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日本選年度漢字,首相安倍晉三選的是“夢”。2013年12月26日,在就職一周年的日子,安倍參拜了靖國神社,圓了自己的參拜夢。此前,安倍曾多次表示對2006-2007年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期間“未能參拜感到悔恨至極”。
自1978年10月靖國神社當局秘密將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牌位移入以來,共有中曾根康弘、橋本龍太郎和小泉純一郎3位首相以官方身份參拜,安倍是第四個。安倍對參拜給出的理由是向為國捐軀的先輩匯報一年來的執政成果,但他在第一次擔任首相時選擇不參拜,以便順利訪問北京,這表明他完全明白以首相身份參拜的后果,也證明了他所謂參拜不會傷害中韓人民的感情的說法完全是托詞。
安倍的參拜引發了中韓兩國的強烈譴責和不滿,中國外交部形容安倍的做法是“粗暴踐踏中國和其他亞洲戰爭受害國人民感情、公然挑戰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行徑”。韓國政府則表示“無限的嘆息和憤怒”,宣布不再考慮與日本國防政策部門簽署交流協議,并計劃推遲或取消原定明年上半年的韓日軍方交流活動。但即便如此,也很難相信安倍會就此在右翼道路上收手。
過去一年里,安倍不斷挑戰和平憲法的底線,測試國內外水溫。他聲稱要修改過往日本政府官員歷史問題的3個談話;對于日本侵略行為,他聲言“關于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在釣魚島問題上,安倍也是寸步不讓,不肯展現退讓或轉圜余地。而在內政上,最近通過的保密法賦予日本政府部門寬泛的權力,使之有權界定與外交和國防政策、反間諜和反恐有關的機密,并對泄密官員、記者甚至議員實施嚴厲懲罰。安倍政府還試圖迫使國會修改議事規則,以便限制首相和內閣大臣必須出席委員會聽證會的時間,還要求允許他們派出代表而非本人接受質詢。這些改變都是對日本戰后民主體制的嚴重削弱。
從當前的情況看,安倍已經在右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大有一去不回之勢。而由于目前自民黨在日本參眾兩院都占多數,未來3年又沒有大的選舉,政壇欠缺足以制衡的力量,安倍很有可能一鼓作氣,向修憲的方向一路狂奔。而日本政壇右翼思想的抬頭,正在改變國民意識,即使日本首相換人,中日之間的鴻溝也難以消除。
即便中國目前仍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也很難成為安倍行為的掣肘。2011年末,安倍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日本損害本國利益去贏得友好是本末倒置。友好只是手段,國家利益才是目的。要脫離友好第一主義”。從安倍參拜前后的舉動看,也很難說他真的把中韓的強烈反應放在眼里。日本真正在意的,還是美國的反應。美國一句“失望”,日本政壇立刻慌了手腳,準備派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首位代理局長谷內正太郎于2014年1月中旬訪問美國,以平息事態。而在參拜一天之后,安倍又給美國獻上了沖繩美軍基地搬遷的大禮。顯然,在中韓缺乏切實制衡日本手段的前提下,要制約日本的行為,目前還離不了美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