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艷等
豬偽狂犬病是由豬偽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引起豬的繁殖障礙和以神經癥狀為主的兩周齡以內仔豬的大批死亡[1]。據有關報道,該病在我國豬場廣泛存在,對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危害養豬業的健康發展。本文調查了豬偽狂犬病的發病特點,并提出了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
1發病特點
1.1仔豬發病情況
新生仔豬和哺乳仔豬發病癥狀明顯,可出現明顯的神經癥狀,比如鳴叫、昏睡、叫聲嘶啞、轉圈運動和四肢游泳姿勢等,嚴重的新生仔豬可出現整窩端。
1.2母豬發病情況
懷孕母豬感染后出現流產,產弱胎、死胎或木乃伊胎等,其中以死胎為主。母豬感染后常出現不育癥,有時配種次數仍然不孕。
2發病原因分析
2.1應激因素的影響。
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舍內溫度過高或過低,衛生條件差,飼養管理不善,另外,長途調運豬群,飼喂發霉的飼料等應激因素均可誘發該病。
2.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
目前豬群流行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包括藍耳病、圓環病毒等,由于規模豬場不重視以上疾病的免疫或已免疫不重視抗體水平的監測和評估工作,一旦發生免疫抑制性疾病,使豬群整體抵抗力水平下降,導致豬群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增加治療難度。
2.3該病毒在特定宿主細胞內繁殖特點的影響。
該病毒可在肺、鼻咽黏膜、扁桃體局部淋巴結等組織器官中迅速繁殖。所有疫苗只抑制出現臨床癥狀,不能控制感染和排毒,隱性潛伏和隨后激化的弱毒株可向未注苗豬散毒。不同毒株(包括弱毒疫苗株)感染同一動物時,病毒可以重組,產生強毒力毒株,引起新的疫情暴發。
3臨床癥狀
本病的潛伏期為3~7 d,新生仔豬危害比較大,一旦發病,1~2 d內幾乎全部死亡;4周齡以內仔豬主要表現神經癥狀,病初精神極度頹廢,隨后出現痙攣、共濟失調、嘔吐和腹瀉。發病率在30%左右,死亡率在15%左右。2個月齡以上的豬多數為隱性感染,個別的還出現發熱、精神沉郁,嘔吐、便秘、腹瀉等癥狀,數天后即可康復。
4剖檢變化
病死豬的腹部及小乳頭附近有明顯的針尖大小的淤血點和出血點,剖檢有神經癥狀的仔豬腦膜充血和水腫,扁桃體、肝、脾均有灰白色壞死灶。
5診斷方法
5.1動物實驗
采取發病豬的腦、扁桃體和肺等組織,混合后剪碎,研磨,用滅菌生理鹽水配成1∶5的懸液,取上清液,接種3只健康的家兔,24~48 h后觀察,注射部位出現奇癢,家兔啃咬注射局部,最終死亡,即可確診該病。
5.2血清學診斷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綜合豬偽狂犬病發病特點、臨床特征、病理變化和實驗室診斷即可診斷為該病。
6治療措施
6.1一旦發生本病,應立即隔離病豬,同時封閉豬場,對圈舍用燒堿、過氧化氫和百毒殺等消毒液進行緊急消毒,消滅傳染源,降低感染率。對病死豬只,立即進行消毒、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將發病豬群進行隔離治療。
6.2對受威脅的豬群緊急接種偽狂犬基因缺失疫苗,對發病豬群除緊急接種豬偽狂犬疫苗外,還配合轉移因子和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另外,還要加強飼養管理,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微生態制劑和黃芪多糖,可以提高豬群的免疫力,增強豬體的抗病能力。
7預防對策
本病的病豬、帶毒豬以及鼠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尤其是隱性感染的豬是最危險的傳染源。本病無明顯季節性,哺乳仔豬日齡越小,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幾乎可達100%,可整窩端,隨仔豬日齡的增長,該病的發病率下降。消滅鼠類對預防豬偽狂犬病有很重要意義[2]。
免疫接種偽狂犬病弱毒苗及基因缺失苗能大大降低本病的發生,減少混合感染的機會,減少經濟損失。同時定期做好病原學檢查,淘汰陽性豬,把陰性豬集中起來建立新的無本病豬群帶。在平時要加強豬群飼養管理,豬舍內保持通風、干燥。避免仔豬過于擁擠,凈化環境和豬群,減少傳染的機會。同時,還要定期消毒,更換不同的消毒液,防止細菌耐藥。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防止豬病傳入。若要從外地調入,要向規?;?、專業化、標準化的種豬場引種,同時還要加強檢疫工作,對引進的豬需隔離觀察2周后無異常后,方可入圈混群飼養[3]。另外,還要保證營養均衡的飼料,還要根據豬的不同生長階段提供所需的全價飼料,不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同時在飼養或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和多種維生素等,來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
中藥在提高畜禽免疫力、調節動物體與環境平衡等方面具有西藥無法比擬的優勢。合理搭配中醫藥制劑,在清熱退燒、抗菌和抗病毒的同時,可以提高畜體的免疫力,從而具有理想的預防和治療效果[4]。因此,在平時預防和治療疾病時,可配合中藥制劑,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編輯:何芳)
參考文獻:
[1] 殷震,劉景華.動物病毒學[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35(9):998-1009.
[2] 樸范澤,家畜傳染病學.中國: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3:44.
[3] 李永彬,趙書強.以神經癥狀為主的豬傳染病.中國豬業.2013(5):48.
[4] 李曉芳,李學剛,馮昌榮等.中藥“無名高熱散”對“豬無名高熱”的治療.中國畜禽種業.201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