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琦 楊利峰 周向梅 趙德明

摘 要:關節炎和肌炎分別是指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以及肌肉的以炎癥病理過程為主的一類疾病。引起禽類關節和肌肉炎癥的病因很多,禽類一旦發病,可能給養殖業造成不同程度經濟損失。然而對該類疾病的組織病理學觀察和報道較為少見。本病例中,病雞的關節和肌肉腫脹,跛行;常規HE染色后經顯微鏡觀察顯示為關節發生非化膿性炎癥,肌纖維萎縮,肌外膜細胞增生。本文對此病例的病理結構進行詳細描述以及鑒別診斷。
關鍵字:關節炎;肌炎;組織病理學診斷
中圖分類號:S858.312.16+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1085(2014)12-0005-03
關節炎(Arthritis)在臨診上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漿液性、纖維素性和化膿性關節炎在其發病階段均屬于急性關節炎。如果在發病之時雖得到及時治療,但治療不徹底,或因機體抵抗力強大,使關節炎的進程緩慢,均可形成慢性關節炎。慢性關節炎造成關節運動障礙、疼痛,甚至完全不能運動;肌炎(Myositis)在診斷時,要注意將肌肉的炎性修復過程和肌炎加以區別。在禽類,引起運動器官病理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機械損傷、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性、免疫介導性、營養性、遺傳性等。禽類的運動系統受損傷可能引起產蛋下降、體重減輕等各種連鎖反應,對養殖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對于相關疾病的組織病理學觀察和診斷材料較少。因此,作者對病例詳細描述并加以總結,為生產實踐中相關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送檢動物臨床資料 病禽為15周齡肉雞,跛行,取材部位為其關節和肌肉。
1.2 送檢方法 10%福爾馬林液固定組織樣品。
1.3 試驗方法
1.3.1 取材 清點送檢的樣本,無誤后,進行病理系統編號,在肝臟、脾臟、腺胃等癥狀較為嚴重部位,用手術刀片切取大小為1cm×1cm組織。
1.3.2 制片 標本經常規組織處理,石蠟包埋,5μm切片。
1.3.3 染色 采用最為常用的HE染色法,步驟如下:邁耶氏蘇木精10min→水洗2min→1%鹽酸酒精3s→水洗2min→0.5%氨水5min→水洗2min→伊紅1.5min→80%酒精2min→90%酒精3min→無水酒精I 3min→無水酒精Ⅱ5min→二甲苯I 3min→二甲苯Ⅱ5min→中性樹膠封片→鏡檢。
1.3.4 圖像獲取 光學顯微鏡觀察,采集數碼圖像。
2 結果
2.1 關節 低倍鏡下(圖1~4),關節各層結構增厚,關節囊增寬,肌層肌纖維腫脹,結締組織層結構疏松,間隙增寬。表層細胞噬堿性較強的,普遍呈紫色深染的細胞核,下層粉色淡染,疏松的結締組織層粉色淡染,最內層肌肉組織嗜酸性較強,紅色深染。高倍鏡下(圖5~6),內層肌肉細胞腫脹,變性,紅色均質,胞核不可見或被擠到細胞邊緣,肌纖維間可見紫色深染的炎性細胞,或聚集或分散。
2.2 肌肉 低倍鏡下(圖7~10),心肌橫切面結構紊亂,肌纖維束由紫色的肌外膜包圍呈一個個大小不等的團島,肌肉組織外圍一圈粉色淡染的物質;縱切面,心肌纖維排列較整齊規則,紋理不清,心肌纖維中填充大量紫色結締組織和異型細胞條索。高倍鏡下(圖11~12),肌細胞腫脹,體積變大,纖維增寬,細胞核被擠到細胞邊緣或不可見,胞漿紅染、均勻無結構。心肌細胞間的肌外膜細胞明顯增多,細胞核點狀紫色深染,胞漿豐富,淡紫色絲網狀,細胞界限不清;在肌纖維束邊緣,有的肌外膜細胞呈泡狀,細胞核位于細胞中央,點狀紫色深染,胞漿或呈紫色淡染均質物質或空洞全無,這種細胞三五成群團聚在一起,周圍淡紫色均質無結構;肌纖維外緣被覆一層紫色均質的分泌物,偶見最外層有炎性細胞和纖維素樣滲出。
3 小結與討論
可能引起禽類運動系統損傷的原因有很多,作者對典型病因加以概括總結。雞的關節炎是一種重要的傳染病,主要是由以下兩種情況引起的:病毒性關節炎——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關節炎;細菌性關節炎——由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等引起的關節炎。這幾種病原引起的癥狀十分相似,有時呈現混合感染,導致該病的早期診斷有一定難度,需利用實驗室診斷技術進行確診,有利于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
