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賽季最重要的世錦賽上,丁俊暉首輪不敵新人邁克爾·衛斯理,止步32強,早早告別克魯斯堡。從冷門的制造者到別人爆冷的對象,在漫長且被對手壓制的比賽中,丁俊暉墩球桿扔球桿的一些不雅行為讓不少球迷覺得有失風度,失球又失人。其實,相比他前幾年輸球后的哭鼻子和爆粗口,丁俊暉正調整著在公眾前的形象。
誰之手推動斯諾克文化
身邊不太關心斯諾克的朋友開始頻頻向我打聽丁俊暉的情況,因為丁俊暉的單賽季五冠,這個在網上綜合運動欄目里只有點擊“更多”,才能了解到日常新聞的小項目變得風生水起。試想,如果沒有當初丁俊暉堅守著這6平方米的臺呢,還會不會有如今斯諾克在中國的綠樹成蔭?

北京時間4月6日晚,2014年世界斯諾克中國公開賽在北京大學生體育館落幕,丁俊暉以10比5擊敗羅伯遜,繼2005年之后,第二次捧起中國公開賽冠軍獎杯,收獲85000英鎊獎金。丁俊暉在斯諾克球手的獎金世界排名上高居首位,臨時積分排名也從原來的第三升至第二位。
丁俊暉的神勇發揮讓媒體重新找到了噱頭,臨時加版報道,連非體育類雜志也將丁俊暉作為重點報道對象,大篇幅地普及斯諾克文化。在這個賽季,丁俊暉勇奪5個大型排名賽冠軍,分別是上海大師賽、印度公開賽、成都國際錦標賽、德國大師賽和北京中國公開賽,這個成績追平了“臺球皇帝”亨德利在23年前創下的紀錄。當時,年僅21歲的亨德利在整個賽季創下了6次打進排名賽決賽并五奪冠軍的紀錄。拿到中國公開賽冠軍后,丁俊暉的個人排名賽冠軍也由此增加到11個,位列史上第六。
“斯諾克本來是英國人的‘國球’,現在中國的市場越來越大、越來越火熱了,我希望有一天斯諾克也能像乒乓球那樣,讓國人引以為傲”,丁俊暉曾在接受采訪中這樣詮釋自己的愿景。
關于斯諾克的起源,據可查資料,是十九世紀在駐扎于印度的英國軍隊里誕生。陸軍上校內維爾· 張伯倫和他的戰友們經過對臺球項目的改良,創造了斯諾克這種玩法。斯諾克一詞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這些軍人們用斯諾克來稱呼這種新玩法的初學者,最終成為這項運動的名稱。

東莞是斯諾克在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起初,斯諾克在中國大陸并不盛行,但在遙首相望的香港,因為受到英國的影響而刮起了斯諾克的風潮。100多公里之外的東莞人在與香港人的不斷接觸中,也將斯諾克流行的趨勢帶了回來,斯諾克運動在東莞漸漸興盛起來。在東莞舉辦的大大小小斯諾克比賽中,鄰近的香港球手也經常來切磋球藝。后來,東莞的斯諾克水平漸漸超越香港,郭華、李建兵、達海林、龐衛國和金龍打出了名堂。一時間,大批斯諾克愛好者懷著期盼奔赴東莞拜師學藝。在這大潮中,就有慕名而來的丁俊暉。
1998年, 11歲的丁俊暉與父母從宜興搬到東莞拜師學藝。丁家三口擠住在東英桌球城的員工宿舍,父親丁文鈞靠在球房里當教練來維持生計,母親陳習娟則照顧父子倆的飲食起居,開始了丁式培養法。7年后的北京,以外卡身份參賽的丁俊暉在2005年中國公開賽決賽上打敗如日中天的“臺球皇帝”亨德利,奪得冠軍,斯諾克一夜之間風生水起,丁俊暉練球的東莞立刻掀起了一股斯諾克熱潮。蹲點采訪丁俊暉的媒體絡繹不絕,家長帶著小孩上東莞拜訪。以前東莞大約只有100來家球館,但在2005-2006年間,居然猛增至300多家。
實際上,早在20年前,世界臺聯已經把發展斯諾克的目光轉向中國。1999年,世界臺聯在上海舉辦了一站排名賽,2002年之后中國公開賽因經費問題停辦,2005年重新舉辦,丁俊暉持外卡奪冠,讓世界臺聯看到了擴大中國市場的希望。順水推舟,世界臺聯于2007年在中國地區新增了一項排名賽──上海大師賽。2012年,世界臺聯將世界公開賽由英國移至中國海口,無錫精英賽在試水4年后由邀請賽升級為排名賽,地位僅此于世錦賽的國際錦標賽也落戶于成都。此外,創辦于2007年的中國斯諾克巡回賽納入世界斯諾克巡回賽的系統,賽事擁有職業積分以及獎金。
如今,斯諾克每個賽季共有5站大型排名賽和四站球員巡回賽在中國舉行,相比其它體育運動,斯諾克這個非奧項目的辦賽數量算是多的一類。有人提出斯諾克在中國的比賽數量過多,世界臺聯主席杰森·弗格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按照我們對中國市場的評估,在中國舉辦9站比賽并不多。中國有很多大城市,也有大量人口,幾乎相當于整個歐洲的人口數,而在歐洲可不止9站比賽。此外,中國有以丁俊暉、梁文博、肖國棟領軍的斯諾克選手,他們不僅帶動了斯諾克的市場,也推動了斯諾克后備力量的發展。”
斯諾克重心東移,也有球員提出將世界錦標賽移至中國舉辦,世界臺聯一直不置可否。但中國球迷對榮耀崇拜得根深蒂固,或許不會認可世錦賽移至中國,因為人們需要的是世界冠軍丁俊暉,而不是中國冠軍丁俊暉。
海外成長之路
記得第一次見到丁俊暉,是在2011年底的斯諾克中國球員巡回賽宜興總決賽(現已升級為世界斯諾克球員巡回賽)。出于采訪需要,來到丁俊暉位于高塍鎮的家。如果不是熟人帶路,很難在一個不起眼的岔路口找到這棟三層小樓,附近是一些經營環保產業的企業。在丁俊暉家停留的半小時中,大門都沒有關閉的空檔,院子里養的大狗因為陌生人到來而大叫不止。丁俊暉短暫的回家之旅排滿了參加比賽和接受采訪,事情繁多,但他一臉微笑地面對,還不忘帶客人在家里參觀一番,招呼人們吃他最愛的車厘子。作為公眾人物,在對待外界的方式上,丁俊暉開始變得周到而妥帖。

