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平 蔡文驍
【摘要】裝載平臺的適用性選擇,涉及到車載應急通信系統的技術問題、經濟問題以及應急效能。本文通過對用戶需求、組成架構、車輛選型、應用場景等多方面的分析與比較,給出了選擇裝載平臺應考慮的多種因素與參數??晒M建部門及同行們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車載應急通信系統;裝載平臺;組成架構;車輛選型
1.引言
隨著政府公共應急管理體制的逐步健全和應急通信產品不斷的更新換代,不少職能部門如公安、人防、衛生、安監等單位均配置了車載應急通信系統,實現了圖像、語音、數據等信息同步傳輸,有效地提升了處理突發事件和重大災害救援的現場應急指揮能力。
車載應急通信系統裝載平臺既為指揮員和操作員提供工作環境,又為上裝電子設備提供符合設備使用的環境條件。而車輛又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載體。一般要求裝載平臺應具有一定的機動性和越野性能以及較大的總載質量,能提供設備安裝固定空間以及基本的辦公環境。假如其承載能力低和通過性差,將難以避免產生因車體“擺動”而對車載設備造成的不利影響(如使衛星通信系統“丟星”)和降低應急處突的工作效能。
為滿足不同應急部門的各自需求,裝載平臺的主要構件(組成架構和車輛選型)將視設備配置、地域環境及應用場景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存在著一定的或者是比較大的差異,凸顯行業特征。
2.組成架構的選擇與研究分析
常見的裝載平臺有五種組成架構形式,分別是:
(1)“指揮通信功能合一”的大(中)型單車架構;
(2)“小型信息采集車+大(中)型指通車”的兩車架構;
(3)“小型信息采集(通信)車+大(中)型指通車”的兩車架構;
(4)“中型指揮車+中型通信車”的兩車分設架構;
(5)“小型采集車+中型指揮車+中型通信車”的三車架構。
現就上述五種組成構架的特點和優劣勢分別闡述如下:
2.1 指揮通信功能合一的大(中)型單車架構
在此單車架構中,要求實現指揮與通信功能的合一,根據車輛長度和現場指揮員與操作員席位數的不同,有大中型之分。對省級或較大規模地市級應急職能部門所用的大型指通車而言,因有席位數量需求,故對車輛內部空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多選用沃爾沃(VOLVO)、奔馳等大型車輛底盤加定制方艙的結構形式來滿足之。更有甚者,采用可擴展方艙形式,以求進一步增加車內空間來保證有更為寬敞舒適的作業環境與辦公場所。
指通合一的單車架構具有功能完善、集成度高、使用方便、投資較小的特點,尤其是大型指通車,不僅滿足指揮、通信的作業需求,還有小型會議室和休息床、衛生間等生活保障設施,故特別適合于要求長時間連續工作的應急處突場合。但是其缺點也較為明顯,即因對內部空間有較大的需求,故造成全車外形尺寸較大。一般來說,車輛外形尺寸越大,通過性和越野能力就越差。在臺風、地震、洪水等惡劣環境條件下,常常會因受制于地面狀況而無法開赴應急救災最前線。
據我公司多年的應急車承建經驗,大型車的外形尺寸長度一般達到12M左右、寬度達到2.5M左右,這對轉彎半徑和道路的寬度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降低了其通行性和機動性,限制了其在復雜現場環境下的使用。對道路寬度有限、路況復雜的中小規模城市,此架構明顯不利于車載應急通信系統發揮應有的效能。
對區縣級應急職能單位而言,因其承擔的職能、所轄區域、人員席位需求等方面均與省級、地市級應急職能單位相比有著較大的不同,故采用中型指通合一的單車架構為宜。
若考慮應急場景主要為城市范圍,路況較好,多選擇中型客車為指通車的車體。
2.2 小型信息采集車加大(中)型指通車的兩車架構
為解決大(中)型指通車難以適應較復雜地理環境而無法到達第一現場的問題(如無法進入小街小巷等),可增配類似豐田霸道車型的小型信息采集車。利用其機動能力強的優點讓它承擔現場信息采集任務,而大(中)型指通車則就近負責構建指揮、決策平臺,提供現場及遠程的通信保障。
這種組合架構有效地解決了應急現場信息采集的問題,使得大(中)型指通車的應用范圍得到了較大的拓展。但因受到通信距離(1KM ~3KM)的限制,小型信息采集車的作業須與大(中)型指通車保持在較近距離的范圍內。這雖解決了現場信息采集的問題,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即無法徹底消除大(中)型指通車所固有的不足。無容置疑,兩車架構的實用性比起單車架構的要強。
2.3 小型信息采集(通信)車加大(中)型指通車的兩車架構
此架構主要是增強了小型信息采集車的通信能力,使之可以在較遠距離上完成與之配套的大(中)型指通車甚至固定指揮中心的通信任務。而大(中)型指通車也可以在距現場較遠的更加安全的地方開展指揮與通信作業。
因小型車承載能力及安裝空間限制,所配備的通信設備能力可能無法與功能完善,設備齊全的大(中)型車的相比。同時因其攜帶的小型化機動應急通信設備(要求其迅速運輸和快速布置)采購價格往往不菲,故此種配置需要有較大的資金投入。
2.4 中型指揮車加中型通信車的兩車分設架構
