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上帝造萬物”是神話故事,可在很久以前,上帝的這個謊言不知道欺騙了多少人。而要想揭穿謊言不僅需要科學證據,更需要勇氣,達爾文就是敢于藐視上帝的勇士。
達爾文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并獲得了當牧師的資格。但他無心于神學,甚至對“上帝造物”的宗教神話產生了懷疑,常常想:貓與老虎十分相似,它們是不是存在密切的親緣關系?可為什么一個溫良恭順、體型小巧,一個暴戾恣睢、體格強壯?
一天,達爾文的老師漢斯羅教授來信說,達爾文已被推薦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軍艦“貝格爾號”的環球航行。于是,他壯志滿懷地登上了“貝格爾號”艦。
1835年9月,“貝格爾號”艦航行到太平洋上的科隆群島,這個群島離南美洲的厄瓜多爾海岸約1000千米。
在島上,達爾文發現了14種不同的燕雀。這些燕雀乍看和美洲大陸上的燕雀很像,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它們存在不少差異。
達爾文經過研究,認為這些燕雀和美洲大陸上的燕雀源于一個共同的祖先,并推斷它們都從南美大陸遷徙而來。可為什么它們又存在差異呢?
原來燕雀原本是相同的,但由于島上的氣候和生活環境與大陸迥然不同,燕雀的習性和形態也就隨之變化。
這種原理是不是也可用于解釋其他動物的演變呢?
達爾文聯想到大西洋馬德拉島上的昆蟲,它們多數翅膀已經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而少數昆蟲的翅膀特別發達。同一個島上的昆蟲差異怎么這么大?
很快,他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原來,海島上風大浪高,會飛的昆蟲大部分被風刮到海里淹死了,僅有少數翅膀特別發達和不善飛行卻喜歡在地上爬的昆蟲能僥幸存活下來。
這樣,自然環境漸漸地使飛行水平一般的昆蟲滅種,只留下翅膀發達、特別能飛的昆蟲和干脆不能飛的昆蟲。
由此,達爾文得出結論:現在存活的各種生物都是由少數原始生物經過漫長歲月的變異和“物競天擇”、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至復雜不斷進化而成的,所謂的“上帝造物”只不過是個彌天大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