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以項目為載體,以松嫩、三江兩大平原為重點,針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障礙性因素,堅持以機械化為先導,集中資金,規模投入,帶動了水利化、科技化、合作化步伐的加快,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設成了現代化大農業的示范區、樣板區,為全省現代化大農業的加速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以購置大型農機為重點,助推農業機械化。過去,黑龍江省10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僅占全省農用拖拉機的0.5%。大部分耕地不能深松整地,跑水跑肥、土壤板結,成為糧食持續增產的嚴重障礙。對此,該省農業綜合開發采取農發項目資金按比例補貼的方式,調動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購置大型農業機械的積極性。2007年以來,共投入購置農機資金5.59億元,其中中央、省財政農發資金3.13億元,購置各類農機具11402臺套,其中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1011臺。在大型拖拉機的帶動下,項目區耕地做到了每三年深翻一次。據統計,通過大型農機深松整地表土層每加深1厘米,每畝可增2噸蓄水能力,糧食單產提高15%以上,抗旱防澇能力明顯增強。此外,運用大機械實現了自動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復式作業,節約了大批農村勞力。如2010年組建的肇東市勝平農機合作社,投資2000多萬元購置大型農業機械44臺套,項目區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從事農業的勞力由4600人減少到400人,加快了農村勞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重點,助推農田水利化。五年來,農業綜合開發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投入水利設施建設資金31.28億元,共打機電井8766眼、開挖疏浚溝渠14907公里、建設干支斗襯砌渠道1910公里、修建小型水庫及塘壩32座,有效提高了項目區抵御旱澇自然災害的能力和糧食生產能力。在西部松嫩平原重點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東部三江平原重點實施“以稻治澇工程”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依蘭縣10萬畝提水灌溉“旱改水”示范項目,總投資1.1億元,其中中央、省財政農發資金8100萬元,項目建成后新增糧食生產能力8000萬斤。
——以良種良法綜合組裝為重點,助推農業科技化。五年來,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措施和省級集中安排科技示范推廣項目資金2.77億元,共引進或繁育新品種167個、示范推廣種植新技術262項,推廣應用新設備和新材料87項。項目區科技含量比非項目區高出20%以上。如農業綜合開發在肇東、望奎、大慶等地推廣的大型噴灌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和膜下滴灌項目,玉米平均畝產不僅比常規種植玉米畝增產一倍以上,同時節水、節肥、節能、省工。膜下滴灌一畝地僅需水30立方米,用水量是噴灌的50%、是漫灌的15%,同時節肥30%、節油40%、省工80%。
——以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重點,助推農民合作化。2007年以來,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共投入資金5.5億元扶持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52個,活化了生產要素,探索了一種適應大型農機作業和規模化經營的新的生產方式。如農業綜合開發2008年扶持的樺南縣泓源水稻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273戶,規模經營土地15000畝。合作社實行水稻生產標準化作業,在全省首獲GAP(良好農業規范)一級認證。2011年合作社畝收益達1514元,比入社前增長64.9%,人均收入達到23343元,比非社員高出9637元。
農業綜合開發助推黑龍江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成功實踐,給我們以深刻啟示:
——農業綜合開發應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戰略取向,成為領跑現代農業的生力軍。高標準農田建設較之中低產田改造,在建設標準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就是“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合理、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只有堅持這個標準,才能不斷積累和壯大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為現代化大農業奠定堅實基礎。
——農業綜合開發應堅持機械化帶動的戰略取向,加大農機資金投入,走出一條依靠大農機推動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新路子。特別是像黑龍江省這樣具有耕地連片條件的地區,更應向世界農機高端靠攏,重點裝備大馬力拖拉機、大型播種機、收獲機。大型高端農業機械不但節油、節種、節肥、節水效果明顯,而且還蘊含著一系列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可實現衛星定位、自動導航、深松整地、精密播種、高標準插秧、收獲即時測產等作業,帶來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
——農業綜合開發應堅持科技化領先的戰略取向,站在現代農業科技的前沿,通過引進高新農業品種、應用和示范高新農業技術、應用推廣信息管理技術,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農業綜合開發應堅持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的戰略取向,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方面發揮示范作用。要創新投入機制,將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重要扶持對象,通過優先立項和集中投入,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農村勞力轉移,不斷提高農業規模經營水平。在項目區探索一條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農業發展新路子、新模式。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責任編輯: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