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份同泰國和巴拉圭兩場熱身賽的勝利,佩蘭在帶領中國隊打過的7場熱身賽中,取得了4勝2平1負的成績,雖然這些比賽都是沒有任何壓力的熱身賽,但好歹佩蘭把國家隊拽回到了之前高洪波帶隊時“熱身賽之王”的位置。而能否突破高洪波時期逢大賽又“掉鏈子”的瓶頸,就要看明年初的亞洲杯了。
國慶節前,中國足協公布了新一期的國家隊50人大名單,幾乎涵蓋了中超賽場上表現最出色的球員,明年的亞洲杯上代表中國出征的23人也將由此產生。
與國產教練傅博和高洪波偏向技術流球風的打法截然不同,佩蘭在人員選擇上放棄了一些技術、意識出色但身體條件有限的球員,重用了一批身材高大、速度快、沖擊力強的球員。由此帶來的則是將球隊的攻防速度加快、強度加大的沖擊型打法。
佩蘭帶來的這種變化是利是弊,現在還很難說清。

跟上世界步伐?
2014年3月6日,張稀哲在巨大壓力下罰中救命的點球,讓中國隊拿到了參加年底亞洲杯的資格,也緩解了佩蘭這位新帥一上任就要為2018年世界杯做準備的尷尬。
但是,隨著中國隊逐步進入佩蘭節奏,中超的本土助攻王張稀哲卻成了國家隊的邊緣人。
佩蘭執教中國隊以后,開始按照他的思路打造球隊,周末的中超賽場看臺上,常常能夠看到這位當年法甲教練圈里的工作狂人。經過幾個月中超聯賽的觀察,佩蘭的執教思路開始顯現出來。
從前兩期的集訓名單來看,佩蘭一改前兩任國產教練傅博和高洪波偏向技術流的思路,張稀哲、黃博文等技術和意識出色但對抗能力一般的球員不再受到青睞,張呈棟、蔡惠康、張佳琪、任航這種人高馬大、沖擊型踢法的球員開始在隊中站穩腳跟。
與此同時在比賽中,戰術打法也從傅博時期的張稀哲、武磊、于大寶、孫可四人輕巧配合的滲透型踢法,變成了強調邊路和傳中的沖擊型踢法。
從打法上來看,佩蘭與卡馬喬時期頗有相似之處,都強調邊路的進攻,也都強調攻守轉換的速度。看得出來,兩位歐洲教練對中國隊的改造思路不謀而合,這也符合歐洲足球乃至世界足球的發展趨勢。不過,中國隊能在這條道路上打出什么樣的成績,卻難言樂觀。
高洪波和傅博為中國隊設定的講究地面配合的技術流踢法深受國內球迷和專業人士的贊同,兩人在亞洲杯預選賽、東亞四強賽和熱身賽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在亞洲杯這樣的大賽上成績不甚理想,但看起來也是實力使然,基本上如數發揮了中國隊的真實實力。
但是,無論足協還是球迷,都希望中國隊能夠有更好的成績和發揮,“預選賽之王”、“熱身賽之王”并不能滿足高層和球迷的胃口。高、傅所率領的中國隊確實存在攻防轉換節奏較慢的問題,對球場寬度的利用也遠遠不夠,所謂的技術型足球更多是在消耗對手,而非打擊對手,進攻上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隔靴搔癢。
中國足球有資本揮霍?
