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憲 崔向南
1 流行病學
本地區內農民家庭、農場、牧場所飼養的護院犬、牧羊犬在許多情況下還處于散放散養狀態,既能夠經常出入畜舍、飼料間,還能夠隨同家畜放牧。犬只隨地排泄,所到之處無不造成糞便污染,而其中的絳蟲病犬排出的孕卵節片就可能造成家畜、家兔絳蟲幼蟲(蚴)病的發生。
在各類家畜、家兔屠宰場(點)所內及其周圍,經常出入活動散養的犬只,很容易采食到廢棄物中的棘球蚴、細頸囊尾蚴、多頭蚴、豆狀囊尾蚴等蚴體(絳蟲幼蟲)而感染絳蟲病。病犬散布傳染源,家畜、家兔感染絳蟲幼蟲(蚴)病,病畜、病兔一旦進入屠宰程序,廢棄物中的蚴體被散養犬所吞食而感染絳蟲病。那么寄生性絳蟲便得以在犬、畜、兔,既終末宿主和中間宿主之間形成循環往復的感染環節鏈條。
2 蟲體發育
2.1 蟲體形態
2.1.1 細粒棘球絳蟲 成蟲寄生于犬、狼、狐貍等肉食動物的小腸中,蟲體短小,長2~6 mm,由1個頭節和3~4個節片構成。棘球蚴為細粒棘球絳蟲的中絳期幼蟲,寄生于人畜的臟器內,呈內含液體的包囊似球形,直徑約5~10 cm,一個棘球蚴體內可能產生二百萬個原頭蚴。
2.1.2 泡狀帶絳蟲 成蟲寄生于犬、狼、狐貍等肉食動物的小腸內,較大型蟲體,白色或稍帶黃色,體長75~500 cm,鏈體由250~300個節片組成。泡狀囊尾蚴為泡狀帶絳蟲的中絳期幼蟲,俗稱“水鈴鐺”,呈囊泡狀,寄生于牛、羊、豬腹腔器官的漿膜、網膜、腸系膜,黃豆到雞蛋大,囊內有一白色頭節。
2.1.3 多頭帶絳蟲 成蟲寄生于犬、狼、狐貍等肉食動物的小腸內,蟲體長40~80 cm,鏈體節片200~250個。多頭蚴為多頭帶絳蟲的中絳期幼蟲,寄生于羊、牛的腦脊髓內,由豌豆至雞蛋大,囊內充滿透明液體并有許多原頭蚴。
2.1.4 豆狀帶絳蟲 成蟲寄生于犬、狼、狐貍等肉食動物的小腸內,蟲體長60~200 cm,邊緣呈鋸齒狀,亦稱鋸齒帶絳蟲。豆狀囊尾蚴為豆狀帶絳蟲的中絳期幼蟲,寄生于兔的肝臟、網膜、腸系膜內,囊泡如豌豆,囊內充滿液體并有一頭節。
2.2 發育特征
寄生于犬小腸內的細粒棘球絳蟲、泡狀帶絳蟲、多頭帶絳蟲、豆狀帶絳蟲,隨著糞便排出絳蟲節片,散布的絳蟲卵污染飼養環境,一旦被牛、羊、豬、免等中間宿主吞食,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鉤蚴逸出,鉆入腸壁血流進至肝臟,再移行至寄生部位發育為中絳期幼蟲。而荷帶成熟蚴體的家畜、家兔被屠宰后,散失的廢棄物被散養犬所吞食,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其中棘球蚴、多頭蚴的原頭蚴吸著于腸壁上,而細頸囊尾蚴、豆狀囊尾蚴的頭節翻出吸著于腸壁上,經數十天發育為絳蟲。
3 特殊性病例
羊腦多頭蚴病(腦包蟲病)的散發性病例幾乎遍布當地的所有羊群,而在家畜中還見有特殊病例:一頭奶牛死亡于腸毒血癥與棘球蚴混合感染,其左、右二腎各寄生一只有中皮球大的棘球蚴,直徑達8.5 cm。另一頭奶牛死亡于產后敗血癥與細頸囊尾蚴混合感染,一肝細頸囊尾蚴如籃球大,囊體直徑33 cm,囊液量7300 mL。一只綿羊死亡于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細頸囊尾蚴混合感染,其膀胱膨隆,內積血尿,并有一鴨蛋大細頸囊尾蚴,外囊壁粗糙纖維素性增厚。
4 臨診癥狀
4.1 終末宿主
感染帶類絳蟲的病犬,精神不振,食欲減退,但是特別貪吃好食,容易饑餓,有異嗜甚至捕食傷害家禽、羔羊的現象。漸進性消瘦,肋骨歷歷可數,被毛粗亂無光澤。腹部膨大,站立時常躬腰,不愿運動,喜歡趴臥,顯示腹痛癥狀。糞便粗糙,時干時稀,帶有絳蟲節片。
4.2 中間宿主
牛、羊、豬、兔等寄生中絳期幼蟲雖然對畜體構成一定致病作用,造成體質衰弱,但是難以見到示病癥狀。羊患腦多頭蚴病則具有很明顯的癥狀,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初期感染腦部發炎,體溫升高,興奮,作回旋、前沖或后退運動,部分羊只死于急性腦膜炎。慢性期見于感染4~5個月后,典型癥狀為“轉圈運動”,因此,又稱此病為“回旋病”。病羊意識障礙,不聽呼喚,對聲音刺激無反應,失明,作直線運動,頭抵在障礙物上,最終死于衰竭。
5 診斷
5.1 癥狀觀察
散養犬在查出其隨糞便排出的絳蟲節片既可以作出診斷。
觀察羊只“轉圈運動”的癥狀表現,在排除羊偽狂犬病后,參考牧羊犬的傳播因素既可以作出羊腦多頭蚴病的初步診斷。
5.2 病理解剖檢查
對自然死亡家畜、家兔作病理剖檢,按所查出棘球蚴、細頸囊尾蚴、多頭蚴、豆狀囊尾蚴的寄生部位,感染強度作出疾病或帶蟲現象的診斷。
6 防治策略
對散養犬提倡栓養或定時栓養。定期投給吡喹酮或丙硫咪唑,間隔二周三次投藥驅蟲,糞便集中發酵。
加強屠宰管理,凡廢棄物都要做集中銷毀處理。
7 小結
犬帶絳蟲的傳播致使家畜、家兔感染中絳期幼蟲,病畜(兔)及帶蟲者于屠宰后,散失的蚴體又使犬只受到感染,如此循環往復、傳播感染的關系顯示了該寄生蟲生活史的復雜性,所構成的疾病既影響畜牧生產的發展,在公共衛生上也具有重要意義。病犬和蚴體為該病的兩個傳染源,而切斷傳播的源頭必然是杜絕傳染的關鍵。(編輯: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