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少數農村基層干部法律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失,農村干部違法犯罪行為偶有發生。本文結合湖南省冷水江市的案例,對農村涉農職務犯罪的特點、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預防建議。
一、冷水江市農村涉農經濟職務犯罪的特點
2007年至2012年,冷水江市紀檢、檢察等機關共查處涉農經濟職務犯罪5件、11人。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犯罪主體基本固定,發案領域重點突出。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主體多為村(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村(居委會)主任及村報賬員等村(居委會)兩委成員。在立案查處的11名兩委成員中,村支部書記兼主任4人,村主任2人,村報賬員3人,共9人,占立案查處數的81.8%;其他村委會成員2人,占立案查處數的18.2%。涉案人員大多數是對涉農資金使用和管理具有一定“話語權”的人員,涉及征地補償、基礎設施建設及救災、扶貧等領域。
二是涉嫌罪名集中,涉案金額較大。在查處的11名兩委成員涉農職務犯罪案件中,罪名集中于貪污、挪用公款和單位行賄三項。其中,貪污罪9人(有2人還涉嫌挪用公款)、單位行賄罪2人。
三是窩案串案增多,共同犯罪現象突出。在查處的兩委成員5件、11人中,個人犯罪案件僅2件、2人,屬于共同犯罪、窩案、串案的有3件、9人。基本都是村支書、主任、報賬員及村委其他人員相互勾結,聯手作案,共同犯罪。在辦案過程中,往往是“拔出蘿卜帶出泥”,逮住一個牽出一串。
四是作案手段多樣,隱蔽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種:收入不入賬,直接侵吞公款;以各種名義,采取虛報冒領或虛增補償款,套取國家對集體土地的補償款;在項目工程發包、招標、驗收等環節,為獲得“特別關照”,以村集體名義送紅包禮金,堂而皇之地稱之為“辛苦費”、“一點小意思”。
五是破壞黨群干群關系,影響基層穩定。農村干部經濟犯罪,嚴重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社會危害性較大,造成干群關系緊張。特別是換屆選舉期間成為群眾舉報最多、最頻繁的時段。如2008年村級換屆選舉前后將近一年時間,冷水江紀檢、檢察等機關接到匿名舉報信、實名舉報信、群眾聯名舉報信的數量是平時的5倍以上。
二、涉農經濟職務犯罪原因分析
一是法制觀念淡薄。大部分村干部文化水平低,當“官”動機不純,加上平時放松自身學習,對廉政建設和相關法律法規領會不深刻,法制觀念淡薄,做事不講原則,經不起金錢誘惑。如將公款借給個人使用,認為只要“靠得住”、“能還上”就可以借。有些村干部道德修養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嚴重,包養情婦、吃喝玩樂、腐化墮落,公款消費現象突出。
二是選任機制不完善。少數村民主政治環境差強人意,直接選舉流于形式,甚至“變了味”,不能客觀公正地選出為村民謀利益的“當家人”。有的地方村支兩委組成成員中,家族勢力影響滲透,親戚關系盤根錯節,有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帶“病”上崗。
三是村務公開不徹底。少數村干部為謀取私利,不想讓群眾了解村務、政務和財務;有的村干部害怕群眾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應該讓群眾明白的事情卻暗箱操作。村務公開得不到落實,使得村干部履行職權缺乏必要的監督,為滋生犯罪提供了土壤。如在高速公路征地過程中,有些村只公示了征地時間、補償標準等,而對每戶村民具體征地面積、附屬物數量、補償款金額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內容卻沒有公示。
四是財務管理不規范。部分村村級財務制度不健全,沒有建立、實施整套的財務收支審批和經辦制度;一些報賬員不懂財務業務,不敢堅持原則,唯村支書和村主任的命令是從,也給村干部職務犯罪留下可乘之機;財務管理混亂,部分村白條現象嚴重,正規發票不多;鄉鎮經管站人員疏于監管,沒有按照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要求村里的報賬員,報賬員把憑證拿到經管站就了事,經管站不審核憑證的真實與合理性。
五是監督渠道不暢通。近年來,國家對新農村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支農惠農資金不斷注入農村,但上級管理部門對涉農資金的分配、使用沒有形成統一有效的管理和制約機制,對開支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審核流于形式,后續跟蹤監督不到位。
三、預防涉農職務犯罪的措施及對策
一是加強對村干部教育,提高素質。在現有財力有限、無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待遇的條件下,加強村干部教育、提高素質尤為重要。一方面,要加強村干部的素質教育,包括文化素質教育、權力觀教育和法治教育,消除其犯罪的內因;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建設、紀律作風建設、規章制度建設。當前,要緊密結合“領導干部聯系社區、機關干部進社區”等活動,對農村干部進行思想教育,增強服務意識,從思想上自覺杜絕腐敗思想的產生。
二是完善村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基礎。要真正把好選人用人關,對村委會直選工作加強領導監督,教育并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法制意識。同時,要嚴格把關,對村黨支部推薦和通過其他渠道推薦出來的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嚴防帶“病”上崗現象發生。對選舉工作中出現的利用家族、宗派勢力,或采取威脅、欺騙、賄賂等手段,非法拉選票破壞公正選舉的要嚴肅查處,保證選舉工作沿著法制軌道發展,選舉出德才兼備、服務群眾的優秀干部。
三是建立健全村級財務制度,規范財政支出。嚴格規范財務制度,把好財務收支關口,杜絕“白條”入賬。將“財權”進行適當分解,由一人掌握變為多人交叉掌管,建立層層審批制度,形成相互制約機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民主監督的有效方式,村民理財小組要真正發揮作用,切實參與財務管理,定期審核。建立財務公開欄,增強工作透明度,使村級財務公開落在實處。
四是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公正透明。要加強鄉鎮財務監管、審計監督,切實履行對村財物的監督檢查,對村干部要進行定期審計和離任審計。加強民主集中制,村干部要主動接受村民委員會的監督,重大事項要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建立農民群眾評議村干部制度,定期對農村各級組織和干部進行群眾評議,實行群眾監督,依靠群眾建立共同監督防范體系。以村務公開為制度保證,能公開的一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公開,讓村干部的公務行為置于全體村民的監督之下。
五是加大打擊和預防涉農違法犯罪力度。要認真查處打擊村干部以及涉農的有關職能部門的違法犯罪,不斷研究涉農職務違法犯罪的新動向、新特點,探索打擊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同時,懲防并舉,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提高村干部的法律意識、監督意識、反腐意識,從源頭上遏制涉農職務犯罪的發生。
(作者單位:湖南省冷水江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