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鵬

2013年11月19日,城口縣河魚鄉。
太陽從厚厚的云層里冒出頭,為群山密林掩映下的場鎮鍍上金邊。
場鎮邊,一座嶄新亮麗的農家小院前,“核桃壩大巴山森林人家”的招牌煞是亮眼。
43歲的田宗濤抱著手,靠在“森林人家”大門前,凝視著眼前的公路出了神。
那條寬敞平整的公路從場鎮延伸出去,一直通往40公里外的縣城。路上,人車來往,熙熙攘攘。
瞧著這條“通往幸福”的公路,未來的美好生活也在眼前徐徐展開。
河魚鄉位于城口縣東北部、大巴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森林覆蓋率超過80%,境內山清水秀,奇峰異石遍布,有梯耳巖、觀音峽、一線天等著名景點,同時又盛產黨參、天麻、七葉一枝花、生漆、核桃、板栗等山珍。
生活在這樣一個風水寶地,田宗濤的日子卻并不好過。
“河魚是個寶,就是路不好!”過去,他和鄉親們常這樣抱怨。
河魚鄉下轄5個村,面積133.8平方公里,人口僅5133人,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可謂地廣人稀、山高坡陡。
田宗濤是河魚鄉平溪村2組人。以前,他生活的村子只有一條泥巴路和外界相連。每逢趕場,他和鄉親們就得背著背篼、扛著扁擔,沿著懸崖旁的小路從山上一點點“挪”到山腳。
一趟,就得花三個小時。
由于路不好,村里不少年輕人只得拋下滿山寶藏,外出謀生。
為改變如此局面,近年來,城口借助全市村級公路建設東風,相繼投入13億元資金,加大了對高海拔偏遠鄉鎮公路的建設力度。
很快,田宗濤和鄉親們就看到了變化:連接縣城和鄉場的柏油路通車了;連接鄉場和各個村的道路全面硬化;平溪村出境公路開工……
近些年,和“修路”有關的好消息一個個傳來——到2013年8月,河魚鄉全部實現鄉村公路“村村通”,鄉場到縣城的車程從以前的一個半小時縮短到50分鐘。預計到2015年,全鄉村級公路通暢率將達到90%……
眼見著交通條件越來越好,田宗濤坐不住了。
現在,他舉家搬到了場鎮上,在公路旁開了農家樂。開業第一年,營業額就超過了十萬元。
“我們的游客主要從重慶主城和成都過來,大部分是自駕游——路修好了,客源也越來越廣了!”田宗濤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