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焦慮,親子關系更美好
父母不焦慮,親子關系就會變得美好。從容的父母更能夠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也能讓孩子的身心發展得更健康??墒?,為什么這是一個育兒焦慮癥時代?李老師一語道破:“不是一個女人生了孩子,自然就成了母親。雖然她的身份變成母親,但是她的撫育能力、心理狀態以及自身的很多能力,還沒有因為寶寶的出生自動提升。
父親也是這樣?!钡拇_是,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父母自己在長大的過程幾乎都沒有機會觸摸真實的生活,面對一個小嬰兒時就更加不知所措。他們的焦慮是跟自身撫育寶寶的能力欠缺有關。她給年輕父母提出2條建議:“向有經驗的人請教,比如自己的父母和身邊有成功養育經驗的父母,把養育當作一場學習;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學著做家務、做飯、親自照顧孩子,會和孩子玩,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當能力增長時,壓力就會降低。能處理的問題越多,焦慮就會減少?!?/p>
健康的夫妻關系,是孩子學習人際關系的最好課堂
夫妻關系不是兩個人的問題,這種關系健康不健康,孩子都是知道的。不健康的家庭關系,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即使他可能還是個小嬰兒,即便他不知道爸爸媽媽的問題是什么。李建茹用職場上的例子來讓我們體驗:“當你進入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中,幾個前同事的關系好不好,你馬上會有所察覺。當你覺得他們的關系不好時,你會很不舒服,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們為什么不好孩子對父母關系的感覺也是如此?!蔽覀冎溃泻芏喾蚱捱_成一致,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但私底下卻矛盾重重甚至經常冷戰。李建茹對此的看法是:
“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是夫妻關系的最底線!在這之上,夫妻間還應該學會如何溝通,建立良好、健康的溝通模式。健康的夫妻關系不僅能給孩子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也能讓孩子學會關系應該怎樣處理?!彼ㄗh父母應該有意識地當著孩子的面演練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夫妻怎么相處和溝通,是孩子學習人際關系的最好課堂。不吵架、不砸東西、不發脾氣,而是會用語言平靜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孩子在父母的健康關系中學到的這些,不正是將來他要面對的人際關系中最受歡迎的方式嗎?”
用界限打造安寧的隔代關系
李老師與親家相處融洽,既是好媽媽,也是好婆婆。她是怎么搞定這些復雜的關系的?“我把我的方式傳授給了身邊不少朋友,都非常實際且管用。其實,隔代育兒最需要健康的人際關系,想擁有健康、美好的關系,界限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關心都是好的,關心不當就會越界,讓關系一團混亂,每個人都生活得很擰巴。所以,我建議老人們都和年輕父母定下規矩,老人有任何意見、不滿都只和自己的兒女交流,小兩口商量后給老人反饋。反過來年輕人對老人的不滿也只由兒女和自己的父母說。不要丈母娘直接指責女婿,或者兒媳婦當面頂撞婆婆?!?/p>
“我還想給隔代育兒大家庭中的老人們提個醒,那就是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因為帶孩子造成的單一、疲憊的生活。不帶孩子的時候,發展點自己的喜好,做點自己愿意做的事,總之就是永遠別放棄自己的生活?!?/p>
About my life?
我和姥姥輪換著看孫子,每周有三四天由我照看,等他回姥姥家時,我就過自己的生活。通常,我會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把家恢復成我喜歡的舒適的樣子,和小家伙在的時候不一樣。不看孫子時,我的生活內容是偶爾工作,有時和朋友小聚,有時寫約稿,還要去跳跳踢踏舞,也算是動靜結合吧!這樣的生活方式能讓我自由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放松身心,用最飽滿的情緒狀態帶孫子。
我希望我們全家人都能在身體、情緒最好的時候和孩子在一起,所以約定:誰心情不好,身體不好,可以不用帶孩子,調整好了再帶,爸爸媽媽也是一樣。孩子都是敏感的,照看人的情緒怎么樣,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這幾個詞的組合基本就是健康狀態。如果有時候能感受到,有時候又沒有感受到,可能就不太健康,需要覺察和調整;如果大部分時候都沒有找到感覺,就要想想問題出在哪里,從什么方面著手調整,讓自己重新回到這幾個詞描述的感覺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