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彤
【摘要】竹笛是中國歷史上備受重視的樂器,以其明亮清脆、高亢流暢、婉轉動聽的音色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在民族樂器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示范教學法,為當今各級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本文試以論述示范教學法在竹笛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竹笛;示范教學法;實際運用
笛子,古代叫“橫吹”,在戰國末期之前已經流行,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很古老的,流行非常廣泛的一種樂器。它體積小,攜帶方便,發音清脆嘹亮,表現力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
示范教學法在藝術中的應用,早在中世紀,阿拉伯哲學家兼音樂家法拉比就曾指出,游吟詩人在接受教授的時候就采用了這種示范方式,老師選出其中的音型法或其中的風格,然后用特定的曲調進行演奏讓學生模仿,直到學生能記住曲調并能熟悉地即興演奏為止。毫無疑問,這種培訓是耳聽的方法,直到16世紀游吟詩人才學習有量樂譜。 一.示范教學法 (一)定義 示范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教學中,要求教師示范一招一式,應做到有質量并富有藝術的感染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有用真摯的情感感染帶動學生,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藝術活動,進而創造出音樂藝術教學的精品。示范性教學方法是音樂課堂中最常見、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示范教學有三個最常采用的示范體:教師、學生或多媒體資料。
示范——在這種形式中,教師或學習者顯示某事物是如何工作或操作的,或者某過程是怎樣完成的。 (二)特點 示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的技術引領,讓學生在技能目標的達成上十分清晰。示范教學還是人文的關懷,是專業的引領,是落實音樂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本手段之一,當今的音樂教學需要示范,更需要高明的示范。如果運用其他的教學方法,這一點則不會體現得這么清晰。 (三)示范教學法更符合當代學生的特點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的特點就不能贏得學生的興趣,不能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與參與,更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自主意識增強是當代學生的重要特點之一,示范教學法可以用于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學生對“要我學”很反感,他們會采取各種公開或隱蔽的方式來表達對呆板教學方法的不滿。示范教學法對學生的刺激,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習不再是被動的、枯燥的,而是主動的和生動的。由于學生的參與性,這種學習心理就可以持久地保持甚至得以強化。
二.示范教學法在竹笛技巧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氣功
氣功技巧練好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這對于竹笛演奏過程中技巧的運用和樂曲情感的正確表達,具有重要的意義。
呼吸是竹笛演奏的生命和動力,但是竹笛的呼吸與生活的呼吸是有區別的。在生活中人人都要呼吸,無論是醒著還是睡著,人們都會自然地呼吸,日常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呼吸,有的急促,有的緩慢,有時吸氣深,有時吸氣淺,有時甚至還要憋一下氣。這些自然的生理現象人人都有,亦人人都會。但是竹笛的呼吸要比日常生活中人們呼吸的變化多得多。竹笛的呼吸要隨著樂句的長短,根據情緒情感的喜怒哀樂而變換著運用呼吸。
“教師在講呼吸時運用舉例的方法,像‘聞花或以‘打哈欠那樣”,把這些呼吸方法比喻成竹笛的呼吸方法,做出示范讓學生感受練習,起到引導教學的目的,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知道竹笛演奏時的呼吸方法。 很多人把呼吸方法分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三種。胸式呼吸主要在胸部進行,肺部參加的活動量比較大,而人的肺不能承受過大的支撐壓力,這種呼吸法用于管樂器演奏顯然是不可行的,腹式呼吸又稱橫膈式呼吸,由于橫膈膜及胸廓的下部都富于彈性,腹部的肌肉又很堅韌,因此呼吸輕松,人們在自由呼吸或睡眠中,運用腹式呼吸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最好示范腹式呼吸。在腹式呼吸中老師躺臥呼吸,讓學生一起做同樣的練習,模仿老師放松、自然的呼吸方法,以便于讓學生更快、更直觀地掌握呼吸技巧。 (二)指功 指功為竹笛演奏必備的“三功”(氣功、指功、舌功)之一。指功訓練方法及內容多樣,而指顫音訓練作為指功訓練最基本途徑已得到笛界的公認。 老師通過不通風格的曲子對指顫音進行示范,從聽覺上讓學生感受到指顫音在不同風格的作品中所起到的效果,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指顫音在竹笛風格把握上所起的作用。
(三)舌功
舌功技巧主要包括:單吐(包括單外吐和單內吐)、雙吐、三吐、輕吐、花舌。 示范舌頭技巧不是在課堂上單一地示范單吐、雙吐、三吐、輕吐、花舌,而是通過“長音…‘顫音”等技巧對比來進行示范,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用舌頭,什么時候不該用舌頭。 (四)唇功和耳功 “吹笛的氣流是通過吹笛者唇部進入笛身的。吹笛時,雙唇的形狀如何、怎樣用力、氣流經過的位置等,對吹笛的音色、音準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通常人們把吹笛時雙唇所形成的縫隙稱為‘風門,把經過‘風門射出的氣流稱為‘口風,把唇部肌肉控制‘風門、‘形狀、約束‘口風方向時所用的力量稱為‘口勁。”如何協調“風門”、“口風”、“口勁”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唇部控制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也就是從這三點人手,示范“風門”的大小,“口風”的粗細,“口勁”的松緊對每一樂句的影響,讓學生理解到唇變化對每一樂句情感上取得的效果。” 擁有相對準確的音準才能保證轉調及其他多聲部、感情基調等訓練的準確性。音準是極其重要的,在音樂專業的其他課程,比如聲樂、合唱等都會涉及音準。所以在學生開始練習時老師要正確地引導,通過示范讓學生更直觀地知道音準的訓練方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準概念,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器樂課教學與其他音樂課型相比更具專業性,更要求教師示范的準確性。教師在器樂教學中的范奏,能夠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熱烈而快樂的教學氛圍。而且,教師高超的演奏水平和生動的音樂表現力,甚至能激發學生終身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美好品質。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充分展示教師的學識魅力,讓學生崇敬你;用幽默的言談,優雅的舉止,讓學生親近你;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走近你的教學活動,走進音樂殿堂,讓他們在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中,獲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