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中圖分類號:S831.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14)12-0022-02
1 對平養肉種雞實行限飼管理的意義
1.1 控制采食量,通過限飼管理使采食量在實際生產中更加均勻合理,減小個體差異。
1.2 控制生長發育速度,使體重更接近標準,更好地發揮種雞的生產性能和生理潛能。
1.3 控制脂肪蓄積水平,防止脂肪過多導致肥雞數目過大。脂肪多的雞易出現難產,同時引起脫肛和啄肛,而使種雞淘汰率明顯升高,肥胖的雞由于脂肪存積于母雞子宮的卵殼腺,引起鈣的分泌機能發生障礙,產薄殼或軟殼蛋增多,尤其是籠養雞最明顯。過于肥胖的公雞在自然交配的情況下,性欲差,精液品質不良,交配困難,種蛋受精率明顯降低,這樣的雞解剖發現睪丸萎縮,比正常小50%左右。
2 限飼管理的方法
2.1 限量法 即規定出雞群每天、每周或某個階段的飼料用量的方法。
2.2 限時法 主要是通過控制雞的采食時間來控制采食量,以達到控制體重和性成熟的目的。
2.3 限質法 即限制飼料的營養水平。一般采用降低能量、蛋白質含量以至賴氨酸的含量,達到限制雞群生長發育的目的。
3 具體操作要點
限飼的各種方法各有利弊,必須要根據生產實際靈活綜合的運用,現將筆者實際操作中的經驗與心得結合生產現場的具體情況簡要歸納。
3.1 原則 首先,再次強調限飼所用的所有途經與方法都是為了體重達標和獲得良好均勻度服務的。在使用限料的時候要遵循這樣的原則,動作要循序漸進,不可陡然改變雞的飼喂習慣,力度上也是一點點加強,給雞一個適應和接受的過程。
3.2 時機 整個育雛期是種雞生長發育最關鍵的時期,育雛前期生產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食欲,使雞群獲得最佳生長發育,這一時期雛雞是自由采食營養高水平的育雛飼料而不做限制。此時要加強對雛雞體重的監測,當體重超過生產標準時(一般而言,在飼養管理水平正常情況下,母雞在6~10日齡,公雞在10~15日齡,并且公母必須分飼)就可以考慮實行限飼。
3.3 具體步驟 實行限飼的同時,更改光照進行配合,在2~3周內,光照強度從30Lx降到5~10Lx,光照時間從24h降到8h。一開始時使用限量法,逐步使料量降到自由采食的60%~80%,到達育雛末期(4周左右)加用限時法,一般由“六一限飼”開始,所謂“六一限飼”就是指以一個周為單位,把一個周的限飼總量平均分給這個周中的六天來飼喂,余下的一天不吃料,“五二限飼”“四三限飼”也是這個道理。到育成前期,五六周時改為“五二限飼”,同時采取限質法逐步換喂育成料,育成過程中若有需要還可以使用強度更大的“四三限飼”。這種做法的優點在于,由于育成期雞吃料競爭劇烈,吃料時間如果過短,強壯霸道的雞只會搶食更多的飼料,而弱小雞只則搶不到料,如果長此以往,會極大影響大群的均勻度,而采取了折中每周的限飼制度,會增加吃料日的吃料時間,弱化了這種個體差異造成的吃料不均,更有利于雞群生長發育一致性的提高,體重的控制也更加整齊。當然這種方法也存在缺點,那就是給雞群帶來應激,而且限飼強度越高,吃料日越少,應激的程度也就越大。從育成結束后根據種雞各階段對營養的需求,在產蛋期還要繼續換喂產蛋料,限質法一直貫穿使用。其中各種飼料能量和粗蛋白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育雛料、產蛋料、育成料。
3.4 管理細節
3.4.1 限飼日 不喂料的日子尤其是剛開始執行限料的頭幾個限料日,可以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素緩解應激。平時還要注重管理好平養雞舍的地面墊料,防止發潮板結霉變,因為饑餓的雞群吃墊料的比例會明顯加大,采食了過多劣質墊料會大大增加誘發球蟲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另外,處于限飼日的雞只對外界給予的各種應激會愈發的敏感,所以在雞舍進行相關工作的時候要盡量輕緩,不要制造過大的噪音和異常光線,以防雞群驚群或者扎堆,造成傷亡和損失。
3.4.2 喂料日 尤其是緊跟限飼日的第一個喂料日,要特別加強雞舍的現場管理。由于前日的空料,雞只狀態非??簥^,對飼料反應異常激烈,吃料速度快,動作大,爭搶明顯,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確保雞舍內料位充足,加料均勻,這是一個前提,料位緊張,加料不均無疑會使限料的意義大打折扣;二要保證水的供給,這個日子水的意義更為重大,稍微供水中斷就會可能引起大量雞只飲水不足甚至噎死,要保證水壓足夠;三是注意通風,吃料日的通風量應該高于平時水平,以便增加舍內空氣新鮮度和含氧量,利于舍內熱量的及時排出。此外,吃料期間,管理人員和飼養員應該在現場多加觀察,及時把吃噎到的雞以及吃撐出現暫時性癱瘓抖動的雞隔離出來,可在翅膀下淋水降溫,也可以少量喂水,潤滑食道,恢復后待大群吃料結束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