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居既是文明的成果,又是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更體現了與自然合一的建筑本身所散發的獨特魅力,蘊藏著十分豐富的人文繪畫價值。
關鍵詞:國畫創作 廣西民居 寫生 山水畫圖式
前 言
民居既是文明的成果,又是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從民居個體來看,它作為建筑的特殊性在于民居必須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并結合具體的地理空間和民眾生活的方式,創造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的建筑。從群居的角度來看,它們不僅因民居所在地形高低錯落而疏密有別,又與山水林田互相配合,形成了既統一和諧又各具特色的景致。這不僅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更具有與自然合一的所散發的獨特魅力,蘊藏著十分豐富的人文繪畫價值。
一、廣西桂北民居概述
在我國,廣東圍龍屋、北京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云南的“一顆印”被稱為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其中,廣西民居以豐富多彩的“桿欄式”建筑扎根于八桂大地,是地方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
廣西桂北地區,主要是指廣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它包括柳州三江、融水,桂林全部市縣及賀州富川等地。其北靠湘西,南鄰粵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環境、交通以及氣候等條件形成了少數民族居住的桿欄式建筑和漢族居住的湘贛式建筑的傳統風格。長期以來,廣西民居的原住民與北方遷徙而來的其它民族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他們結合廣西本地的自然條件,創造性地建造出富有魅力的“桿欄式”建筑和湘贛式建筑。這兩種傳統民居村落及建筑空間組合是桂北文化的一種特色,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如桂北地區的龍脊壯鄉、融水苗寨、三江侗寨、金秀瑤寨、興安的水源頭村都是這類建筑的集中之地。它們各具特色,從村落布局到房屋建構,從公共建筑的設計至民居住宅構造都以獨特的面貌贏得世人的贊嘆。無論是高聳的鼓樓、宏偉的風雨橋,還是高挑的吊腳樓,都構成了村寨的特有風光,它不僅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更具有與自然合一的建筑本身所散發的人文繪畫價值。
(一)“天人合一”的山水美地
廣西地處嶺南,是少數民族眾多的地區,歷史上稱為“百越之地”。桂北民居大部分建于山區,山多水多的環境造就了其民居建筑與山水緊密相聯的特點 。山地氣候濕熱,雨量充沛,特別適宜杉木、毛竹的生長。因此,當地人們就地取材,以竹木、瓦石作為民居的主要建材,建成被稱為“桿欄式”的民居建筑。這類民居多建于地勢較高的背山向陽的坡地上,為了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他們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創造出各種造型美觀、風格獨特的建筑形式。由于就地取材,遠望之,建筑掩映在山林間十分和諧;由于地理構造的特殊性,民居建筑又隨地勢而起伏,十分吻合,形成了天然的山水美地,同時也為繪畫創作提供了難得的素材。
(二)復雜有序的桂北少數民族建筑的藝術特色
桂北民居的大部分建筑就地取材,多用竹木建造,一般都是一樓一底、四榀三間的木結構樓房。屋頂蓋小青瓦,四周以木板立壁,墻基多為壘石。有些民居還在正房前二樓下,橫腰加建一披檐,用作稻谷晾曬和空間拓展,類似城市建筑中的陽臺,便于小憩納涼。
桂北民居的建筑主體是木質結構,建造技術主要是穿斗構造法,即榫卯結合,采用榫頭和卯眼木構件緊緊地銜接構合。它們立木為柱,通過木柱長短調整建筑水平面。通過橫梁布局達到屋內設計的空間需求,同時梁柱交集,環環相扣,增強木構件組合的牢固程度和穩定性,形成了錯中復雜又合情入理的建筑結構。從繪畫的角度出發,這些復雜而又有規律的建筑無形中符合了繪畫美學特征而成為畫家樂此不疲的表現對象。
桂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他們對自然的崇拜和信仰也會滲透到建筑裝飾之中去。這主要表現在建筑選址、建筑造型及柱梁、門楣、木雕紋飾裝飾等。例如在三江縣侗寨就有“先建鼓樓,再建村寨”的說法。侗族的鼓樓是寨中集會、議事的重要場所。對于將外形如巨杉的鼓樓視為宗族標志的侗家來說,杉樹高大筆直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認為杉樹能庇護著寨子興旺發達,所以侗寨的民居都以宏偉高大的鼓樓為建筑中心進行村落的布局。
(三)歷史悠久的桂北漢族建筑的藝術特色
桂北的漢族民居也很有特色,其古牌坊、古祠堂、橋梁、廟宇、香火堂以及木雕、石雕、磚雕等都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和美學特點。從地域分布來看,桂北地區是溝通桂、湘與贛的主要橋梁。受文化因素影響,桂北漢族建筑風格受徽派建筑影響較大,主要體現為砧木結構馬頭墻建筑,即湘贛式建筑。此類建筑造型樸素,小青瓦屋頂高低錯落,青石板路面的小巷縱橫。建筑墻壁、門頭、窗戶、立柱等雕刻精致,這些都體現了桂北漢族建筑的地域性。如桂林興安縣水源頭村的古建筑群,保留了清一色清水磚墻,其精致整齊,素瓦青磚令人贊不絕口;馬頭墻高低錯落、雕龍刻鳳顯示了古建筑的古樸精致的風貌,折射出漢族古建筑厚重的歷史文化。陽朔漁村民居、靈川江頭村民居、灌陽文市鎮月嶺民居、平樂榕津等古民居都是典型的代表。
(四)桂北民居特點
桂北少數民族“桿欄式”建筑依山傍水,結構獨特,虛實相生;其富有特色的鼓樓巍然挺立、氣勢雄偉;吊腳樓飛閣垂檐、翅角飛翹;風雨橋欄外挑檐,青石砌墩,長廊相連。桂北漢族民居建筑仍沿襲著內地的傳統建筑風格,多為青磚灰瓦,高大寬敞;青瓦白墻,形成一道融徽派建筑元素的桂北民居風格,淳樸的民風與建筑相得益彰,讓人留戀忘返,成為繪畫、攝影的天堂。
