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救援

瀕臨滅絕的古老動物種族
犀牛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超過5000萬年,是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即使是現代犀牛,也已經生存了1500萬年之久。在漫長的歷史中,不少犀牛種群已經滅絕。目前世界上僅存5種犀牛,主要生活在非洲、東南亞和南亞地區。
非洲大陸上曾生活著10萬頭犀牛。然而,全世界
的數量已經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75000頭,減少到現在的不到30000頭。1970年,黑犀牛的數量為65000頭,而到了1995年,其數量已經減少到2410頭。這組數字的變化實在讓人震驚!現在除了南方白犀牛亞種,幾乎所有的犀牛種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
犀牛角貿易是犀牛面臨的最大威脅
大多數瀕危物種的產生是由于人類對其棲息地的侵占和破壞,但是對于擁有遼闊棲息地的非洲犀牛,唯一面臨的重大威脅就是人們針對犀牛角的盜獵行為。
很多亞洲國家都有將犀牛角入藥,用來退燒和治療其他疾病的傳統,但是由于價格極其昂貴,因此并不常用。而實際上,犀牛角是由排列密集的角纖維絲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和人類指甲的成分相同的角蛋白。因此,犀牛角的藥用價值是非常有限的。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刪除了犀牛角在《中國藥典》中的藥用標準,并禁止再用犀牛角制藥。然而犀牛角的中藥需求在一些亞洲國家中仍然居高不下,近年來在越南,犀牛角甚至被作為一種治療癌癥和預防宿醉的靈丹妙藥。但現在并無醫學證據證明這些療效,一切僅僅是“傳說”而已。正是這些毫無根據的“傳說”推動了犀牛角貿易,進而導致了對犀牛的非法盜獵。
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于面臨嚴重的盜獵問題,犀牛種群數量持續減少。1993年,華盛頓公約(ClTES)和國際社會對禁止犀牛角貿易采取了一系列行動。中國國務院也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明令禁止非法犀牛角貿易。
日益猖獗的犀牛盜獵行為
一系列禁令的出臺以及保護犀牛的宣教活動減少了人們對犀牛角的需求,15年來,非洲犀牛種群數量不斷恢復,關于盜獵的報告也大量減少。但到了2008年,盜獵情況再次抬頭。由于南非過去從未被盜獵染指,它曾經成功的將南方白犀牛種群從1960年的50頭恢復到超過20000頭。然而現在這里成為了盜獵的重災區,多數犀牛盜獵的行為都發生在著名的克魯格國家公園。
雖然從2010年開始,ClTES增強了對犀牛的保護力度,但是據南非國家公園的報告顯示,2011年共有448頭犀牛被盜獵者殺害,而2006年盜獵的數量僅有13頭。在2012年,被盜獵的犀牛數量上升到了668頭。究其原因,還是在于人們對于犀牛角藥用功效的迷信和盲目需求。
在非洲,犀牛就像生活在我國的大熊貓一樣珍貴。雖然犀牛在中國已經滅絕,但我們和它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仍然有義務來保護它們。只有通過各種宣傳破除錯誤觀念,減少盲目需求,我們才能有效地遏制偷獵行為。讓大家一起為保護犀牛而努力吧
(責任編輯 何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