很多球員來到英國,因為忍不住寂寞,都會偶爾去酒吧和賭場逛逛。對于在謝菲爾德居住了10年的丁俊暉來說,一點惡習也沒有沾染。即使成名之后,在名利圈里摸爬滾打,他也沒有抽煙喝酒的不良嗜好,網上很少有他的負面新聞,頂多就是輸球后態度不好。
丁俊暉在謝菲爾德的生活和他打球一樣純粹,練球、回家、吃飯,樣樣有條有理。如果出門,丁俊暉會選擇去商場閑逛,在那里的星期五餐廳吃個西餐。謝菲爾德山地眾多,丁俊暉多年的好友指著遠處的山頭,說:“丁俊暉剛到英國時,在那里住了很多年,他的出租屋里各式泡面堆積如山。”話中的“那里”,指的是謝菲爾德一個貧民區,居住著很多外來務工者,像是一些印籍的出租車司機。
去年在英國謝菲爾德舉行的斯諾克世界錦標賽,我有幸走訪了丁俊暉練球的斯諾克學院和他購于謝菲爾德富人區的一棟二層別墅,丁俊暉用歷年優異的成績兌現了當初的諾言:用球桿打出一個家。
丁俊暉在英國買房安頓后,今年世錦賽期間,父親丁文鈞也飛往英國,去丁俊暉的新房子看看。準備行李的時候,兒子發短信提醒他多帶些衣服,英國冷。是啊,丁文鈞對英國沒太多印象,上一次去英國,還是送剛轉職業的兒子出國征戰職業賽,轉眼間,10年光陰如梭。但是父親的陪伴未能給丁俊暉帶來好運,
自從兒子年少成名,丁文鈞對待兒子的教育方式也從嚴厲看守變為“放養”,不再盯著他訓練,比賽期間的安排也由兒子自己制定,盡可能不去打擾。今年的中國公開賽,丁文鈞和陳習娟只是在賽場和兒子匆匆打個照面,私下里并無多少交流。“輸球時我不理他,給他一個人安靜,贏球時會給他發個短信,這是作為父親對兒子的認可”,丁文鈞說。
“小暉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價值是需要靠打出成績”,丁文鈞咬咬牙,繼續說:“我知道,小暉要想拿冠軍比其他球員都要難得多,他身上背負的壓力比其他球員都要大好幾倍。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內心特別掙扎,練球時一切正常,但比賽時就是打不出成績,這是一段很痛苦的經歷。每個球員都想打好,可是冠軍只有一個,這是體育的魅力和競爭的殘酷所在。”
丁式教育讓丁文鈞成為爭相模仿的對象,當然,也有人提出質疑。有人問老丁:“如果丁俊暉沒有成功,你會怎么樣?”老丁淡然一笑:“如果丁俊暉喜歡斯諾克,那么不成功也是成功的。如今,丁俊暉把不平凡的事情做到成功,我開始教導他的就是做一個不平凡的人。我經常對他說,臺球就是你的職業,上好你的班。”
(文中部分圖片由《i臺球》雜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