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
前年底,迅雷就與老牌路由器廠家磊科結成合作,但此次合作可謂試水,只是在磊科路由器內置的APP中置入了“迅雷遠程下載”而已。去年底,迅雷又斥資500萬元投資了創業公司(諦聽科技)旗下的如意云。近日又以1 000萬元進行收購Wangxin Technologies,想來是意在增強硬件方面的實力。如今,迅雷自己的智能路由器正在公測,且正醞釀年內推出兩款新的家用智能路由器。
與對手的策略比照,不難看出迅雷的步伐要謹慎得多。既比不上極路由、如意云(前期)式創業公司的一往無前,即使與同為互聯網公司的百度、360相較,迅雷的反應也顯得滯后不少。這其中的原因不難揣測。
作為“下載軟件”,迅雷的統治地位已經不必細說。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統治”讓迅雷的轉身顯得躊躇猶豫—這相當于放棄已有的軟件江山,在幾乎完全陌生的硬件領域白手起家!
然而迅雷終究還是轉了,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中國的家庭網絡正在從低速網絡發展到高速光纖。帶寬上去了、網速變快了,在線影音甚至網頁軟件都成為更便捷的選擇,人們對下載的依賴必然會發生消退。而同時,無線環境卻正在成為每個家庭的重度依賴,與之相隨的是路由器的更新換代、重新進入家庭。據統計,中國每年路由器出貨量高達6 000萬~7 000萬臺,已經超過電視機。巨大的智能路由器需求空間出現,等待著虎視眈眈的廠商們下手瓜分。
一進一退之間,迅雷轉向的考量已經基本清晰。雖然入行略晚,迅雷作為智能路由器玩家也并不是全無優勢的。其最大優勢,依然來自它在下載領域的霸主地位。
相比傳統路由器,智能路由器基于開放的系統(絕大多數為OpenWRT),支持應用安裝,例如網絡加速、翻墻和廣告過濾等。一些智能路由器還配置了大容量硬盤或支持外接SD卡,可作為存儲設備。總之,智能路由器當前最容易為人接受的定位,應該是“自帶Wi-Fi信號”的小型電腦。
只要是與“下載”相關的功能,并無任何一個對手有迅雷這樣有利的用戶數和使用基礎。這么說吧!如果有一臺智能路由器,論價格與傳統路由器相差無幾,可安裝應用提供各種擴展功能,再告訴你它的加速下載體驗與軟件《迅雷》無異,甚至可以在單位用手機遠程操控下載,還能參與云加速服務,在迅雷給你的分成中賺一筆小錢……
換了你,動心不動心?
當然,以上只是“一切按計劃發展”的最美設想。迅雷真要靠智能路由器搶占市場挽回頹勢,并不是僅僅把產品投產上市就可以解決的。
首先是搶占家庭入口,這是所有智能路由器玩家的共同目標。可通過互聯網遠程收集相關數據,甚至進行一些遠程操作,例如添加網絡廣告、屏蔽網絡廣告與遠程安裝插件等。相比軟件層面的控制,網絡的控制更底層,拿到這種入口在關鍵時刻便可發揮打擊對手的威力,如3Q大戰;在平日則可進行營銷推廣、收集數據等,360等互聯網玩家便屬于這類。一句話,得入口者得天下。
下一步就是更加困難、可一旦成功統治也更加絕對的—爭奪家庭中心。智能家居由智能電視、電視盒子、智能家電、智能插座和智能燈光等一系列單品組網而成,目前沒有統一平臺,這導致單項的智能控制之間無法順暢連接聯動。試圖一統智能家居的戰斗遲早會打響,經歷了那場戰爭而不被吞并的,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智能家居這條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