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不達標不發(fā)畢業(yè)證實施難度有點大
10月初,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姚明焰接受本刊記者采訪。
新體育: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修訂版)有何評價?測試數(shù)據(jù)準確性和測試時間安排如何?
姚明焰:除了測試項目由選測改為必測,最低標準也有所下調。增加了男女50米短跑、男子引體向上、女子仰臥起坐項目。800米和1000米耐力跑的體測標準比往年降低了十幾秒,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當前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下降,也跟目前外國青少年的體質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今年體測的準確率會比往年高,因為人工手測的多,用儀器測量的少。儀器測量多了,會因損耗而出現(xiàn)數(shù)據(jù)誤差。北師大今年的體測時間從10月11日持續(xù)到10月19日,10月21日集中補測,以周末集中測試為主。
新體育:教育部文件中“體育不達標不發(fā)畢業(yè)證書”傳達了什么信息?執(zhí)行起來有沒有具體標準?
姚明焰:文件明確指出:“務必請按學校對測試不及格者在本學年度準許補測一次,若補測仍不及格,則學年評測為不及格,則學年評測為不及格,畢業(yè)的時候評測分數(shù)達不到50分的學生,按照結業(yè)或者肄業(yè)頒發(fā)證書。”
體育不達標不發(fā)畢業(yè)證書,以前也有這個要求,但力度沒那么大,沒有現(xiàn)在這么嚴格和堅決。今年出臺的文件特別強調提出,并成為硬性規(guī)定,表明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和校園體育的重視程度。這一舉措督促學校和學生對體育鍛煉和體質達標有全新的認識和行動。北師大校方批示體育運動學院負責全面落實全校的體質測試,但教育部要求的體育測試達標與畢業(yè)證書掛鉤,實際操作上存在困難。

執(zhí)行的難度在于落實起來需要時間,今年肯定不行。因為不達標不發(fā)畢業(yè)證書的明確文件剛下達,學生體育鍛煉的方式方法和強度還停留在以前的狀態(tài),體質測試結果不會太理想。
對于大學來說,體質測試達標與畢業(yè)證書掛鉤需要一個緩沖期。如果堅決按照測試標準和新規(guī)定執(zhí)行,那將給學校和學生都帶來很大壓力。比如引體向上,有些偏胖的學生達標確實困難,學校執(zhí)行起來會有猶豫。
新體育:按照現(xiàn)行國家政策和體質測試標準,大學生的及格率是多少?執(zhí)行中有哪些困難?
姚明焰:實事求是地說,往年體質測試的及格率也就在70%。為了測試效果更好,學校做出很多努力,比如推遲測試時間,盡量讓學生在鍛煉一段時間后再參加測試,取得更好的成績。
執(zhí)行起來非常頭疼的就是大四和研三畢業(yè)班學生體測的組織管理工作,因為這些學生在全國各地忙于實習,很少在校,體育課和體育鍛煉得不到保證,只能利用周末回校參加體測,體測結果往往不如其他年級的學生。
不好界定的是免測學生。文件規(guī)定,身體確實不能參加運動的學生可以免測。免測學生順利畢業(y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相關研討決策,北師大已將體測納入研究生推免和評優(yōu)獎勵機制,目的是促進學生積極鍛煉。
總之,國家出臺《體測標準》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校園體育發(fā)展,但執(zhí)行硬性要求存在困難,不知是否應該彈性處理。
新體育:文件出臺后,學校做了哪些工作?
姚明焰:學校一直在努力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按照要求,心肺功能的身體素質分占30分,課堂內教學就要相應提高心肺功能的練習,注重運動量和強度的練習。提高身體素質主要是耐力和力量,就要加強基本技能的練習,比如俯臥撐、仰臥起坐。
體育學院已在準備做課內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計劃方案,校領導還將繼續(xù)研討將“怎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納入校園體育范疇的一攬子方案,教學改革主要內容以課外為主。在校園體育受到廣泛重視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北師大的女子足球、女子橄欖球、女子籃球幾個集體項目成績突出,得到較快發(fā)展。
新體育:體質測試結束后有何進一步的工作計劃?
