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文學價值很高,特別是其中充滿智慧的人物語言,耐人品讀。
卞氏智答眾人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記載,曹丕的母親卞皇后謙恭節儉,曹丕被立為太子的當天,很多人前來祝賀,有人對她說:“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您府上有那么多寶物,是不是應該賞給我們一些啊?”卞皇后說:“曹丕是因為年長才有這個機會的,我作為母親,只慶幸沒有‘教導之過’,怎敢隨便行賞??!”
還有一回,曹操得到一些首飾,讓卞皇后挑選,卞皇后選了一個中等檔次的。曹操問她為何選那個,她說:“取其上者為貪,取其下者為偽,故取其中者?!?/p>
胡威巧妙贊父
《三國志·魏書·胡質傳》記載,胡質、胡威父子都是清官。早在胡威年少時,胡質已擔任荊州刺史,但胡質家無余財,所以胡威從京城去探望他時“無車馬童仆”,只能騎驢趕路,為了節省開支,路上只住旅店,自己在野外做飯。到荊州后,胡威沒受到父親的款待,“停廄十余日,告歸”。
后來胡威受到晉武帝召見,武帝問:“世人說你們父子是清官,那你和父親誰更清廉?”胡威說:“我不如父親。”武帝問:“你哪里不如他?”胡威說:“父親清廉怕人知道,而我清廉怕人不知,所以我和他相差很遠。”武帝聽后連連點頭。
簡雍幽默進諫
《三國志·蜀書·簡雍傳》記載,某年蜀地大旱,軍民飲水困難。劉備為了節約用水,下令各地禁止釀酒,違者嚴懲,家中存放釀酒器具也與釀酒同罪。
將軍簡雍認為后一條禁令不妥當。有一天,簡雍和劉備外出,看見有一男一女走在前面,就對劉備說:“那男女要行淫穢之事,為何不抓起來?”劉備十分疑惑:“你怎么知道?”簡雍說:“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眲浯笮?,知道了簡雍的意思,于是允許存放釀酒器具。
伊籍隨機應變
《三國志·蜀書·伊籍傳》記載,伊籍曾任蜀國的左將軍從事中郎,以有口才著稱。
有一次,劉備派他出使吳國,孫權聽說他能言善辯,準備和他過過招。伊籍見到孫權后,馬上行跪拜禮。伊籍剛起身,孫權就說:“你為一個無道之君(說劉備無德)效勞,一定很辛苦吧?”伊籍立刻恭敬地回答:“剛才只是一跪一拜,行一下起碼的禮節,算不上辛苦!”一句話,便巧妙地把“無道之君”的帽子拋給了孫權。孫權討了個沒趣,對伊籍刮目相看。
選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