采用指通分離的兩車分設結構:即指揮車配置音視頻采集、顯控、計算機網絡、視頻會議等系統以及與通信車的有無線接口,承擔起指揮、決策保障任務。通信車根據所屬行業與職能不同,有選擇的安裝有衛星通信、短波電臺、微波無線圖傳、公網3G/4G、有線等通信手段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以求提供完善的通信保障手段。
因通信設備、指揮員及操作員分設于相距一定距離的兩輛車上,故較好地克服了系統功能和車輛性能之間的突出矛盾。如基本避免了單一大型指通車所存在的對道路寬度、路況要求較高而存在的其通行性和機動性不足的問題,同時指揮決策與通信保障所必需的空間要求也得到了較好的滿足。此架構擁有以下幾個優點:(1)兩車可分別選擇體積不大、動力和越野性能更好的中型車輛,環境適應能力更強;(2)辦公、會議與設備操作在空間上物理隔離,減少了設備噪聲和電磁輻射以及操作人員對辦公環境的干擾,使得舉行會議和操作環境更加舒適和人性化;(3)使用起來更加靈活方便。指揮車上裝設備少,重量輕巧,日常辦公需要時亦可作為普通客車使用(一車兩用)。
但這種兩車分設架構尚存在如下難點:即在聯合使用之前,仍需要進行一定量的連接(即兩車之間的點對點有線/無線互聯互通)和調試工作。相對而言,對通信保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業務素質要求高。
2.5 小型采集車加中型指揮車加中型通信車的三車架構
指揮車與通信車分設架構雖順利解決了大(中)型指通合一單車架構的某些固有不足,但有時也會出現因受不利道路條件影響而使得中型指揮車和中型通信車均無法深入現場的特例現象,此時可增設一輛小型信息采集車與指揮車、通信車配套,形成相互協同的三車架構。小型采集車進入復雜環境下的現場內部深處,獲得更加詳細的第一手信息,并實時傳送通信車,再傳到指揮車,以便進一步的指揮決策和處理。
三輛組成架構雖有很好的機動靈活性和較強的實用價值,但因需要配置更多的駕駛人員和操作人員,故人力資源投入量較大,也增大了組織協同與運維管理的難度,同時建設三輛車,資金需求量更大。這對人員較少且資金不充裕的應急職能單位來說,不宜采用此架構。
3.車輛選型
車輛類型的選擇是裝載平臺建設方案中最為關鍵的問題。車輛選型不僅涉及車輛本身,還直接關聯到車載應急通信系統的總體設計和產品選型,同時對應急處突的工作效能和工程投資等也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3.1 車輛選型原則
秉承“立足實戰、注重實用、符合實情、保障有力”的設計理念,改變應急車設計選型中“重設備、輕底盤”的不良做法。在滿足系統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如選用車輛底盤必須是專業廠家成熟的定型產品,且應根據車輛的載荷來確定),宜選用中軸距較小、機動性、通過性及可靠性較高的車型。
配重設計時應做到車輛的實際載重量不超過原車最大總質量的80%和載荷在前后軸上分配符合底盤性能要求,車輛側傾穩定角不小于35度。以避免因系統集成后整車超重或車后部過重而影響車輛行駛的平穩性或爬坡能力。切忌不得單純突出強調舒適性或外觀美觀而選擇不符合應急要求的車輛作為裝載平臺的載體。
3.2 車輛選型策略
影響車輛選型的參數指標很多,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車輛的通過性和承載能力。在選擇裝載平臺時至少應考量以下幾點:①對管轄區域(省、地、市、縣)內道路的適應性;②對地域環境(如平原、沙漠、山地、戈壁等)的越野機動性能、載重量大小以及內部空間;③采購價格;④要求操控性能好、可靠性高,運維費用相對較低等。
小型車輛選型要素應有所區別:若定位在像地震、臺風、水災等“重大災害場景”應用,載車必選越野性能優越的大排量的中高檔越野車。若主要在“城市應用場景”中使用,則可選擇輕型越野車。
3.3 常見的車型推薦品牌
參見下表:
裝載平臺 部分車型推薦品牌 參考價格區間
大型 成品車(大客):金龍、宇通、凱斯鮑爾、 120萬—300萬
底盤車(加定制方艙):沃爾沃、奔馳、東風
中型 客車:豐田考斯特、依維柯、福特 50萬—120萬
貨車:奔馳816D、奔馳凌特廂式車、慶玲底盤車
小型 高檔:豐田霸道,陸地巡洋艦、路虎、悍馬等 60萬—150萬
中低檔:三菱帕杰羅、本田CRV、江淮瑞鷹等 15萬—50萬
4.結語
上述五種裝載平臺組成架構各有利弊,均存在一定的適用范圍。選擇合適的裝載平臺(架構+車型)需要反復比較和綜合平衡。不但要考慮應急部門的具體業務職能、所轄區域的地形地貌等環境特點、實際應用場景和資金投入量等核心因素,同時還要兼顧車輛選型、人員配備及維護管理等重要參數。只有妥善處理好這些關聯性較強的因素與參數,才能更好地滿足車載應急通信系統機動靈活、快速反應、穩定可靠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仿杰,雍海風,王維平.小型應急指通車工程設計的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2(07).
[2]李偉堅,王雅娟,吳贊紅,張斌.基于無線互聯的電力衛星應急車1+1配置方案[J].衛星與網絡,2011(08).
[3]王維平,曾杰.對?應?急?通?信?指?揮?車?工?程?設?計?若?干?問?題?的?幾?點?思?考[J].警察技術,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