈的。
高老師博客統計了2012年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5所重點大學一批理科試驗班的競爭率,最低的也是達到了7:1。農大的生命科學理科實驗班達到了16.5:1,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等工程學院的理科實驗班,競爭度高居榜首,出現了21個人同時在第一志愿第一專業中競爭1個名額的局面。
未來競爭符合長遠發展利益
由此證明,高考填報志愿中選擇專業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那么,考生家長在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要遵循怎樣的原則呢?
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臧鐵軍曾經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他說:“填報志愿是個人的事,但是,對每一個有志向、有追求的青年來說,國家的利益更重要,更崇高。從根本上看,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是一致的。個人理想只有和國家需要相一致的時候才是最美好、最有詩意。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最終是為祖國建設輸送各類人才,這一目標應該是青年學生的成長目標。很顯然,國家最需要人才的領域,一定是國家需要優先發展,在財力、物力上優先支持的領域,也一定是年輕人可以大展宏圖的地方。”
這段話告訴我們,選擇專業一定要放眼未來和國家的發展。無論是從就業率、學科特長還是興趣愛好的角度來考慮專業,考生和家長都要最大限度地去了解該專業未來的市場需求、產業發展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等宏觀趨勢,綜合考慮、理性選擇。
哪些專業是值得考慮的“熱門”
上面說到,國家最需要人才的領域,一定是國家需要優先發展的領域。多年來,國家通過建設重點學科、建立基礎學科基地、設立特色專業建設點和拔尖創新人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措施,為青年學子成才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同樣的,這也為廣大考生選擇專業提供了重要參照和指南。
除開名校的國家重點學科,高校特色專業同樣是大家值得考慮的一個方向。特色專業是指充分體現學校辦學定位,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獲得社會認同并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專業。特色專業以強化優勢為根本,以突出特色為核心,充分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色。
在高校特色專業里,有的是在國內相關領域優勢明顯,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社會聲譽,比如名校的特色專業。有的是緊密結合國家和地方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需求,關照緊缺專門人才和優先發展行業,如中國農業大學的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工程類、林業工程類)、天津農學院的農學(植物生產類)、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浙江大學的數字媒體技術(動漫)等。或者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如“新能源”領域的東北大學的熱能與動力工程、“新材料”領域的東華大學的功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電子科技大學的傳感網技術等。
卓越工程師計劃
從2010年開始實施,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批準194所高校的824個本科專業或專業類、試點班加入卓越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
已經啟動或將要啟動的還有“卓越醫師”“卓越法律人才”“卓越農林人才”等教育培養計劃。同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卓越非通用語種人才”“卓越會計人才”等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方案也在研究制訂中。參與卓越計劃的學生,可從校內各專業、各年級中遴選。已經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主要采取通過保送生、自主選拔錄取、在校生自薦、專家推薦等多種形式選拔學生。
這里沒有列舉太多具體的學校和專業,同學們可以根據關鍵詞進行搜索,便能夠獲取相關的信息。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是,目前就業市場提供的數據情況和四年后相比存在著滯后性。今天查閱的就業率反映的只是過去一兩年或當下行業的人才需求,并不能完全反映今后的形勢。這就要求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對專業的就業趨勢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高考選專業時不能完全被就業率牽著鼻子走,也不能盲目“隨大流”或盲目追捧熱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