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
【摘要】綜合性大學和理工科院校設立與藝術相關聯的專業,反映了大學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變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對藝術專業學生借助大學系科綜合性優勢進行知識結構的調整和知識面的擴展有極大的好處。本文針對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特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創新實踐審美意識、社會適應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育;專業教育;思想
隨著近些年高校教學創新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教育思想理念的改變,得一些綜合性大學及理工科類院校認識到了藝術學科的必要性,并對院校內部各系的教學結構進行了較大范圍的調整,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類院校對藝術教育有著不同的認知程度,使得各院校在教育體制改革與藝術課程教學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本文針對大學音樂專業教育和音樂教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行了分析。
一.加強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人類知識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蔓延,素質教育在高校專業教育中占據著更加關鍵的位置。素質教育的宗旨與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的科學教育與人文藝術教育并重發展,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因此,堅持以通識教育為指導原則來逐步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加強社會適應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應該對學生的專業教育課程、音樂教育課程安排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使學生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藝術欣賞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科學與藝術本身就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高校只有同時提高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水平才能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較高的創新型人才。通過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鞏固其基礎知識與知識結構體系、完善人格特征和思維方式有著積極意義。 二.大學音樂教育的特質 音樂本身就具有非具象的藝術特性,學生通過接受音樂教育課程能夠掌握更多非語言類信息,將一些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因素傳遞出來,營造更多想象空間,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音樂具有加強社會文化交往和文化傳承的作用,學生通過在音樂學習中加強自我審美體驗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與完善,對于開發學生學習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從世界范圍內教育學角度而言,音樂學在東西方文化傳播中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中世紀的巴黎大學以及后來的牛津大學,都將音樂與數學、天文并列為最重要的學科,對于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理論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從現代腦科學的研究角度而言,學校開展音樂藝術教育課程能夠在更大限度上開發右腦,從而更好地體現人的邏輯思維的有序性、延續性和分析性等特征。高校應該以健全和開發學生的“全腦型教育”模式為根本目標,通過鍛煉學生的形象發散思維來提高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練習鋼琴、吉他等樂器來有效擴展右腦能量,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從思維學角度而言,在大學教育課程中融入較多的不同學科類型知識,可以使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在交叉、融合、滲透和移植中逐漸加強,因而將科學學科與人文學科緊密結合起來能夠從根本上啟迪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其邏輯思維變得更具多義性、演繹性和靈活性。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加強音樂教育能夠起到陶冶學生思想情操、培養學生豐富審美想象能力的作用,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理性認識的程度,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志趣與精神氣質。
三.大學音樂教育內涵與功能分析
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應該不斷完善各項教學職能,使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積極開展各項文藝活動,通過完善學校內部管理組織機構模式來加強對于藝術團隊的管理。高校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將大學音樂考試學分與專業課程學分相結合,將藝術課程作為必修學科,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水平。學校還可以通過開展藝術教育講座來普及藝術知識,在招收藝術生源時也要進行嚴格控制,堅持以培育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為宗旨目標來加強宣傳教育。從音樂本身具有的獨特審美功能而言,音樂課程還可以增強學生對于人生、社會功能和價值體系的判斷能力,學生可以通過了解音樂文化背景知識來陶冶自我情操、啟迪智慧,從而使得音樂具有更強的思想內涵美、現實生活美及藝術鑒賞美。藝術作品的美感與靈感通常來源于現實生活,思想內涵與藝術境界有著相互輝映的作用,而學校可以通過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體驗來培養學生的更加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
結語
綜上所述,綜合性大學和理工科院校應該強化音樂教育的地位,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為宗旨,不斷完善素質教育的主體特性,在追求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本身的社會適應性和審美內涵思想,對實施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與培養全方位綜合素質人才有著積極意義,對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與文化環境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賈建良.全面提高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思考大舞臺,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