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添


【摘要】就我國南北方素質教育之差異這一問題,筆者對黑龍江省某市區的中小學音樂學科進行卷調查,發現其學科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不完備、對音樂學科重視不夠、監管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音樂學科的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關鍵詞】黑龍江;音樂教育;發展思考;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分支,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小學音樂教育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中小學必修課程之一。音樂教育對于中小學生智力的啟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的培養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在音樂教育的推動下,我國國民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相對于南方較發達城市而言,東北地區中小學校的素質教育問題更加迫切和嚴峻。特別是中小學音樂教育,一直處在低潮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一、中小學問卷情況分析
2013年9~11月,我對黑龍江某市的一個區中小學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現實情況調研活動,采用的調查方式以問卷調查為主,并結合實地考察、訪談等方式同步進行,設計了《中小學音樂教育狀況調查問卷》,對8所小學、5所初中和3所高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對調查結果我做了如下統計。
從表1 1中可以看出,非常喜愛音樂的學生占全體學生的3/4以上。同時,喜愛上音樂課的學生人數也與之接近,這說明學生對音樂以及音樂課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這完全符合“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教育原則。對中于小學生來說,音樂與音樂課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正比關系。讓中小學生在喜愛音樂的同時,又愛上音樂課,這是很好的現象。從學生對于課本音樂的反饋結果不難看出,很喜歡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在走訪過程中,曾聽初中音樂教師提到,很多學生認為課本中的音樂“不好聽”,學唱比較困難,因此學生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初中二年級歌曲中的民歌《阿西里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多學生希望老師多播放一些通俗歌曲,如《我相信》等。而對于流行歌曲是否適合于音樂教學還存在很大爭議,因此歌曲的選擇便成了長久以來的話題。
在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力及參與性的問卷調查中,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普遍沒有被挖掘,甚至有近一半的學生對創作音樂完全沒有興趣(參看表1 2)。而在音樂表現方面,卻有50.9%的學生很愿意參加,說明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要優于音樂創造力。應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音樂表演活動中,如:學校合唱團、學校樂隊等,都是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好途徑。學生在參與排練、演出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豐富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質,還能鍛煉團隊協作意識、開發智力、培養吃苦精神,這也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在參加校內外音樂活動方面,很多學生反映很少參加音樂活動,因此對音樂活動的參與表現出了好奇與渴望。可見,大多數學校并未對音樂實踐活動給予應有的重視。
二、關于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思考及幾點建議
(一)轉變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將音樂課視為可有可無的一門課程。在學期的期中或是期末,音樂課更是時常被語文、數學等所謂的主科課所取代,學生們也經常為此憤憤不平。這也是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若想改變這種不良狀態,就要從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到學校的各級領導及任課教師端正思想,更新觀念,對于新課標中把“音樂這一基礎藝術課程的教學落實到中小學教學中去”這一口號貫徹落實,使音樂這一學科在整體教育學科中與語文、數學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的優劣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走訪許多學校的過程中發現,教師隊伍老齡化、業務水平不高等,這些問題都制約著音樂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首先,要不斷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這也是使教師隊伍永葆活力的最佳方式。其次,在使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同時,積極組織專業學科培訓,著力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為教師提高專業素質搭建平臺。第三,帶領教師“走出去”。到音樂學科教育教學成果突出的學校,與那里的教師進行深入的調研走訪工作。 (三)加大對音樂學科的投入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對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學設備嚴重短缺;小到一臺錄音機,大到一問多媒體教室。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學樂器少之又少,根本無法滿足上課所需;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室也從多媒體教室搬回到普通上課的教室。原因無外乎兩種,一是多媒體教室年久失修,很多設備不能正常使用;二是多媒體教室過少,課排不開(除了音樂課,還有其他科也需要多媒體教室)。因此,學校加大對硬件的投入力度是刻不容緩的。另一方面,許多音樂實踐活動需要學校領導及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組織策劃。在以調查過程中可以深切體會到學生們對音樂實踐活動的熱情十分高漲。學校需要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忱,這便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 (四)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學校要建立對教師、對學科的監督管理機制,掌握音樂學科各年級動態的教學狀況及出現的問題,從而有的放矢地加強指導和管理。同時還應建立及時準確的教學評估反饋系統,通過對動態教學進行記錄,通過例行會議、專題調研、教學常規檢查及對各類成績評估進行一一匯總,發現問題及時攻破,不遺留問題,不回避問題。同時,將教法改革和成果源源不斷地補充到教學常規管理中去,使教師的管理水平和教學方法不斷進步。 (五)學習借鑒外國中小學教育經驗 通過翻閱一些國外的教育文獻資料,不難發現很多外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并沒有具體化的教材。取而代之的是帶有指導性的教學建議。這些帶有指導性的教學大綱,可以由教師自由拓展教學內容,學生在課堂教學環節中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學習。 (六)探索多元文化的中小學音樂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是當今世界教育的熱點話題之一。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家詹姆斯·A·班克斯(美國)曾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屬于不同文化、人種、宗教、社會階層的集團學會保持和平與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共生目標。”對中小學音樂的教育也應樹立這種多元文化的理念,應從學習不同音樂文化開始,學會尊重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樹立民族自尊意識。同時應該欣賞具有不同風格、不同地域特色的音樂,通過討論學習,縮小認識上的差異,從而達到學習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