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華
【摘 要】現代化的林業是和諧發展的生態林業,生態林業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離不開林業機械。森林可持續發展戰略已逐漸被各國所接受,造林工作日益受到重視,營林機械化的發展步伐也因此而明顯加快。建國以后,我國林業機械從無到有,取得比較顯著的成就,為林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我國林業機械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因此,必須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推動我國林業機械的發展,從而真正實現森林可持續發展戰略,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林業機械;生態林業;發展作用;前景
根據我國現階段林業發展狀況,針對生態環境面臨的重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林業工作的核心是生態建設,因此,林業生產由單一的采伐木材轉向多種經營,以采伐和集材為主的林業機械時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以撫育為主的各類林業機械,國家實施的六大林業重點工程,是新時期國家生態建設的主戰場。而林業機械恰是加速這一籃圖實現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1 林業機械在林業發展中的作用
我國的林業機械是隨著新中國林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建國初期的林業機械,品種單一,而且數量少。苗圃作業機具及病蟲害防治機具,沒有自己的定型機具產品,防火機具更是一片空白。隨著生態建設的發展,林業機械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林業機械產品系列化、種類多樣化、及其在林業生產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仢作用。
從林業的歷史發展來看,原始林業和傳統林業把木材生產視為主要產業,只注重經濟效益,目前國家從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明確指出:“改善生態環境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也是防御旱澇災害的根本措施”。強調加強生態建設,一切從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來確定林業機械的生產與發展。現代化的林業標志之一就是林業生產的機械化。苗圃作業機具的使用,加快了林木種苗的培育,提高了種苗質量,為大面積造林提供了物質基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林木種苗生產,由于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充分發揮林木速生豐產和改生態善環境的潛在能力,是一項百年大計。造林規劃和施工,林業機械是實現其目的必要手段。造林地的清理、除草除灌,整地直至造林。相適應的作業機具:割灌機,整地機具,植樹機,甚至拖拉機、汽車都將投入使用。造林是一項季節性很強的工作,時間短任務重,如果沒有足夠的機具保證,大量的造林工作是不能實現的,造林生產的機械化勢在必行。幼林撫育,林分改造,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自然保護區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這一系例林業生產環節,任何一項工作如果離開了相應的生產機具,其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用飛機進行大面積撒藥滅蟲,林木就不會有太大的損失。經驗告訴我們,林業機械是搞好綠化的最基本的保障。
2 林業機械的種類
按照傳統的營林生產先后程序,可把營林機械分為:整地機具、播種機具、造林機具、撫育機具、病蟲害防治機具、采伐機具等。營林機械包括種子采集和處理、林地清理、整地育苗、中幼林撫育和林木保護等作業用的機械。其中常用的有采種機、割灌機、挖坑機、筑床機、插條機、植樹機等。因樹木的果實和種子形態大小差別很大,樹木生長的地形條件也大不相同,多年來采種人一直使用上樹機具上樹采種。后來出現了振動采種機。它的工作裝置安裝在拖拉機或其他行走或動力機械上,用油馬達驅動振動頭,產生振落效果而不損傷采種樹。采集的球果或種子再經處理機械進行干燥、脫粒、去翅和清選后備用。
割灌機是造林和撫育幼林用的機械,一般多用于林地清理、幼林撫育、次生林撫育與間伐、割灌木、割草和伐小徑木,是小型輕便的機械。在割灌機上增設一些附屬裝置和設備后,還可用于收割稻麥、抽水、鉆孔、磨鋸齒等,實現一機多用。
植樹機是機械化植樹造林的主要設備,多與拖拉機配套使用。植樹機分為連續開溝式、間斷開溝式和選擇挖坑式三種。連續開溝式和間斷開溝式植樹機在工作時,開溝器切開、破碎和推移土壤,形成連續(或間斷)的栽植溝。苗木按規定的栽植深度和株距被栽入溝冄,覆土壓實輪隨即推擁苗木周圍的土壤并壓實。選擇挖坑式植樹機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其結構原理與連續開溝式和間斷開溝式大不相同,植苗員可在適宜栽植的點上操縱植樹器挖坑植樹,從而提高了機器的機動性和對不同地面的適應性。
拖拉機和汽車。他們是營林生產的主角。整地機具主要是犁和耙、筑床機,播種機具主要有播秌機,植樹機泛指栽植苗木的營林機械,按作業的機械化程度分為簡單植樹機、半自動植樹機、自動植樹機,按作業的立地條件分為采伐跡地植樹機、沙地植樹機、選擇植樹機、大苗植樹機、容器苗植樹機,以及連續開溝、間斷開溝、選擇挖坑植樹機等。撫育機具主要是割灌機以及噴灌設施等。病蟲害防治機具、防火機具、采運機具等在營林生產中的種類都是比較單一的。營林機械的運用,除部分專用機具外,如:植樹機、割灌機、油鋸、風力滅火機等,其余機具與農業生產都是通用的。林業的種類具有不確定性,飛機的應用,飛播造林和森林防火,已遠遠的超出人們界定的類別。在營林生產中,各機具應用的輕重比例,由其經營目的及生產模式而定。
3 林業機械的發展方向
林業機械的發展要以“生態效益優先”為原則,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全國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基本上實現山川秀美,生態環境步入良循環。明確這一戰略目標,由此確定林業機械的發展方向。堅持適用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原則。針對林業生產的特點,機具的適用性要考慮地區的林地立地條件、林木特性等綜合因素,立足專業,發揮林業優勢,使三種效益和諧發展。林業機具的生產,不但針對性要強,適用性也要強。堅持通用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原則。在滿足營林生亦需要的同時,擴大機具的通用性,以滿足其它產業的需求,并能提高經濟效益。林業生產和農業生產所用的機具是一樣的,只是型號的不同。還有噴灌設施,營林生產、農業生產、以及食用菌生產都是必用的機具。割灌機不僅用于營林撫育,園林綠化也大有用武之地。林業機械的生產注重專業性和通用性并舉,堅持多元化,面向社會。
我國林業還處在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初期階段,林業機械的現代化,將極大的促進現代化林業的發展,實現林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在生態建設,生態安全,堅持生態效益優先,發展林業機械,建設生態林業,要全面改善林業裝備水平,吸引多方資金進入林業機械制造領域;支持林業先進設備技術研發,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的林業設備和技術,培育大型林業裝備企業集團,提升我國林業裝備制造水平;落實林業機具補貼政策,推動林業機械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陳達文.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我國林業機械的現狀及發展[Z].中國林業機械協會,1996(2).
[2]婁茂達,李雯,徐志章.林業機械安全設計[J].林業勞動安全,1996(1).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