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芳等
摘 要 通過對云南省農科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科技園內胡椒園雜草種類調查,結果表明,該胡椒園內雜草有14科42種,外來入侵雜草有8科17種。從胡椒園雜草的田間均度、田間密度、田間頻率和相對多度分析結果得出:該胡椒園主要雜草為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 L.)、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jnajor(Nees)C.E.Hubb]、勝紅薊(Ageratum conyzoides L)和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其相對多度分別為35.51%、32.42%、31.62%、30.47%和27.18%。本研究對明確云南省農科院熱經所科技園內胡椒園雜草種類、危害程度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整個云南怒江干熱河谷區胡椒園雜草危害情況調查以及外來入侵雜草的后續監測提供基礎數據。
關鍵詞 胡椒園; 雜草種類; 主要雜草
中圖分類號 Q949.732.3,S451.0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peper field in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ash Crops, YA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2 weeds of 14 familie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field. Among these species, 17 alien werw invasive weeds of 8 families. Out of which, the dominant weeds were Portulaca oleracea L., Oxalis corniculata L., Imperata cylindrica var.jnajor(Nees)C. E. Hubb and Ageratum conyzoides L., with 35.51, 32.42, 31.62, 30.47and 27.18% relative abundance, respectively by field all degrees, field density, field frequency and relatively abundance in peper field. The study had great significance in clarifying the weed species harmful to peper in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ash Crops, and also the weeds control in peper fields in Yunnan.
Key words Peper field;Weed species;Major weed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11.006
胡椒(Piper nigrum L.)屬胡椒科胡椒屬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是世界重要的熱帶香辛料作物,有“香料之王”之稱,是人們喜愛的調料品,在醫學工業和食品工業都有廣泛用途。
胡椒原產于印度,自1947年引入中國,目前種植面積和產量世界排名分別是第6位和第5位[1]。胡椒生長過程對熱量要求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1 ℃以上,絕對低溫在6 ℃以上,年降雨量1 500 mm左右。胡椒對光的要求因品種和年齡而異,幼齡植株需要一定的蔭蔽,成齡植株則需要充足的光照[2]。國內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云南和廣西等省(區)[3]。云南主要種植區在元江(紅河)流域的河口縣至新平縣,海拔600 m以下地區;哀牢山以西的西雙版納、普洱、臨滄、保山、德宏等地,海拔800 m以下地區。云南省干熱河谷潞江鎮胡椒的引種栽培始于1956年[4-5],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面積栽培成功,成為云南省胡椒的主產區之一。然而,在胡椒生長過程中,胡椒產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雜草是重要因素之一,雜草不僅與胡椒爭奪水分、養分,促進病原微生物和害蟲的滋生,降低胡椒產量和品質。生產中主要采用除草劑和人工挖除防治雜草,由于頻繁使用除草劑、以及用量和方法不當等[6],導致田間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田間惡性雜草種類和數量的不斷增多,同時也有利于一些外來雜草的入侵和蔓延。 目前,胡椒方面的研究主要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機構為主[7-10],側重于胡椒病蟲害以及胡椒活性成分胡椒堿的研究,未見胡椒園與雜草之間的研究報道。本次調查擬在摸清胡椒園雜草種類、發生危害,填補云南熱區胡椒園雜草調查的空白,并結合當地生產實際,提出胡椒園草害防治建議,為提高胡椒產值和經濟效益提供依據和保障。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方法
1.1.1 調查時間 2013年10~11月。
1.1.2 調查區域概況 該胡椒園位于保山市潞江鎮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科技示范園內,海拔為704 m,年平均溫為21.5 ℃,年降雨量755 mm,年蒸發量2 111.5 mm,絕對最高溫40.4 ℃,≥10℃ 活動積溫7 800 ℃,年時照數2 325.75 h,相對濕度為70%,屬于南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干熱河谷氣候。