雞病毒性關節炎(Avian viral arthritis syndrome,AVAS)[1,2]是由呼腸孤病毒(ARV)引起的肉仔雞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又稱為病毒性腱鞘炎、腱滑膜炎、病毒性腱鞘炎。產蛋雞和火雞也偶有發生。雖然很少有大面積暴發,死亡率也低于5%,但其危害性也較大,主要侵害心肌和關節滑膜腱鞘,使跗關節上方腱索腫大、跛行,個別嚴重者腓腸肌腱斷裂,從而引起雞運動失調、飼料利用率降低、消瘦、生長停滯、屠宰率下降,給廣大養雞企業和養雞戶帶來了很大的損失。病理學上,腱鞘腫脹及心肌組織內異嗜細胞浸潤等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測。
雞大腸桿菌病(Colibacillosis)[3-5]是由禽致病性大腸桿菌(APEC)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細菌性疾病,包括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大腸桿菌性腹膜炎、氣囊炎、大腸桿菌性關節炎、大腸桿菌性輸卵管炎等。大腸桿菌存在于骨和滑膜組織是大腸桿菌性敗血癥常見的后遺癥,在禽的免疫力低下時可能發生。本病也稱作細菌性軟骨壞死或骨髓炎。臨床上可見輕度或嚴重跛行及發育不良。感染禽最易受到同類迫害。由于細菌侵入新生肉芽組織影響骨的正常生長,并激發炎癥反應而導致骨髓炎[6]。
雞和火雞由滑液支原體(M.synoviae)[7]感染引起的傳染性滑膜炎,可同時侵害關節(脛關節和翅關節)、腱鞘及滑膜囊的滑膜,引起化膿纖維素性滑膜炎。發炎部位腫脹,其內有多量黃褐色或牛奶樣滲出物蓄積,后期滲出物為干酪樣,滑膜增厚。
痛風性關節炎(Arthritis in gout)[6,8,9]是由于尿酸鹽在關節內沉著刺激而引起的關節炎癥。是禽類的常見病,因尿酸是禽類體內核酸或嘌呤類化合物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當禽類飼喂蛋白質性飼料過多,體內有多量尿酸產生;體內存在伴有核酸大量分解的疾病(白血病、淋巴肉瘤病等),尿酸生成亦增多;各種腎臟疾病引起的腎功能減退,使尿酸排出障礙等都可能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升高而發生痛風。維生素A、D缺乏可促進痛風的發生。尿酸鹽可沉著于關節軟骨、滑膜、軟骨下骨質、關節周圍軟組織、腱與腱鞘、韌帶等組織,呈灰白色粉末狀。在尿酸鹽沉著部位,組織充血、水腫,白細胞浸潤,組織變性、壞死,肉芽組織增生,形成致密、堅硬的痛風結節。鏡檢其中央為尿酸鹽,成束狀聚集的結晶狀,周圍為肉芽組織,并有多核巨細胞。
禽類免疫系統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而MDV、ALV、REV、IBDV、CIAV以及ARV等病原感染肉雞后,除造成直接的發病死亡外,更重要的是導致禽類機體的免疫抑制。研究表明,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國商業雞群中廣泛存在,有時是本身沒有明顯的病變,但表現出來的是其他病原的繼發感染[10]。為了預防控制多發性關節炎,首先應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 同時加強對ARV和支原體等病原感染的預防控制。
參考文獻:
[1] 毛雅元,張力,王壽山,等.雞病毒性關節炎疫苗的研究進展[J].家禽科學,2013(8):50-52.
[2] 付世海.雞病毒性關節炎的鑒別診斷[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1):186-187.
[3] 莫國東,孫新寬,何怡寧,等.一起雞大腸桿菌性關節炎的診斷報告[J].廣西畜牧獸醫,2012,28(6): 342-344.
[4] 梁愛軍,于忠偉,鄭曉君,等.一例肉仔雞大腸桿菌的診治[J].家禽科學,2012(7):37-38.
[5] 荊美娟,荊學金,王英杰.雞大腸桿菌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畜禽種業,2011,07(7):151-152.
[6] 鮮思美,汪德生,任曉江,等.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繼發大腸桿菌感染的診斷[J].畜牧與獸醫,2013,45(7):80-82.
[7] 陳燕慧,黃福忠.一例雞支原體病的診治報告[J]. 福建畜牧獸醫,2006,28(5):53.
[8] 李澤,張記恩,榮俊.痛風性關節炎動物模型制備的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醫學下旬刊,2013,10(5):9-12.
[9] Hong-Yan Kuang,程太平,Jian-Bing H. U.,等. 雞持續高尿酸血癥模型的制備方法研究[J].四川動物,2008,27(4):554-558.
[10] 韋平,陽秀英,蔣玲艷,等.我國商業雞群多種免疫抑制性病毒共感染的研究[J].中國家禽,2007,29(8):1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