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萍

【摘要】《我愛這土地》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陸在易以現代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詩為詞創作完成的一首藝術歌曲。這首歌曲感情真摯,詞曲完美結合,旋律優美流暢。本文根據此曲的詞曲創作背景、調式調性曲式結構、鋼琴伴奏等方面,來探討這首歌曲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作曲家;藝術歌曲;創作背景
《我愛這土地》是我國現代詩人艾青在抗日戰爭期間創作的一首詩歌,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濃厚情結。時值國土淪陷,民族危亡之際,詩人滿懷對祖國的摯愛之心和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詩歌具有很強的悲情色彩。該詩歌在2001年經由我國著名音樂家陸在易先生創作編曲,成為一首藝術價值極高的聲樂作品。這首曲子篇幅悠長,情感表現幅度宏大,內涵深刻,是現代民族藝術歌曲的瑰寶之一。
一.《我愛這土地》的詞曲完美結合
《我愛這土地》的藝術風格是詩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抒情性與戲劇性的巧妙結合所構成的。詩詞和音樂的完美結合構成了藝術歌曲,其對于歌詞的運用也是遵循一定規則的,這緣于藝術歌曲除了有合適的音樂、符合音樂的邏輯,歌詞應富有內涵。陸在易潛心鉆研藝術歌曲,他的藝術歌曲囊括了抒情性質與歌唱性質,具有濃郁的風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及很高的審美價值。
二.(《我愛這土地》的體裁特征
詩與音樂的完美結合,加上豐富的鋼琴伴奏肢體、抒情性與戲劇性糅合在《我愛這土地》中,彰顯了該作品的風格,“土地”和“太陽”是不同的主導意象,“土地”凝聚了主人公對祖國與人民無限的愛,對人民疾苦和民族危機的憂憤,象征了飽受苦難的祖國母親。在樂句“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啊”中,運用了弱氣小節,通過排比樂句音階的逐漸上行表達了主人公對祖國深深的摯愛之情,歌詞旋律所體現出來的是濃郁的感情與歌唱的激情。
《我愛這土地》最大的特點是抒隋性。作曲家把級進音程與中國的吟誦調相互結合,使這首歌曲的旋律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這首歌曲的旋律同時也具有戲劇性的色彩,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尾聲處,作曲家用三個“啊”字把這首作品的戲劇之性表現出來,使全曲達到高潮。運用了iv7和弦造成不和諧的效果,從而使作品戲劇性更強。“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里音樂的速度比較慢,比較自由,體現出宣敘性的旋律,作曲家把歌劇的因素運用在藝術歌曲里面,將艾青原詩朗誦的音調與歌曲互融。歌曲旋律中還多處運用了下滑音來裝飾,如“吹刮著”的“著”等。下滑音的使用使音程之間的跳度變得圓滑,更增強了旋律的抒情性。
三.《我愛這土地》的曲式結構分析
《我愛這土地》的曲式結構為單二部曲式結構,4/4拍、F大調。作曲結構圖示如下。
A段由兩個樂句構成,非方正性結構(4+5)第一樂句上行變現出激動的情緒不斷上揚。第二樂句下行,表現出深情的情緒。兩句具有非常鮮明的對比,在調性上第一樂句在F大調上,而第二樂句通過轉調轉在同名小調上,體現出了同主音大小調的色彩對比。從伴奏織體上來分析,第一樂句的伴奏織體是低音部八度和音進行,第二樂句為全分解和弦進行。B段非方整行結構也是由F大調進行,沿用了第一樂段的主要節奏和音調,是A樂段的發展。第一樂句比較平穩采用了八分節奏型,“這無止息的吹刮著的激怒的風……”伴奏音型為八度分解音。第二句音色比較暗淡轉到了同名小調上,伴奏音型以分解和弦為主,充分凸顯了抒情性。與“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相互對應。第三句全曲的結束句在調性上是由f小調轉到F大調上,在整個情感上得到了升華。這首歌的速度標記是Moderato(中板),對于Moderato的解釋是:快于行板(Andante),慢于快板(AHegro)。與其他速度標記連用時,含有加以節制的意思,即快慢都要有所節制的意思。歌曲中節拍也有多次變化,2/4、3/4、4/4、5/4、6/4、7/4各種混合節拍貫穿全曲,時時以不規則的律動改變著音樂抒發的張力結構。這在藝術歌曲創作中,甚至是歌劇創作中都很罕見。
為歌曲A部分的節選,從譜中音型的創作來看,陸在易是在對艾青詩歌原意“以鳥自喻”的模仿。民族和弦分解六連音琶音音型的運用是對“鳥JL'上下煽動翅膀飛翔狀態進行的形象模仿,而通過打破鋼琴織體節拍規律、交錯節拍的方式,則刻畫了鳥兒在祖國遭受苦難時惶恐不安的心理。鋼琴伴奏部分六連音貫穿始終,作曲家根據歌詞復雜多變的情緒結構和豪放不羈的句式結構,將鋼琴織體置于無止息的涌動之中,通過不斷變化著的和聲、幾處關鍵部位上的變和弦、波濤翻滾式的強力度問奏集一處使全曲得到升華的漂亮轉調來加強音樂的推進性和表現容量。
四.歌聲與伴奏分析
演唱者在這部分表現時應該與鋼琴伴奏密切配合,充滿激情地表現詩人悲憤的情懷,與前面的訴說形成對比,富于音樂抒情性和戲劇性的完美結合。在演唱時應該將自己的歌聲與伴奏的琴聲融為一體。特別是在前奏、問奏、尾聲中演唱者應該做到使自己的內心情感與音樂的感覺相一致,注意聲音的連貫性,比如在最后高潮部分,幾個連續的“啊……”不同的旋律共同烘托出尾聲“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演唱者可以在演唱的過程中領略詞曲作者的意圖,從而把自己融入歌曲中進行二度創作,充分利用好這一點才能使歌唱達到新的高度。
結語
《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語言生動、情感充沛、意義深沉。歌詞中自然流露出“大我”之情的崇高美,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時代心聲,吶喊出時代的主旋律。若沒有艾青的詩作《我愛這土地》,就沒有藝術歌曲《我愛這土地》,藝術歌曲的殿堂將失去一顆閃亮的明珠。
這首藝術歌曲,詞曲配合堪稱完美,充滿深厚情感的歌詞與詩情畫意的曲調搭配得相得益彰,顯示出藝術家的高超作曲水平。對詩歌的內涵的準確把握以及與時代精神的高度一致,使這首歌唱響中華心聲,使聽眾的心靈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