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三畏
雷州市政府長期拖欠民間債務,在法院終審判決之后仍然拒絕履行法律義務。對此,政府會有什么理由呢?在央視的報道里,一位副市長的說法是,“不能盲目相信法院?!辈幌嘈啪筒粓绦?,這就是雷州市政府的邏輯。副市長先生對著鏡頭一再說謊,被當面拆穿仍不動聲色,看著已經令人難過。而后,在輿論的一致批評之下,雷州市委宣傳部又出面,承認副市長的話“欠妥”,乃精神緊張所致。言下之意,抗拒法院生效判決仍然有理。
這真讓人不知說什么好。如果這就是一個官員和一個政府對法院和法律程序的認識,這法治水平也太低了。假如絕大多數公民都像雷州市政府這樣對待法律和法院,這個社會便無法運轉下去了。當然,幸好我們的政府是有權威的,絕大多數公民不可能是這樣。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里,人們應該而且必須相信法律和法院。專業的說法是,法律應該為人們所信仰。法院是法律的裁判者,人們必須相信它。或者說必須“按程序”相信它:即便你覺得它錯了,走完了正確的程序,就該“盲目執行”。同時,法律還包括糾錯程序,申訴可以同時進行,理論上可以永遠進行。為了社會正義和社會秩序,人們認為有必要訂立這樣的共同契約。這是法律和法院的尊嚴,也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理念,更是政府對公眾的要求??墒牵懿徽5氖?,往往首先是某些官員做不到。
其實,按中國的國情來說,政府最不應該抗拒法院的判決。因為涉及政府和官員的案子,法院往往都會“高度重視”。所以,我們的政府一般不會輸官司。這也導致一旦有政府敗訴,便有民眾喝彩。但實際上,政府的官司無論輸還是贏,都有復雜的背景。政府既可以積極地輸官司,也就可以主動地輸官司。政府輸官司,并不是官員輸,還可以是另一種贏。另外,一屆政府5年,主要領導常常兩三年一換,后任對前任干的事情不了解,或者不愿意為前任收拾“殘局”,從而使簡單的官司復雜到沒有結局的情況,也有。
那么,真應該跳開雷州市這個具體的案例來看待“不能盲目相信法院”的說法。要承認,放在別處,這話只算是對法院的一種委婉的質疑。但實際上,無論官民,今天對法院的看法都不至于這么委婉。有一個著名的官員對法院不信任的例證是,一位法院系統的領導,曾經就多起錯判殺人強奸等重案發表文章說,當事法院是“功大于過”。此論一出,引起強烈批評。但我理解他的意思,他是說,在“破案”的壓力下,法院不得不判,但使用了“疑案從輕”辦法,沒有判決死刑立即執行,為糾正留下了余地,此為功也。
深知法律實施現狀和法院內幕的官員這么看待法院的法治水平,普通公眾會怎么看?公眾并不傻,不需要官員啟發,就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