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市商務委和市農委最新發布的公告,從2014年起,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公歷4月30日全市暫停活禽交易三個月左右。“不知道這冷鮮雞是不是死了之后才殺的?”對于冷鮮雞,不少市民依然抱有疑慮。近日,筆者從上海市食藥監局了解到,國內首個冷鮮雞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冷鮮雞生產和經營衛生規范》已經結束征詢意見,目前已經基本制定完畢,最快有望明年春節出臺。
與此同時,上海商務委近日透露,上海市活禽定點交易點已增至117個,覆蓋16個區縣。按照規劃,該市200個活禽零售點有條件恢復交易,交易品種為活雞、肉鴿以及鵪鶉,鴨、鵝等其它活禽暫不在交易范圍內。
什么是冷鮮雞?專家說,冷鮮雞是指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屠宰后的雞,經過真空快速預冷殺菌,使其溫度在1h內降為0~4℃,并在后續的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保持此溫度的鮮雞肉,香港稱“冰鮮雞”。
不少市民和冷鮮雞鴨保持距離,有的人覺得營養元素流失,有的擔心衛生質量打折扣。事實上,冷鮮雞肉比熱氣雞肉更安全,冷鮮雞在處理過程中有一個迅速冷凍的過程,微生物降低到最低水平并保持雞本身風味,干凈、衛生、成本低,有利市民健康。專家介紹說,冷鮮雞在美國、歐洲都已經漸漸替代活殺雞和冷凍雞,成為主流消費品。在目前的加工工藝下,冷鮮雞能保證肉質柔軟、口感細膩,也能保證鮮香味,營養物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于質量問題,目前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的質量控制與相關部門對生產環節的監管。
冷鮮雞的進一步推廣確實存在一些障礙,相關人士也承認這需要一定的過程:“香港通過30年的努力,目前市場上,三分之一是活雞屠宰,三分之二是冷鮮雞。”遺憾的是,目前與冷鮮雞生產、加工、質量控制、檢測等相關的全程質量控制技術標準體系尚未建立。
日前,上海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國內首個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冷鮮雞生產和經營衛生規范》已經結束征詢意見,目前已經基本制定完畢,最快有望明年春節出臺。
(摘編自:中國畜牧獸醫報 2013-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