姚明焰:結合2015年體育健康通識課程,進行教學計劃的改革。除了課堂體育教學,還計劃進行多項體育健康工程建設。課外體育健康工程包括加強學校體育社團建設,組織學生體育活動。“宿舍體育工程”是以宿舍為單位,給學生提供體育指導,贈送體育健身小器材。學校計劃進行健身內容方法的研發(fā)和指導,以宿舍為單位組織校級院系之間和年級之間的體育競賽。
國家相關文件只是指導性的,學生體質健康的衡量指標和方向要求需要學校制訂相應的考評指標和具體措施來支撐。相比中小學,大學在爭取體育時間上還好一點。增強體質是體育的根本目的。積極進行體育健身,不斷提高身體素質,關鍵在于怎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北師大下一步計劃圍繞體質測試修訂公共體育健康課程方案,是為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服務,既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實現(xiàn)學生體質健康的主要手段。對于體測的最終結果,學校如何執(zhí)行與畢業(yè)證書掛鉤的規(guī)定, 這是體測帶來的最大困惑。去年達標率是80%多,今年體測后學校會研討如何落實執(zhí)行體測的政策規(guī)定。
機測和人工 測試統(tǒng)計“雙保險”

10月14日,記者再次來到北師大,體質測試正在邱季端體育館內外進行。男女生分成兩組依次進行身高體重測量、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肺活量指數(shù)等項目的測試,同時,田徑場上進行50米、800米和1000米跑測試。
姚明焰介紹說:“北師大今年的測試數(shù)據(jù)由儀器直接傳輸和人工卡片記錄同步進行,堪稱雙保險。體育館墻上貼出測試標準指示牌,大一、大二女生800米耐力跑及格成績是4分30秒,男生1000米耐力跑及格成績4分32秒,比往年及格標準降低了十幾秒,十幾年前,男女生耐力跑測試及格成績都在4分以內,從中可見大學生體質下降的不爭事實。北師大全校現(xiàn)有8000余名學生,每天測500至600人,需要十幾天測完,全部測完后進行數(shù)據(jù)篩選,不及格的允許補測一次。”
中學生體質健康 高考圍城中的突圍
在海淀區(qū)中學生運動會上,北京市101中學體育教研組組長丁玉山接受了本刊采訪。丁玉山說,101中學重視體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由來已久,剛實行每周雙休那會兒,101中體育課時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節(jié)。這些年,101中學為高校輸送了許多素質優(yōu)良的學生,得益于“健康第一和體質強健是人才重要標準”的辦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fā)展,貫徹在學校體育的點滴之間。
丁玉山說,《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也是學生畢業(yè)的基本條件。
為保證落實,學校成立了測試領導小組,制訂并監(jiān)督執(zhí)行測試工作方案、測試計劃和工作重點,嚴格按要求測試和評價,及時匯總、統(tǒng)計和上報測試結果。
丁玉山說,體測標準實施取決于對過程的把握。體育活動開展得好,學生參與熱情高,效果也好。我校努力把實施體測標準與體育教學結合,與課外體育活動結合,與運動競賽項目結合,實踐效果顯著。
101中嚴格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規(guī)定和海淀區(qū)教委體衛(wèi)中心統(tǒng)一安排,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肺活量指數(shù)、臺階試驗、立定跳遠、籃球運球、男生實心球和1000米跑、女生仰臥起坐和800米跑。90分以上為優(yōu)秀,75分以上為良好;60分為及格。
近3個半月的努力,順利完成了體質健康測試。全校學生3219人,參加測試3174人;優(yōu)秀1313人,優(yōu)秀率40.79 % ;良好449人,良好率45.01% ;及格301人,及格率96.5%。
丁玉山認為,當前全國青少年學生體質總體水平下降,折射出高考制度的壓力和學業(yè)負擔過重,以及電腦網(wǎng)絡生活方式對青少年身體健康的沖擊影響。一直以來,101中克服困難,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比往年還有提升。