1.2.3 調查方法 對胡椒園進行雜草種類、數量和平均高度調查,調查采用倒“W”9點取樣法[11-14],每樣點取樣面積為1 m ×1 m。并對雜草的種類進行鑒定和記錄[15-16]。
2 結果與分析
2.1 胡椒園雜草種類
通過調查,該園雜草有14科42種(表1),主要有菊科(Compositae)18種、禾本科(Gramineae)5種、茄科(Solanaceae)3種、莧科(Amaranthaceae)2種、莎草科(Gyperaceae)2種、 大戟科(Euphorbiaceae)2種、旋花科(Convolvulaceae)2種、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2種、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1種、 豆科(Luguminosae)1種、 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1種、 酢漿草科(Oxalidaceae)1種、 錦葵科(Malvaceae)1種、 景天科(Crassulaceae)1種,其中菊科有17種,約占雜草總數的40%,一年生雜草有27種,占總雜草數的64%,除水茄為灌木以外,其余雜草均為草本作物,大部分以種子形式繁殖。
2.2 胡椒園外來入侵雜草種類
通過胡椒園入侵雜草名錄表分析,園中外來入侵雜草共有8科17種,約占雜草總數的40%,主要有莧科2種: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和皺果莧Amaranthus viridis;十字花科1種: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豆科1種:大巢菜Vicia sativa L.; 酢漿草科1種: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 L.; 錦葵科1種:賽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L.)Gurcke;旋花科1種:圓葉牽牛Pharbitis purpurea (L.)Voigt; 菊科9種:勝紅薊Ageratum conyzoides L.、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小飛蓬Conyza canadensis(L.)Cronq.、 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三葉鬼針草Bidens pilosa L.和革命菜Gynura crepidioides Benth、 紫莖澤蘭Eupatorium coelestinum L.、蒼耳Xanthium sibiricum和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 L.;茄科1種: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外來入侵雜草中菊科種類最多,約占總入侵雜草總數的53%,約占雜草總數的21%,約占雜草中菊科總數的50%。從外來入侵雜草的原產地分析表明,來源于美洲的入侵雜草最多有11種,占入侵雜草總數的65%,其次為來源于歐洲和非洲。從入侵雜草危害季節來看,多數集中在夏秋季節。
2.3 胡椒園主要雜草分析
從表3胡椒園主要雜草的田間均度、田間密度、田間頻率和相對多度分析結果得出,該胡椒園主要雜草為馬齒莧、酢漿草、白茅、勝紅薊和反枝莧,相對多度分別為35.51%、32.42%、31.62%、30.47%和27.18%;其次是小飛蓬、鴨跖草、狗牙根、飛揚草和千金子,相對多度為26.00%、22.69%、21.59%、18.00%和13.11%。其中田間雜草相對多度較高的酢漿草、勝紅薊、反枝莧和小飛蓬均為外來入侵雜草。
3 討論
胡椒園雜草有14科42種,其中菊科種類最多,約占雜草總數的40%,其次是禾本科,外來入侵雜草中菊科種類最多。申時才[17]等研究了云南外來入侵農田雜草種類,發現目前云南省主要外來雜草為菊科和禾本科,而此次調查未發現禾本科的外來入侵雜草。從胡椒園主要雜草分析表看,胡椒園危害最嚴重的雜草依次是馬齒菜、酢漿草、白茅、勝紅薊和反枝莧。馬齒莧即是一種珍貴的野生蔬菜資源[18],也是一種廣布溫帶和熱帶的世界性惡性雜草[16],可通過莖和種子繁殖,能造成蔬菜田葉菜減產90%,甚至絕收[19]。馬齒莧種子位于土壤表層時萌發率最高,而且有較強的耐干旱和耐鹽性[20],曾有國外學者研究了農業防除及化學防除對馬齒莧控制效果[21],然而并無法控制其擴散和蔓延;酢漿草為園圃和田間常見雜草[22],本次調查發現,該胡椒園中酢漿草種群雖占優勢,但從酢漿草田間長勢來看,由于其株型較小,僅覆蓋于地表,未對胡椒造成較大的危害。化感作用方面有研究表明,酢漿草[23]、小飛蓬[24-25]、反枝莧[26-28]可以抑制多種作物的生長,這些雜草是否也抑制胡椒的生長,還有待于進一步調查和研究。園中除上述幾種雜草外,局部嚴重發生雜草如山苦荬、革命菜、黃花蒿、小飛蓬和鬼針草等菊科雜草長勢旺、密集分布,甚至有株高可達100 cm以上,危害較嚴重。
針對該胡椒園雜草種類多、雜草群落復雜的危害特點,在生產中,應結合當地干熱河谷小氣候環境及胡椒的栽培管理水平,采用農業防治、物理機械防治及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控制草害。建議建胡椒園前,采用機耕,使耕層達到30 cm以上,對破壞和根除白茅、狗牙根等頑固性雜草的深層根芽有較好的作用,在機耕的基礎上,結合人工翻耕,將翻耕出來的雜草莖芽暴曬燒毀,這既能防除部分雜草,又可達到改良土壤的效果。胡椒種植株行距為2 m×2 m,由于胡椒前期生長較慢,可在胡椒生長前期套種其他短期作物,或種植合適的綠肥作物,這樣可以有效控制一年生草本雜草生長。胡椒生長期通過施肥培土,進行中耕除草。另外,在雜草發生較嚴重的時期,適當的采用一些化學藥劑進行噴霧,比如:草甘膦、乙草胺、莠去津等。
目前,外來入侵雜草形勢嚴峻,新入侵雜草不斷被發現,外來生物的入侵已對農林漁牧業安全生產、生物多樣性、人畜健康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與威脅。在外來入侵雜草在防除中,應采用檢疫等法律手段控制其傳播和蔓延,采用綜合防治措施達到長久控制害草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龍宇宙. 熱帶特色香辛飲料作物農產品加工與利用[M].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7: 63-113.
