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摘要】聽覺訓練是視唱練耳中的重要一環,而和弦的聽辨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訓練中,學生往往容易將三和弦與七和弦的一些具體音混淆。本文在教學中摸索到一種方法,以七和弦作為基礎,將其中的三和弦抽離出來練習,形成相互滲透的訓練,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 【關鍵詞】視唱練耳;和弦;滲透聽辨法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學中的基礎,其重要的音準感、節奏感、藝術修養等是音樂專業學生所必備的。無論是表演專業、音樂理論專業、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應該將視唱練耳課程中所包含的內容充分掌握。視唱練耳教學中包含3個基本的環節:聽寫、聽覺訓練、視唱。在這3個環節中,聽是重要的一環,往往表示學生會不會用耳朵辨識音樂,從而指導音樂活動。在聽覺訓練中,和弦的聽辨又很重要,它不同于單音、音程,是音的有機的復雜組合;在內容銜接上關聯著和弦連接。在學習時會將三和弦、七和弦分別教給學生,但由于這兩種和弦結構類似,聽辨時常聽成同低音的和弦,如把c1為低音的小小56和弦聽成c1為低音的大3和弦,忽略了大二度音程的存在。這種差異往往非常微小,通常只有固定音高感很強的學生能準確聽辨,其他學生都接近于正確答案結果卻是錯誤的,這樣會導致學生的挫敗感,影響學習興趣。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教學中逐漸摸索,提出以下滲透聽唱法,以供參考。 一、和弦的分類。 和弦,按照三度音程關系或非三度音程關系,3個以上的音的結合,叫做“和弦”。三和弦是可以按照三度音程關系疊置起來的3個音所構成的和弦。七和弦是可以按照三度音程關系疊置起來的4個音所構成的和弦。 常用的三和弦結構: ①大3:大三度+小三度②小3:小三度+大三度 ③減3:小三度+小三度④增3:大三度+大三度 常用的七和弦結構: ①大小7: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②小小7:小三度+大三度+小三度
③減小7:小三度+小三度+大三度④減減7:小三度+小三度+小三度 二.聽辨和弦 將以上和弦原位中的三、五、七音分別作低音,就產生了轉位和弦。三和弦的轉位和弦有六和弦、四六和弦。七和弦的轉位和弦為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一共形成12種三和弦、16種七和弦。
傳統的教學中,需要讓學生熟記所有和弦,用鋼琴進行大量構唱聽唱練習鞏固音高。如大小7和弦為例: 大小7大小56大小34大小2 這對每一種結構的認知是好的,能打下扎實的基礎。但在聽辨時學生往往聽成三和弦的形態,如大小七原位,容易聽成g卜b1_d2三個音,而忽視了七音f2;尤其轉位由于二度音程隱藏在整體和弦之中,也會忽略掉。尤其到了綜合練習時,由于和弦的種類多、結構相似,學生往往對和弦中細微的差異難以把握(通常只是一個音的失誤),如果大量的構唱28種和弦會產生疲憊、畏難的心理,甚至為了唱而唱的情況也會產生。 針對這一缺點,筆者在傳統的教學之后,運用三、七和弦滲透訓練法,將七和弦中包含的三和弦對比練習,加深“差異感”,達到熟練的目的,如大小7和弦中包含的不同三和弦: 大小7大3大小56減3大6大小34大46減6大小2大3減46
在這個構唱練習中,第一、三、六、九小節是原來大小七和弦的4個位置,其他小節是不同位置七和弦中包含三和弦的可能性。如大小56和弦包含減3和弦或者大6和弦。需要說明的是大小七和弦原位,本身應該包含兩種三和弦,但在平時的聽覺訓練中低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只寫出了低音開始的大3和弦。 其他性質七和弦按以下圖表聽辨: 小小J、7/J、3/J、,J、56大3/J、6/J、/J、34大6/J、46,J、/J、2大46 小3
減小7減3減小56小3減6減小34小6減46小小2小46減3
減減7減3減3減56減3減6減34減6減46減2減46減3
在教學中,讓學生先構唱三和弦,再唱七和弦,體會其中的不同;也可在不同的音高上反復聽辨。這樣大量地構唱不同的結構,學生就會很清楚地掌握這幾種已學過的三和弦、七和弦,并加以自己的分析總結,掌握起來比較順利。
將四種七和弦以及相似的三和弦對比滲透聽辨,更有利于掌握七和弦的原轉位,尤其是二度音程,剛好是學生在初級練習時容易混淆的。這樣練習有益于另一種思維模式的形成,學生能自己分析、掌握各種和弦結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說明的是,這樣的方法最好建立在每一種結構都扎實掌握的基礎上,否則過早進行對比練習會使學生將各種和弦的結構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