多年來,101中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與體育教學緊密結合,強化作息制度體育概念(早操、課間操等),辦好學校體育節(jié)、田徑運動會、冬季長跑鍛煉,不斷充實豐富課外競賽單元活動,內容有以體能、技能、趣味、球類、新興運動項目為主的班級小型體育和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形式互補、靈活有效的體育活動在促進學生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增進體質健康水平的同時,還強化了體育意識,養(yǎng)成經(jīng)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在北京市教委舉辦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賽中,北京市101中學連續(xù)兩次奪得第一,數(shù)次在海淀區(qū)舉辦的測試賽中獲得第一名。

為大學體育把脈 創(chuàng)新中求生機
10月19日,北京秋意漸濃,中國人民大學體育部主任李樹旺和體育學院的同事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學生體質測試。李樹旺對記者說,人大從2005年開始體質測試,今年先測仰臥起坐和中長跑,一周后再測試其他項目。全部測試完畢,估計得到11月底。北京市教委要求測多少上報多少,教育部要求10月底之前測完上報數(shù)據(jù), 但包括北大等很多學校都不能如期完成。
李樹旺認為,體質測試是對學生體質健康摸底調查,是掌握學生體質健康的有效手段,但測試之后的后續(xù)工作更重要。體質測試是手段,不是目的。如何結合測試結果,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培養(yǎng)終身體育健身的生活方式,是學校體育的重點。
李樹旺說,從體質測試結果能看出高考對大一新生體質的影響很大,很多學生到大學后還沒掌握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能。在中小學階段,普遍因學習占用時間太多而錯失了身體發(fā)育成長的黃金階段,導致體質健康總體水平不斷下降。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體質測試情況不齊,男生和女生也呈兩個極端,很多人身高、體重不達標。每年測試及格率基本在70%—80%之間。雖有補測機會,但一些學生仍不能達標。
為提高學生對體質測試達標的重視程度,學校計劃將測試納入體育課學分考核,以體質測試結果為核心數(shù)據(jù),在不同時間段再測,以此促進學生體育健身。同時,對在校學生實行綜合考評,體育課+體育社團活動+運動會+體質測試的成績?yōu)榫C合考評得分。去年,人大在體質測試后選拔身體素質良好的學生舉辦健康達人體育競賽,反響很好,催生了第一屆“人北清師”四校健康達人展示賽。人大學生以后可通過學籍卡在體育學院網(wǎng)站注冊預約測試,測試結束后在網(wǎng)上查詢體測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軟件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為測試而練運動健身只能熱火一時?
針對目前體質測試高度集中、略顯倉促,李樹旺說今后學校計劃將秋季集中測試改為全年測試,分上、下學期進行,降低學生短期體測的身心壓力,利于測出好成績。
丁玉山也認為學生體質測試有待改進,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開學后即進行測試有倉促上馬的感覺,盡管學校已意識到,并將測試時間拖后,但今后還應該更靈活。
體質測試現(xiàn)場,兩名剛剛參加完800米測試項目的大二女生告訴記者,為順利通過體質測試,學生普遍存在為通過測試而鍛煉的心理,測試通過后,還會像以前一樣,視體育鍛煉可有可無。一位來自新疆的體育生認為,中學的高考壓力讓很多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沒有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進入大學也延續(xù)著以前的生活習慣,為測試而鍛煉一時的現(xiàn)象在大學生中很普遍。

千里之行 任重道遠
李樹旺對學子的建議是:體育運動意識和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人體質健康的關鍵。良好的運動健身習慣有賴于全社會體育文化氛圍的營造,也需要努力克服不良娛樂習慣的誘惑和對體育運動的厭倦。國外大學沒有體育課,但體育俱樂部紅紅火火,豐富多彩,家庭體育辦得也很好,青少年都是在俱樂部參加體育運動。重視體育鍛煉相當于為身體存錢,從健康保健到身體素質的提高,水到渠成。國內大學的體育課相當于福利,青年學子要懂得珍惜,在鍛煉上更需加強科學指導,堅持每周三次健身,不斷鞏固良好的健身意識和運動習慣。
持續(xù)多年的體質測試表明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并不樂觀,也意味著學校體育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