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委讓足球和排球進中考了,這事兒孩子家長都知道嗎?
此驚天駭聞一傳出,我還是較為淡定的,對于把考試作為解決問題的起點已經不足為奇了,重點是這招管用嗎?難道是前無古人的扭轉乾坤之舉?
作為一個在傳統(tǒng)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小城市人,體育考試給我的感覺一直都只是雞肋。喜歡體育和體育好的人不會因為有體育考試而更加喜歡它,更不會走向職業(yè),搖身一變成為國足的未來。不喜歡體育和體育不好的人反而會把它當做負擔,考前變身“體育狂人”,搞不好運動過度傷了身體。他們考后也不大會轉變對體育的態(tài)度,不能奢求他們與體育“一見鐘情”。
記得曾經在火車上遇到一位首都體育學院畢業(yè)的老師,他是這樣說的:“好多學生都不能上體育課,不是有哮喘病就是家長擔心孩子受傷。領導也不重視,能上體育課的孩子也只是做很簡單的身體活動。”在這種狀態(tài)下,很難想象足球、排球課程如何進行,考試又會是何種“形式”?若考試不能夠水到渠成,那意義又何在?
所以,在鄙人看來,足、排球若只是從考試入手,未必會有好的效果,學校體育真正的歸宿是課堂,是校園的體育氛圍。讓學生愛上體育遠遠比讓體育成為考試重要得多。不要讓體育成為“囚牢”,要讓它真正發(fā)揮本質作用,不論是何種目的,一定要使孩子熱愛體育。天賦秉異的你想成為特長生?或只是單純覺得好玩?還是為了體驗團隊合作的力量?每一個目的都遠遠好過考試的目的,也有著更大的發(fā)掘價值。
改變家長的觀念,讓體育老師和體育特長生發(fā)揮帶頭作用;創(chuàng)辦體育小組,讓學生積極參與,多組織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普及體育鍛煉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讓他們不再“囚禁”于功利考試的熔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