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田洪男
1 地源熱泵的特點
1)地源熱泵空調技術屬經濟、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利用技術;
2)地源熱泵基本為零排放;
3)地源熱泵效率高;
4)地源熱泵空調一機多用,應用范圍廣;
5)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維護、運行費用低;
6)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全年溫度波動小,適合極冷和極熱地區。
2 地源熱泵的應用條件
1)地源熱泵系統最適用采暖/制冷比較均衡的地區;
2)建筑物周圍有可供埋管的較大面積的空地;
3)建筑物周圍有可供利用的河流或湖水(水源熱泵)。
3 地源熱泵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3.1 設計難度大
設計前需要關注的問題多:
①地埋管換熱器的全軟件計算全年進、出口溫度;
②土壤溫度的全年變化;
③地質勘察資料(巖土層的結構、熱物性及溫度、地下水位、徑流方向、水溫及流速、凍土層厚度等)。
設計需計算的內容復雜:
①傳熱介質與U型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熱阻計算、U型管的管壁熱阻計算;
②鉆孔回填材料的熱阻計算及地層熱阻、從孔壁到無窮遠處的熱阻計算;
③短期脈沖負荷引起的附加熱阻計算、垂直地埋管換熱器鉆孔的長度計算。
影響地埋管設計的因素多:
①埋管區域巖土體的初始溫度、巖土體的導熱系統;
②回填料的導熱系統、地源熱泵系統的負荷;
③傳熱介質與U型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系統、土層深度,可埋管面積等。
3.2 施工工藝特殊的問題
目前,地源熱泵的主機多為進口機組,而各種管件、集分水器多為國產產品,造成材料和設備的設計、制作規范不一致,給施工和使用帶來困難。
在設計、材料、設備、規范等方面有配合問題,使得地源熱的施工相對復雜。
3.3 相關驗收規范、配套政策滯后的問題
①缺乏完善的產品制造標準和應用技術規范;
②技術標準來自歐美,與中國還有適應和配合問題;
③多頭管理:歸口部門不清晰,推廣管理部門多種多樣;
④中央政府部門缺乏明確的鼓勵政策及配套措施。
3.4 系統衰減快,修復困難的問題
地源熱泵技術本身沒有問題,但由于存在地區不同,制冷/采暖的負荷不同,造成土壤的熱不平衡問題。
另外,由于地源熱泵系統有大量的埋地管與土壤進行熱交換,使用一段時間后始終存在埋地管堵塞、損壞等影響換熱,造成系統功率衰減的問題,這些給推廣地源熱泵帶來了障礙。
4 地源熱泵的施工難點
4.1 施工準備階段
①進場的材料與設計文件及施工圖紙所要求的(管徑、壁厚。承壓能力、材質等)不一致;
②進場后發現場地條件不滿足施工(雜草叢生、雜物眾多、場地不平整。沒有臨時水電等);
③材料進場后不進庫、隨意亂放、露天下曝曬;管材劃傷、摔傷嚴重等;
④使用破損、不合格產品、制造時間超時的管材、管件。
4.2 鉆孔階段
①鉆孔的深度不夠、孔徑塌方嚴重、孔傾斜嚴重、孔徑偏小等;
②孔下方有異物(如大型石塊等)雜質(如有大量垃圾等)、異常情況(如暗河等)不利于下管和換熱;
③豎井成孔順序不合理,相互影響。
4.3 保壓下管階段
①成孔后長時間不下管、不保壓下管、下管深度不夠
由于大連地區地下水位都比較高,成孔后有大量積水,而且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如果成孔后長時間不下管,泥沙沉積會減少孔洞(井)的有效深度,降低U型管的換熱量;
②下管后,U型管等變形嚴重
在下管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套管的內外管同軸度和U型管進出水管的距離。對于U型管換熱器,可采用專用的彈簧把U型管的兩個支管撐開,以減小兩支管間的熱量回流。
4.4 集、分水器安裝階段
①集、分水器四周所砌的井太小,不便于操作和維修;
②所砌集、分水器井的基礎沒有留足沉降的縫隙,造成由于沉降過大對埋地管的破壞;
③集、分水器井排水不暢通,致使長期盛水。
4.5 回填封井階段
①U型管保壓不合格就匆忙封井;
②回填物不符合要求;
③回填時灌漿管抽出太快。
5 地源熱泵施工管理建議
5.1 建立好材料倉庫,嚴把材料質量關
一定要按照設計(合同)中明確的型號、規格、材質等要求采購材料,現場重點對管材、管件、閥門等進行檢查;材料進場、驗收合格后,一定要入庫管理,不允許露天堆放材料;對管材連接,一定要先做樣品,通過檢測、驗收后才開始施工。
5.2 合理安排進場施工的時間及順序
地源熱泵進場施工的時間、順序,如果安排不合理,不僅會造成工種之間相互破壞,不利于成品保護,增加成本,還由于反復維修而造成人工及工期浪費。
具備施工的條件:主體施工結束,腳手架已拆除,有綜合管線圖,室外管網開始施工。
豎井鉆孔時間:室外管網施工前或者與其交叉進行。
水平管施工:室外管網施工(主要是雨、污水管埋管完成,還未回填)時交叉進行。
5.3 加強對施工工藝流程的過程監管、控制
施工的關鍵點在室外,主要控制打井、下管、回填、管子連接等。
5.4 加強成品保護
成品保護難點在室外,包括管孔、U型管、集分水器井、水平匯總管等。
管孔的保護:成孔后立即下管;打孔順序;避免重型設備碾壓等。
U型管的保護:保壓下管;保壓回填;防凍、防折、防扁、防碾壓;保持間距等。
集分水器井的保護:U型管保壓連接;防(井)坍塌;留足沉降縫等。
水平管的保護:管底基礎(細砂、密實、無異物);保持管間距;施工時間和順序;回填的質量;避免重型設備碾壓等。
系統安裝完畢后,做好警示標志并加強現場巡視,盡量減少成品損壞。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