二、民居作為創作題材表現的難度
(一)“怎么畫”的學問
從事國畫創作的人都知道山水寫生是山水畫中的一個難題,它不僅要求畫家要能夠從自然景物中找到美,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畫家用某種語言把它最大程度地表達出來。換句話說:“畫什么”很重要,“怎么畫”更重要。如何運用國畫語言來表現民居,這是一個沒有多少經驗可以借鑒的新的藝術課題,特別是能不能用慣用語言符號去表現民居成為畫家首要面對的問題。首先,畫家必須了民居的人文歷史、造型、風貌、味道,其次,還必須找到新的視角和切入點,才能在繪畫作品中表現出其獨特的視角。廣義來看,長期存在的民居早已在觀眾的思維中形成定勢,而這一約定俗成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們對當地民居的感受,無形中增加了后來者畫出民居新意的難度,稍微表現不好,就意味著闡釋的重復和失敗。
(二)如何處理好“筆墨”與“造型”的關系
造型就是民居的主要表現內容,就是描繪對象,它是語言形式依附的載體。的確,再好的筆墨離開了對象也是空洞的,它必須通過形象來傳達。因此,注重對“造型”的發現和表現成為表現民居的重要內容。以描繪桂北山寨民居而獲得成功的畫家黃格勝教授在一次座談會上說道:“我判斷民居漂亮的原則是什么呢?一個是有一定的地形起伏;第二個房屋建筑要古樸;第三個是沒有太多現代化的房子在里面干擾?!彼€說道:“我選擇了從小熟悉的桂北風光做為描繪對象,特別是西部少數民族民居,她的古老樸拙、參差錯落、變化無窮使我如癡如醉,盡管遨游過大江南北、三山五岳,回頭還是喜歡畫自家山自家水”。
中國畫區別于其他畫種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用線和墨來表現對象。因此,筆墨的研究成為中國畫十分注重的問題。應該講,筆墨既要有相對的審美價值,也要同物象相適應、不能孤立地看待筆墨,筆墨應該為對象服務。好的筆墨技巧是看不出技巧的,它與物象緊密相連,不分彼此,因此不要刻意地脫離物象去追求筆墨,否則容易顯得做作。在這方面,用中國畫筆墨去表現民居既要考慮到書法用筆的趣味美,也要考慮到筆墨和物象的高度結合。
(三)如何形成“圖式”是藝術家成熟的標志
創作是藝術家對人生觀的表述,它是藝術家藝術綜合素質的體現。衡量一個藝術家藝術水準的標準很重要一點就是要看他的創作。而圖式則是創作的表現形態,它是一個藝術家的一系列作品表現出的某種穩定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題材統一中顯現出來的獨特面貌,藝術風格的形成是一個藝術家成熟的標志。縱觀畫史,歷代大家無不以鮮明的圖式屹立于畫林的。以渾厚著稱的范寬山水,以婉約淋漓的米家山水,以荒寒簡逸著稱的云林山水……無不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們的作品表明,藝術的價值就在于風格的獨創性和唯一性。因此,對于從事藝道的畫家來說,能夠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是夢寐以求的事,這需要畫家付出艱辛的勞動和思索;而從畫家個體來說,圖式的鮮明與成熟標志著畫家的藝術成就,而要獲得鮮明的圖式,必須有新的創作主題或思想,而寫生無疑是一條有效路徑之一。
三、民居在山水畫創作中的獨特意義和作用
當我們在山間古鎮的青石板散步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受到民居美的感染,如飲甘瓊,似醉其中。因為它特容易觸動畫家的想象和情感,因此其成為了畫家攝影家樂此不疲的表現對象。
民居蘊藏的人文繪畫價值有很多,例如民居中實墻與瓦頂的對比,如同國畫中的疏密、虛實關系。國畫中的留白與物象處處交融,結成整幅流動的虛靈的節奏,天然符合中國畫的表現要求,也就是我們說的“很入畫”。但是民居題材,說到底是一個沒有多少經驗可以借鑒的新課題,在今天的中國,對中國畫創作走向的思考,已不僅僅是理論工作者的事。藝術家們正在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探索未來中國畫的發展方向。因此,關注當今畫壇,找到符合國情的中國畫創作路子,很有必要。
通常來看,藝術創作無外乎對景寫生(創作)和非對景寫生(創作)兩條路。前者要求畫家以真實自然為美,主張“寫真”。后者則可以通過對繪畫文獻的理解并結合個人的稟賦創造一方天地。繪畫要反映生活,它必須走通過具體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路,而繪畫中的典型形象又是在生活中根據客觀特征和主觀精神兩方面創造出來的 ,這也離不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描繪和提煉;作為社會和歷史的文化產物,民居無疑有著巨大的表現價值,從表面上看,對民居的表現側重于不帶主觀色彩的描繪,但實際上寫生是隱含著畫家主觀情思和人生觀的,它要求作者對生活本身有一個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揭示生活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把民居的文章做好,里面大有可為。
需要說明的是,關注民居題材,探索中國畫創作道路,只是當下中國畫創作道路的辦法之一。之所以提倡對民居題材的表現,主要是基于民居題材不僅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而且它也是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文明的成果,其蘊藏的人文繪畫價值還遠未挖掘出來。我們只有本著務實的角度,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去探索和努力才能堅實、自信地闊步前進。
參考文獻:
[1] 黃格勝.格勝小品[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
[2] 雷翔.廣西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2009
作者簡介:
鐘濤,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