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 張成林
【摘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的,它將傳統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互動式教學理念。此種方法引入到計算機實驗課程中,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計算機;實驗教學;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而設計的教學模式[1]。它把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實際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能夠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證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解決方案、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方法應用在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中,通過創設任務,讓學生帶著特定任務自主探索問題,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創新的能力。
1.引言
計算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動手、動眼、動腦的過程,可以發掘學生較大的潛能,從而能夠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實驗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概念,理解和鞏固科學知識,正確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2]。
2.“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提出
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提出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3]。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新方法。根據這種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教師的課堂教學始終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教師把新知識的傳授隱含于每一個實際的任務中,強調學生密切聯系生活、學習和未來實際工作中有意義的“實際任務”情境中去,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全新方法,目前很多課程已經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積極主動對學習資源的應用,共同進行自主探索和協作互動的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活動[4]。它將以往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了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新理念;從而將再現式教學模式轉變為探究式學習模式,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這種方法更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解決方案,從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創建“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真實性,能夠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讓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更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通過對美國教育家杜威等提出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進一步理解,而我認為所謂“任務驅動式”教學新方法,就需要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些具體的實際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實際任務,掌握教學新內容,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從而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的發展空間, 更好的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以后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3.傳統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的弊端
3.1 “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滿堂灌”的方式傳授知識
“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滿堂灌”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體作用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只把學生看作是外部環境刺激的被動反應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5]。長期以來,實踐教學主要依附于理論教學,致使學生在思想上也不夠重視,學生普遍實踐動手能力比較差。進入大學雖然有很多獨立的實踐課程,但上實踐課時,大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的形式,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缺少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機會,在進行實踐操作時,學生都習慣于機械地按照實踐講義,照方取藥。不能主動對各種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測量分析和研究,完成對內在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往往是動手不動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踐課在培養學生科學實踐能力上的優勢。如何在實踐教學實踐中,轉變學生對實踐可態度,使學生從實踐中真正培養科學實踐方法和實踐技能,是深化實踐教學的重點。任務驅動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模式,我們在實踐教學中通過任務驅動,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3.2 實踐教學內容陳舊單一
傳統的“先理論再實踐”實驗教學模式使計算機課程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操作分離,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6]。
3.3 校內實驗教學與社會實際工作內容脫節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課程實驗教學仍然僅限于課本上的上機操作,學生沒有進入社會實際角色中,因此不清楚當前社會對計算機課程真正需要掌握哪些必備的知識,對社會實際業務處理缺乏直觀了解。
4.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優點
經過多年的計算機課程實驗教學后發現,實施任務式驅動式教學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驗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互動效果較好。任務驅動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模式,我們在實踐教學中通過任務驅動,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5.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實施
5.1 強調任務的可操作性
計算機課程實驗教學大部分在實驗室進行。而現在許多院校由于條件限制,實驗設備簡陋,導致任務無法正常開展。因此在對任務進行設計之初,教師除對相關的實驗室有一定的考慮外,還要考慮可供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是否齊備等,以便于對任務的實施進行掌控。
5.2 設計任務的原則
任務的選擇不是隨意的,需要熟悉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教學內容,分清教學重點及難點,再結合實踐,自主研發設計滿足教學要求的任務。為了做好任務準備,可遵循以下設計原則[7]:
(1)針對性強先將教學總目標分成多個小的學習目標,再將學習模塊細化成若干個容易掌握的具體任務,通過完成這些針對性強的小任務來最終完成綜合設計任務。
(2)可操作性強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只有學生親自操作完成相應的任務,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從被動變成主動。
(3)簡單易懂分解后的任務應簡單易懂,容易實踐,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可以輕松學習和實踐,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興趣。
(4)具有一定擴展性在任務實現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來擴展任務,深入挖掘出不同層次學生的潛力,使每個學生都能依據自身能力獲得最大收益,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計算機人才。
5.3 精心設計任務
教師編排合理的實際任務對學生就是一個興趣,計算機實驗教學中,任務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設計和編排任務非常關鍵,必須具有趣味性、難易適中并具有可操作性,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設計編排任務時要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出發,例如大學生畢業時畢業論文是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在學生學習Word中,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份畢業論文的排版樣本,同時提供一份未排版完成的畢業論文,讓學生自己按照排版的要求完成排版工作。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夠調動起來,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行動起來進行到任務中去。設計任務時一定要以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指導,展示情景和樣本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知道某個工具或軟件能夠實現的功能, 通過讓學生直觀而真切地感受具體的任務實例,能夠使學生頭腦里分散的知識點表象形成一個個相對具體的知識結構, 通過這種情境,學生把所要學習的內容巧妙的隱含在相應的實際任務中, 使學生更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通過完成實際任務掌握任務包含的知識點[8]。
5.4 自主實踐任務
通過在創設的情境下完成任務,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實際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去面臨一個個需要立即解決的現實任務。不要害怕學生理解不了課本的教學內容,如果就算理解不了,也應該盡量讓他們去嘗試。當然,關鍵的操作步驟可以強調,否則學生如果達不到目的,就會產生畏難的心理,對任務的完成產生負面的影響。在任務完成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指導者,只起著引導作用。因此,要注意觀察學生和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自由地和大膽地去完成實際任務。學生可以探討完成實際任務的方法和途徑,引起對先前知識的進一步回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在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中都有著各自的不同方法。多個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和溝通后,可以得出幾種不同的方法,并作出分析和比較,這樣會大大的開闊學生的思路[9]。整個課堂倡導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更進一步增強師生間的朋友關系。隨著實際任務的完成,學生會在成就感中掌握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
5.5 重視任務結束后的總結與評價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并不單單是一個任務布置與完成的簡單過程,師生們應該做好課堂的階段性總結,在每個任務的布置與完成之后,應該回顧本堂課學習的內容,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進一步提高,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10]。首先可以讓學生每一組派代表對他們這組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對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自我剖析;然后由老師對各組在總結中提出的共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剖析,分析原因,總結同學們出現問題的情況,并給出實際的解決方法,以達到提高掌握知識的目的。
6.結論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中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它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也必將面臨眾多的新問題,如何構建“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體系結構和模型仍然需要我們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總結研究。我們相信通過眾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一定會被有效地運用于高校課程教育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李興霞.“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的研究[J].職業教育,2012(3).
[2]許雪康.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基礎教學中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3).
[3]徐兵,張南賓. 大學計算機基礎任務驅動式實驗教程[J].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4]陳小陽,駱竹梅.基于任務驅動導向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探討[J].科教導刊,2012(3):42.
[5]梁紅.計算機“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原則[J].廣西教育,2007(Z5).
[6]向生.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VFP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09).
[7]王延平.試論化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J].職業技術,2009(05).
[8]王曉巖.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01).
[9]張永志.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PLC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05).
[10]徐兵,胡寧.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3(03).
基金項目:重慶三峽學院教改項目(NO:JG120656)。
作者簡介:徐兵(1976—),男,重慶人,碩士,重慶三峽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