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立濤

摘 要 體驗式教學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學生的主體體驗,不僅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水平,基于此進行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 信息技術 體驗式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信息技術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學習與生活,而且也推薦了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作為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是孩子們接觸社會、提升能力、實現創新的最佳平臺。小學生具有年齡尚小,好奇心強,想象豐富等特點,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情感體驗為基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1以培養興趣為宗旨,激發學生求知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學習的興趣并不困難,因為有條件家庭的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機,對它已經產生濃厚的興趣。即使是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對未知事物總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機房里總表現的躍躍欲試。但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大多數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深入。因此,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給低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鍵盤上的字母不認識,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導課,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顯著。比如在給學生介紹電腦的家史時,我把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稱作老祖宗,接著介紹爸爸、兒子……形象的比喻,把復雜、抽象的計算機家史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學生一聽就懂,很快便學會了。
2以案例教學為途徑,增強學生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同時也我們的日常生活又密切相關。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知識基礎有限,但其模仿能力與想象能力又十分突出。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借助成功案例,引導學生在“熟悉”的學習情景中有所創新。
例如,在學習幻燈片時,筆者就搜集了有關保護地球環境與資源的優秀幻燈片并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通過學生觀看與教師講解,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了解幻燈片相關工具的用途與使用方法,并激發了大家的創作熱情。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很多同學還能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通過互聯網收集相關制作素材,巧妙的運用了內置動畫、設置超鏈接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幻燈片的制作水平與藝術水平,如圖1。
又如,在電腦課上學習畫圖的時候,教師還可以以“電子繪畫作品”為例進行教學,將本校歷年來獲獎的電子繪畫作品展示給學生,雖然這些“涂鴉”之作不乏稚氣與夸張,但是卻是孩子們內心的真實寫作。這樣的教學親切自然,更容易激發他們的課堂參與熱情,讓他們覺得“自己也能行,自己會比別人做得更好。”
3以培養能力為目標,提升學生成功感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最大區別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借助實踐來驗證理論、以此提升操作技巧與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筆者以小組教學為基本形式,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在教學word2003操作時,筆者以“電子賀卡”為創作主題,為小組為單位,結合之前講的字體選擇、圖文排版、圖片美化、邊框設置等內容,引導學生制作圖片并茂,有聲有色的電子賀卡。在制作的過程中,既需要大家的彼此配合,也需要思維創新,明確目標。大家在制作中會遇到問題,會探討方法,會收獲喜悅,會體驗成功。活動結束時,教師再將各小組的制作成果統一進行展示,讓大家來一同分享,并評出本期制作活動的最佳作品。圖2就是其中的一個優秀作品。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運用情感體驗進行教學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松,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將日新月異,讓信息技術教育真正走進課堂,走進社會,走進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林繼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新探索[J].學園,2013(11).
[2] 林光.淺議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情感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21).
[3] 何岳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情感目標達成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23).
[4] 李國芳.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情感場的營造[J].河北教育,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