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之辯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創始國并非因養老金缺口而延遲退休年齡,而是以人均預期壽命延長與人口結構變化作為依據,這是維護代際公平的需要。”近日在接受采訪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說。
鄭功成曾在2007年提出過一個方案,基本思路是采取小步漸進、女先男后、兼顧特殊的方式,到本世紀40年代爭取實現65歲男女同齡退休。
支持派拿出了發達國家的數據:在歐美國家普遍的退休年齡為65歲,美國為67歲,日本為男65歲,女60歲。
此前,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曾因為建議“50歲退休,65歲領取養老金,中間15年男的去養老院做園林義工,女的給老人洗衣服啊做點編織”引起廣泛爭議,其觀點在于延遲領取退休金而非延遲退休年齡,其用意殊途同歸。
不過,同樣有研究者指出了當下這一政策變化的問題所在。
在2008年輿論掀起第一波延遲退休之辯時,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張車偉就曾指出,當時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數超過1.1億,每年大約有300萬人退休,占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3%。但中國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只有1000萬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齡,就占去就業機會的30%。
這一現實邏輯目前也成為主導政策的重要原因。隨著近兩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變緩,就業壓力超過了延遲退休的需要。
去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透露,未來五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還將保持在年均700萬左右的高位,2013年已經被稱為“最難就業年”,一旦這種形勢持續數年,中國的就業壓力將前所未有,因此勞動參與率的問題不是首當其沖。
人社部一位高層人士還向記者透露:“延遲退休只是作為一個討論課題,我們還不會推行。”而其原因便是“現在就業壓力增大,一批批的年輕人需要就業,也就是需要更多的就業崗位。延遲退休不太符合現在的形勢。”
萬億空賬,靠什么養老?
對于輿論熱議的另一個養老問題——個人賬戶空賬,鄭功成同樣持有冷靜的態度。
鄭功成反復說過,不要把歷史形成的個人賬戶空賬問題看得很嚴重,不要夸大個人賬戶空賬的不利影響。
2012年年底,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記賬額達到24859億元,空賬額達22156億元。這不禁引發了輿論的擔憂:這么大的空賬,以后退休了靠什么養老?
但是,鄭功成認為,在任何一個國家,要把一個現收現付的制度轉化為統賬結合或完全積累型制度安排,一定會出現空賬。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要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制度由此確立。然而已退休的職工(即所謂的“老人”)和在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即所謂的“中人”),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但養老金需要支付。
自1997年開始,我國一直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制度,即統賬結合。這樣一來,給個人賬戶資金向社會統籌賬戶轉移提供了機會和可能。由于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十分年輕,已退休的“老人”和在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人員,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為了解決他們的養老金支付問題,只能動用在職人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由此形成大量空賬。
這一制度轉型中,空賬的出現可謂必然。“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打破了原有的養老保險代際關系自然傳承的慣例,這一代人既要繼續承擔支付已經退休的老年人的養老金的義務,又須為自己個人賬戶儲備養老金,故而必然帶來雙重的養老負擔。”鄭功成說。
不同國家轉軌處理這一問題的方式不同,但都無法規避。鄭功成以智利為例,智利在將公共養老金轉變為私人養老金制度時做實了個人賬戶,是以政府發行特種長期國債即政府的空賬為條件的。我國現在個人賬戶有些沒有做實,但政府的賬面上是實的,政府在拿錢去彌補,實際上是殊途同歸。
鄭功成認為,如果將歷史上的空賬全部讓一屆政府補上,不僅對這一屆政府不公平,更是對這一代人不公正。
“并軌”=公平?
談及養老保險制度頂層設計方案,鄭功成認為核心任務有三個:一是推動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來化解雙軌制下的利益格局失衡;二是通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來矯正這個制度地方化后出現的畸變與異化現象;三是優化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使其從福利型真正轉變成社會保險型制度安排,并得到健康、持續發展。而這其中,最急迫的是前兩個。
浙江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文炯亦將制度改革頂層設計的焦點集中于增強公平性和科學性。他認為,當前體系存在的首要問題便是社會養老保障待遇群體間差距過大。“進入21世紀以來,機關事業單位的平均養老金歷年都接近甚至超過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的兩倍。近幾年,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提高后,差距稍有縮小,但仍然未有根本性改變。”
事實上,改革需要“并軌”已成為共識。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人社保副部長胡曉義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就明確表示,隨著社保標準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斷推進,“雙軌制”終將合并統一。
不過,學界對未來的“并軌”方向意見并不統一。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認為,“不公平論”在理論上說理不充分,在政策上是有害的,進行簡單的“并軌”將導致新的不公平。比如,她提到,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年齡比企業高五年,他們多工作五年而少拿五年的退休金,考慮到這一因素,這部分人口的退休收入高一倍是合理的。
“我不同意并軌的原因是我認為目前建立個人賬戶制度在中國經濟和人口條件上是不經濟的。既然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不經濟的,為什么要將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并進去呢?”
(潘懷玉薦自《齊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