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城市,除了銀光四射的廣廈和深不見底的地鐵之外,應該有個地方,可以讓人們的心靈休憩。
原來的土著終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從四面八方涌入城市的年輕人。他們給城市帶來活力,也給自己帶來發展。然而,人總是思鄉的。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憂傷的時候,失戀的時候,被委屈的時候……會格外思念生養自己的地方。故鄉是一床溫柔的羽被,能將傷痕累累的心房,輕軟地包裹起來。直到它在暗夜勾連好斷裂,跳動如初。
我的一位朋友,在陌生的異國陷入不可抑制的痛苦。她悲哀卻沒有眼淚,孤獨但不想和任何人交談。她學過心理學,知道自己的心靈受傷了。她去看心理醫生,外國人溫和地看著她說,我已經診斷出你的毛病,也知道治療你的方法,可是我找不到那個療治你的地方。
朋友說,地方有這么重要嗎?
外國心理醫生說,非常重要。就像你們中藥中的主藥,找不到它,我無法治愈你的憂郁。
幾天后,那外國心理醫生說,我找到了一個地方,不是非常好,但已足夠好。
朋友跟著外國心理醫生走啊走,走到了一個日本人開的亭舍。喏,就是這里了。我已同店家說好,你可以使用這其中的任何一間房子。好了,你進去吧。心理醫生說。
朋友問,我進去之后干什么呢?
心理醫生說,你,做什么都可以。
朋友就走進了日式房屋,四處尋看,然后放聲痛哭,酣暢淋漓,沒有任何人打擾她。不知道過了多久,極端壓抑的心態漸漸舒緩,她擦干眼淚走了出來。
外國心理醫生在門口等著她。
我在里面待了多久?她昏昏沉沉地問。
很久很久……外國心理醫生答。
你從此就好啦?我吃驚地問。
是啊,好了。那是徹底地宣泄。朋友答。
可是你自己在家里不能做這件事嗎?我納悶。
不能。沒有氛圍。在到處都是歐洲古典家具的18世紀的木屋里,我哭不出來。
可是,日本榻榻米也不像中式啊。我說。
朋友說,為了給我找到一處合適地方,外國心理醫生到處察看,后來相中了這套日式房屋。在他看來,都是東方情調,應該相差不多。
不過,那差別應該還是蠻大的……我仍想不通。
人到情深處,也顧不得那許多。懸掛的紅燈籠,讓我想起了春節,還有簇生的東方植物和花盆……日本和中國有大體的相似。等看到了桌上端端正正擺著的紅漆木筷、小小的瓷碗……眼淚決堤奔涌。淚眼婆娑中,回到了家中的除夕……
游子,你想家了,請到北京園博園走走吧。園內有69座城市傾力興建的47所極具地方風情的庭院,將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精彩濃縮。
以“嶺南謠、故鄉情”為設計主題的廣東嶺南園,園中有九曜春曉、月照名堂、南國佳音、雨打芭蕉、畫眉通泉、漁家之樂、伴塘荷風、故鄉倚繡,紅云飛韻、鏡花傳情等十處意境。夜晚靜聽雨打芭蕉,你會以為回到了嶺南。
閩南風采的福建園里,莆田媽祖像,眼含慈悲,俯瞰閩園。真樂山房,南薰樓,閩山第一亭……建筑雖不甚多,但精巧地配以亭、廊、樓、榭等,清靜閑適,讓人流連忘返。
巴蜀園林重慶圃,前院以流香榭為核心,眾星拱月。后園則以巴山屋為制高點,蓮池瀲滟,石橋、小徑與竹林巧相搭配,山間野趣橫生。
飛檐高聳充滿盛唐氣韻的是西安園,飽含邊陲感的有西藏園、新疆園……北京的公園,多高大威嚴充滿皇家氣派,易讓人自慚形穢,深覺渺小,不容人回顧簡約樸素的家鄉。還有一些公園,人滿為患,你會在摩肩接踵中感到孤獨。有些公園,太小啦,格局逼仄。還有廢墟公園,讓人想起屈辱的歷史。
相比之下,園博園足夠寬敞,它有兩個頤和園那么大。除了節假日,它也足夠安靜。很多角落清寧肅遠,你一個人在樹下端坐保證不受干擾。你可以攜帶回憶,在充滿家鄉氛圍的庭院中,且行且駐獨自沉吟。園內處處蓬勃植物,隨清風搖曳。銀杏盈天百花鋪地,悄無聲息地陪伴著你。
一個城市,要有個地方讓人思念家鄉,要有個地方讓心靈休養生息。園博園能肩承起這個擔子,讓北京的百姓跳脫凡事襲擾,獨自休憩和思考,帶著輕松的靈魂重新上路。
選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