[2] 歐陽歡.胡椒綜合研究進展與產業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4; 6(6): 30-33.
[3] 鄔華松, 楊建峰, 林麗云.中國胡椒研究綜述[J]. 中國農業科學, 2009, 42(7): 2 469-2 480.
[4] 呂玉蘭, 黃家雄.潞江壩胡椒種植面積嚴重萎縮原因分析及發展建議[J]. 云南熱作科技, 2007, 30(4): 20-22.
[5] 呂玉蘭.云南潞江壩胡椒死株情況調查[J].云南熱作科技,1999, 22(3): 1-4.
[6] 李菊香, 楊殿賢, 趙郁強, 等.除草劑對作物產生藥害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 農藥科學與管理, 2007, 25(3): 53-56.
[7] 崔昌華, 鄭服從, 賀春萍, 等.海南胡椒主要真菌病害調查與病原鑒定[J]. 安徽農業科學, 2011, 39(6): 3 355-3 358.
[8] 鄭肖蘭, 馮 輝, 賀春萍, 等.胡椒炭疽菌的生物學特性研究[J]. 廣西農業科學, 2009, 40(9): 1 156-1 159.
[9] 桑利偉, 劉愛勤, 譚樂和, 等.海南省胡椒瘟病病原鑒定及發生規律[J]. 植物保護, 2011, 37(6): 168-171.
[10] 桑利偉, 譚樂和, 劉愛勤, 等.海南省胡椒只要病害現狀初步調查[J]. 植物保護, 2010, 36(5): 133-137.
[11] 強 勝. 雜草學[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1: 254.
[12] 周小剛, 陳慶華, 張 輝, 等.四川農林外來入侵雜草種類的調查[J]. 西南農業學報, 2008, 21(3): 852-858.
[13] 周小剛, 劉曉莉, 陳慶華,等. 成都市城市綠地雜草調查及化學防除研究[J]. 西南農業學報, 2009, 22(4): 972-977.
[14] 聶 莉, 何永福, 何占祥. 貴陽地區草坪雜草的調查及危害[J]. 貴州農業科學, 2008, 36(2): 81-82.
[15] 馬奇祥, 趙承謙. 農田雜草識別與防除原色圖譜[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4.
[16] 李揚漢. 中國雜草志[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17] 申時才, 張付斗, 徐高峰, 等.云南外來入侵農田雜草發生于危害特點[J]. 西南農業學報, 2012, 25(2): 554-561.
[18] 王紅艷, 王松麗, 黃群策.野生蔬菜馬齒菜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 2004, 20(2): 31-34.
[19] 馮莉, 岳茂峰, 楊彩宏.廣州地區菜心田雜草發生特點與防除現狀[C]. 中國第三屆植物化感作用學術研討會&第八屆全國雜草科學大會& 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水稻化感作用論壇”.2007: 118-119.
[20] 楊彩宏, 馮 莉, 岳茂峰. 惡性雜草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種子萌發特性的研究[J]. 植物保護, 2009, 35(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