佩蘭帶給中國隊打法上的變化是符合世界足球發展趨勢的,從已經進行過的幾場熱身賽來看,中國隊在邊路的個人突破和傳中在增加,直接導致給予對方防線的打擊力度比以往更強。但是,與此相對的卻是傳威脅球的質量下降,尤其是中場調度、組織方面思路不夠順暢,整體比較混亂。
高洪波和傅博時代,中國隊的陣型基本上都是451,卡馬喬雖然強調攻防轉換和邊路立體進攻,基本陣型也還是451。到了佩蘭手下,中國隊陣型則偏向于442。
主要的變化在武磊身上。作為中超本土最佳射手,武磊并非傳統的10號球員,他的位置比451中的前衛更靠近對方球門,扮演著中鋒身后影子殺手的角色。體能充沛、身體強壯、速度快的郜林、于漢超、張呈棟,則出現在邊路突擊手的位置上,為禁區內的射手提供支援。在他們身后是趙旭日、蔡惠康、張佳琪這樣人高馬大、強壯如牛的攔截型中場球員。
佩蘭的這種打法簡練實用,但目前的問題是球如何發展到個人能力較強的邊路球員腳下。由于中場是偏重于防守的攔截型球員,在組織傳球方面的技術、意識不足,因此中國隊在球路調度上出現很大問題,很多場次給人的感覺還是打到哪兒算哪兒。
從對泰國和巴拉圭的兩場比賽來看,佩蘭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重用吳曦,利用吳曦的后排插上在局部區域和部分時間制造更多的進攻點和包抄點。吳曦本身是邊后衛出身,攻防均衡,也有一定的速度,他在進攻上的個人突破和插上所造成的威脅確實要大于張佳琪這樣的后腰,但吳曦的軟肋在于他并非中路球員出身,在由守轉攻的組織和出球方面并不是個合格的后腰球員。
其實,中國球員中不是沒有組織型球員,張稀哲、黃博文就是一前一后的出色組織者。

張稀哲上個賽季在國安大爆發,拿下兩雙成績,傳威脅球的次數僅次于孔卡。這個賽季,在擁有了土超助攻王巴塔拉作隊友的情況下,張稀哲的傳威脅球數仍舊名列中超三甲,截至同上海申鑫的比賽結束,張稀哲本賽季已經有了12個助攻,高居中超助攻榜首位,力壓米西莫維奇等中場指揮家。
與張稀哲一樣出自國安青訓的黃博文,年少時被京城球迷贊譽為“中國的法布雷加斯”。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黃博文的靈氣有所褪色,但梳理組織方面的功底仍舊一板一眼,是目前國內能力最均衡的中場球員。
除此之外,高洪波時期備受重用的組織核心鄧卓翔回到江蘇后,開始有所表現;山東魯能的王永珀通過努力訓練減肥后,也表現出了不錯的狀態。這幾名球員都具備讓中國隊的進攻更有條理的能力和特點。
可偏偏佩蘭對這幾名球員卻看不上眼,張稀哲、黃博文雖然也在最新一期的50人大名單中,但在國家隊的位置卻越來越尷尬。
黃博文此前能夠在全北現代打上主力,而張稀哲更有實力留洋歐洲,他們的能力在同位置的中國球員中數一數二,這樣的球員對于中國足球來說何其珍貴,如果僅由于戰術原因就放棄,很是可惜,中國足球還沒有本錢去揮霍這種水平的球員。
亞洲杯怎么打?
以目前中國足球的水平來看,在亞洲杯上面對沙特、烏茲別克和朝鮮三個對手,能夠小組出線已屬不易,要打進亞洲杯四強,除非上天眷顧。
也許是為了盡可能努力實現這個目標,佩蘭的選人思路似乎出現了些許變化。此前選拔的球員以1987年以后出生的為主,零星搭配幾名“08奧運”年齡組的球員,但從最新一期的國家隊50人集訓名單來看,鄭智、孫祥兩位老將被圈定,楊智、劉健、韓鵬等“三十而立”的球員也悉數入選,廣州恒大入圍球員的數量多達15人。
看得出來,面對成績的壓力,佩蘭的想法更加實際:召回部分老將穩定軍心,以恒大骨干球員為基礎,更好地發揮球隊的整體作用。
佩蘭的這些舉動越來越像前任外教卡馬喬,卡馬喬此前也采取過類似的方法,但效果卻極不理想:老將們場上力不從心失誤頻頻,恒大球員穿上國家隊隊服就變成一盤散沙。
從亞洲杯分組上看,烏茲別克斯坦和沙特隊的實力都在中國隊之上,神秘之師朝鮮隊也是個難纏的隊伍。中國隊在亞洲杯上的三場小組賽肯定會陷入苦戰。這時候,老將的經驗和恒大球員的默契或許真能幫上大忙,至少比糾結于張稀哲、黃博文與張佳琪、蔡惠康的不同踢法如何搭配,要容易操作得多。
老將鄭智在恒大擔任隊長,他的力量、體能與防守都相當不錯,也具備組織能力,是在組織梳理與邊路沖擊之間構建橋梁的合適人選。
追溯中國國家隊的歷史不難發現,佩蘭的思路和職業化以前的中國隊有些相似,都是強調“邊路傳中、中路包抄”。過去的中國隊曾經依靠沈祥福、謝育新、謝峰在邊路的速度和陳金剛、柳海光、黎兵在中路的力量成為亞洲強隊。
仔細想來,如“南彭北曹”(指廣州隊的彭偉國和北京隊的曹限東)這樣身體力量薄弱,僅靠技術、意識踢球的球員,從來也沒受到過中國隊的重用。由此可見,佩蘭的思路不僅符合現代足球的發展,還冥冥中讓中國足球回到了自己丟失多年的風格上。
不管怎么說,中國足球的問題絕非一個佩蘭能夠解決,但國家隊層面確實還有一定的提高空間。佩蘭需要做的就是跟他設定的打法一樣:注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