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政治與國家:論中國婦女解放》
張念 著
商務印書館
2014年2月版
“性別”與“國家”范疇的比較研究,在西方學術界已是熱門課題,但如何運用其分析范疇,來考查中國婦女的現代性與國家現代性議題,目前在國內學術界還剛剛起步。本書深刻呈現了中國婦女解放過程中的種種矛盾與悖論,在理論視野中鋪展中國婦女走向自由的曲折歷程。
近百年來,中國婦女的個體存在經歷了從被忽略、扭曲、變形到正當伸張的坎坷歷程。張念指出,“中國婦女的解放是以文化為突破口,正因為行動的發生是在私人領域的自我身上——傳統政治中沒有公私界限,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兒女們的出走撼動的不是王權,而是那個千人一面的道德權威,權威的位置盡管空了,但位置還在,權力結構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出走”,貫穿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大部分歷程。張念認為,“基于差異原則而誕生的現代性話語,為女性解放提供了一種天然的開放的政治動力結構”?!靶屡浴钡某霈F起初缺乏內在動力,往往因家庭更多是“開明”的父母對國內形勢衰弱的悲觀判斷,比較對象則是那些破國門魚貫而入的“洋人”。起初,父母對“出走”的兒女只是定位于張之洞筆下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也所以,“新女性”一開始更像只是外在的標志即“西洋化”。
差異化是孕育社會矛盾的沃土,當矛盾不可調和時,往往在聚集中升級為政治角力乃至流血式革命?!靶屡浴痹谥形鞑町惢衅评O而出,但當她們重新回到故土時,原來的“西洋化”外在標志不可避免地向文化以外的各個縱深拓展。在中西對比的種種差異化碰撞下,“新女性”與父母、家庭乃至社會的矛盾迅速升溫。當然,首先挑戰的是家族內部的道德體系,比如對“三從四德”傳統觀念的反抗,對自由婚姻的渴盼??傊?,一旦選擇從家庭中“出走”,“新女性”便很難再度回到原來僵化的族群關系中。
傳統族群關系本身是封建王權社會的自然延伸,這種現實決定通過“出走”獲得新知識新觀念的“新女性”必難以臣服于原來的環境,挑戰也就在所難免。當“新女性”發現僅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變傳統族群道德現狀時,“繼續出走”便成了可能的選擇。
就近百年來的女性解放歷程來看,“新女性”原本只是希望清除“一種與自由相關的空間化的身體標記——閨閣,獲得最基本的行動自由”。但傳統族群道德現實嚴重擠壓了女性的生存空間,雖然一些父母“開明”,但這種放開不足以滿足“新女性”的空間訴求,于是,“新女性”對差異化的認識轉向了兩大方面:一是在改造家庭的幻想破滅后,被迫“出走”并自組家庭;二是“繼續出走”,通過脫離家庭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爭取自由空間。
與西方女性地位的改變常常源自外部賦權不同,融入社會后的“新女性”很快被弱化了“性別”,成為一種政治意義上的階級。然而,無論走向哪條道路,越是反抗現實的“新女性”越可能成為另一個角色,即“鐵姑娘”。這種“鐵姑娘”與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鐵娘子”之稱有著明顯區別。“鐵姑娘”表面上是對女性剛烈的概括,實際暗指其正在滑向“男性化”。這種“男性化”并非源自生理上的變化,而是對家庭婦女角色的逐漸遠離,對社會上由男性傳統主導崗位的強勢侵入,隱約中,還能察覺到男權社會的某些不適。
靠頻繁“出走”跳出原來的生存環境,這本身折射出中國女性權利伸張道路的曲折,畢竟“出走”的代價足夠昂貴。就是從現實境遇看,一個“鐵姑娘”輩出的時代,實際也意味著“出人頭地”的女性不得不褪掉更多屬于“她”的私密生活角色。而這真就是我們久久渴盼的彼岸嗎?
《改變中國:在中國的西方顧問》
【美】史景遷 著 溫洽溢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年4月版
這本書寫的是1620年代到1950年代在中國的西方顧問,包括天文學家、軍人、醫生、行政管理專才、翻譯家、工程師,還有職業革命家。這些人貢獻優異技能,初則引入天體運行理論,終則讓中國人見識到空戰戰術與原子科學。他們在行為中映射出他們的時代。
《花花朵朵壇壇罐罐:沈從文談藝術與文物》
沈從文 著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4年3月版
本書收錄了文學家沈從文的“另一半”創作:鑒賞文物的心得和對藝術的感悟。40多篇筆記、隨筆、講稿和學術文章,涉及器皿、織錦、服飾、書畫、民俗文化。從中不僅可以飽覽豐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藝術,也可尋覓沈從文離開文學圈后的生命軌跡。
《摸著良心過河》
椿樺 著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4年4月版
這是一本“異論”,一本談“心”的書,一本專論政治與民生關系的雜文集。全書文章以批判官僚腐敗、督促真心改革、體恤民情冷暖為主調,試圖說明,官員的良心可以改變歷史。而官員的心若犯下“敏感”與“麻木”的毛病,就可能給百姓與國家帶來深重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