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
被圍觀的低調溝通會
去年底的一天,廣州的太古倉碼頭突然迎來了一大批人,熙熙攘攘的現場,到處都能看到憧憬的眼神,而導演這一幕的則是移動互聯網時下最火熱的一款應用—《微信》。據當時一位參會記者描述,僅有500個參會名額的微信合作伙伴溝通會共吸引了5 000多人報名,很多慕名而來的人甚至在場外高價求購入場二維碼。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整場大會也并沒讓與會者失望,干貨不斷。在會上,官方公布了針對服務號的九大接口,更是濃墨重彩地介紹了微信支付的現狀與發展。據官方披露,《微信》已有2.7億月活躍用戶,初步形成了一個以《微信》為平臺的大生態圈。
而從此次官方開放的九大接口來看,也可謂針針見血。每一個接口對現有的幾大互聯網巨頭來說,都可能將是一場噩夢。當然這才是開始,更恐怖的也許還在后面。
移動電商再添變數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仍是電商領域絕對的老大。騰訊數戰電商都無功而返,其實即便控制著巨大流量的百度也沒能在電商市場有所建樹。不過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握《微信》的騰訊終于迎來了雪恥的機會—微信支付便是其雪恥的利劍。
關于微信支付業界已有太多的討論。主流觀點認為,它的意義在于消費閉環,只需綁定銀行卡就能輕松完成各種場景的支付。當然這還不是讓阿里巴巴最恐懼的,更恐懼的是阿里的立根之本—電商極有可能被《微信》顛覆。
一直以來,騰訊都宣傳“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溝通和社交只是它最強的屬性之一,而社交的屬性反過來讓《微信》成了一款粘度最高的產品。在用戶粘性方面,中國移動互聯網沒有任何一款產品能望其項背,哪怕是《微信》的同門師兄—《手機QQ》。
現階段,《微信》依然處于引導用戶的階段。培養用戶在《微信》上聊天、看新聞和使用各類型的生活服務的習慣。不過,會上官方告訴合作伙伴,《微信》不只能做這些,新的布局已經展開。一旦“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變成現實,它也自然樂于“幫助”阿里巴巴挑起電商一哥的擔子。
所以,我們看到了阿里巴巴和《微信》的口水戰,也看到了阿里巴巴使出吃奶的力氣拼命推《來往》和《支付寶錢包》。雖然最終結果沒人能準確預測,但就目前的表現來看,我們也難免不為這位目前的電商巨頭在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地位捏一把汗。
語音接口,想象空間巨大
說完移動支付,我們再來看看此次官方所開放的九大接口。在我看來,這九大接口中最大的亮點非語音接口莫屬。移動互聯網時代,受制于移動智能設備的屏幕和輸入方式,搜索將在很大程度上異于傳統形式。傳統的基于關鍵詞的搜索方式,勢必會在移動智能設備上淪為非主流。而與此同時,語音、拍照、掃碼甚至是“搖一搖”卻獲得了更多用戶的親睞。可以看出,基于語音接口的開放,未來的想象空間太大,顛覆現有的搜索格局也非難事。
不過,在《微信》越來越萬能的同時,我的同行們卻又不得不擔憂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未來。目前,在這一領域仍沒有一款應用能與《微信》抗衡。試想,如果未來整個移動互聯網都是《微信》一家獨大,那整個生態無疑是恐怖和病態的。
就現在的趨勢來看,《微信》已經顯示出成全騰訊霸權的巨大威力。因此如何狙擊《微信》,必將成為所有互聯網公司勢必要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